
常州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8页2010年常州市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题说明:1.本试卷1~2页为选择题,共40分,3~6页为非选择题,共60分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O)=16 Ar(Na)=23Ar(Mg)=24 Ar(S)=32 Ar(Cl)=35.5 Ar(Ca)=40 Ar(Fe)=56 Ar(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蜡烛熔化 C.木炭燃烧 D.电灯发光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硝酸钾 C.植物油 D.高锰酸钾4.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A.食盐:NaCl B.纯碱:NaOH C.碳铵:NH4HCO3 D.熟石灰:Ca(OH)25.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A.燃烧匙 B.试管 C.蒸发皿 D.量筒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 B.NaNO3 C.CuO D.KOH7.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人体内元素失衡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下列疾病可能与缺铁有关的是A.佝偻病 B.侏儒症 C.贫血症 D.大脖子病8.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10.锂电池是新型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 LiMnO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1.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⑤12.“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3.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氯化钠 B.碳酸钠 C.氢氧化钙 D.碳酸14.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将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Z>Y>X B.X>Z>Y C.Y>Z>X D.Y>X>Z1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a+ Cl- OH- B.K+ Ca2+ CO32-C.H+ Cl- CO32- D.Na+ Fe3+ OH-1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Fe2O3→FeCl2 B.H2CO2→CO2 C.CuCl2→Cu D.Mg→MgO17.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它由钢筋混凝土等建成钢筋混凝土属于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18.“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A.电解水:2H2O2H2↑+O2↑ 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H2+COC.太阳光分解水:2H2O2H2↑+O2↑D.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CH4+H2OCO+3H219.稀释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 mL)的浓硫酸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 mL),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A.436.8 mL B.453.7mL C.456.0 mL D.458.3mL 20.如右图,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序号XY①水食盐②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③稀硫酸镁粉④硫酸铜溶液铁粉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18分)21.(5分)(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2个氢原子: ▲ ②3个铝离子: ▲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A.原子;B.分子;C.离子。
试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①氧气: ▲ ②铁: ▲ ③氯化钠: ▲ 22.(4分)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可选物质:A.蛋白质;B.天然气;C.氢气;D.干冰;E.维生素;F.生石灰(1)“西气东输”的“气”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3)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4)溶于水时显著放热的是: ▲ 23.(5分)右图是某锌锰干电池的剖面图1)锌锰干电池工作时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 ▲ 能;(2)碳棒具有 ▲ 性,可作为干电池的电极;(3)MnO2可作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O2的 ▲ ;(4)废旧电池中的锌可回收利用,用于实验室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4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1) ▲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该溶液是 ▲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 ▲ m(乙) (填“﹥”、“﹦”或“﹤”)。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25.(5分)(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学式)(2)写出CO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高炉炼铁得到的主要产品是 ▲ ;(填序号) A.纯铁 B.生铁 C.钢(4)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 直接接触26.(3分)16g Fe2O3与184g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Fe2(SO4)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27.(8分)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摘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 底部出现气泡;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欲调整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 ;(3)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 ▲ ;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 ;(4)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 ▲ ;(填序号)(5)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 ▲ 。
28.(8分)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实验装置】【交流与讨论】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1)装置②的作用是: ▲ ;(2)装置③的作用是: ▲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 g;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
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29.(6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Na与CO2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部分装置如右图所示):向盛有Na的装置A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装置B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2,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装置A中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资料卡】(1)K、Ca、Na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2)钠为银白色金属,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提出问题】白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猜想与假设】假设1:白色固体含有 ▲ ;假设2:白色固体含有Na2O;【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足量水中白色固体完全溶解 ②取①中少量溶液,加入 ▲ 产生大量气泡假设1成立③另取①中少量溶液, ▲ ▲ 假设2成立【反思提高】Na在CO2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请你写出其中生成物仅为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