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合唱与合唱指挥》讲义.doc

29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40276495
  • 上传时间:2023-1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50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指挥与合唱》教案赵 鹏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第一章 合唱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欧洲合唱音乐的发展世界多声部合唱音乐的传统最先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东欧在大约五世纪以前就有了合唱意识,以民歌为主,从意大利的科希加岛向东欧发展在非洲的部落里,也有早期的合唱形式,如一领众和;也有一个人唱单音,其他人在这个音上做即兴的加花这虽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唱音乐,但也是合唱音乐的早期形式六世纪的传统合唱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在天主教堂演唱,不是复调音乐,是单旋律的音乐因此,合唱艺术的文化背景就是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是罗马天主教做弥撒时所用的音乐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中的音乐,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即“圣咏”),共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歌曲,它后来就被人们称作“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只用人声,歌词采用拉丁文,不用器乐伴奏格里高利圣咏没有和声和对位,旋律简单,不用变化音和装饰音,音域也很窄,一般不超过八度虽然它的旋律没有明显的节奏重音,速度徐缓,但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词的抑扬顿挫格里高利圣咏原来是没有记谱的,而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播。

      后来,由于圣咏数目的增多而需要给演唱者提示不同旋律的轮廓,于是就逐渐产生了简单的记谱格里高利圣咏孕育了西方一千多年来的音乐艺术合唱作品的成型,开始于15世纪15世纪以前是以单旋律为主15世纪以后的合唱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基本可以分为五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巴洛克时期(1600—1750)、古典时期(1750—1820)、浪漫时期(1800—1900)及现代时期(1890—现在)一、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文艺复兴时期以前的合唱音乐主要服务于宗教的教义这个时期合唱作品的特点是:1、逐渐脱离教会调式而向大、小调式发展;2、基本是复调音乐,各声部起着同等作用;作品强调表现每一个声部3、作品是非节拍的,音乐节奏依从于歌词;4、声部模仿时常先后交错;5、非协和音的使用受严格限制,变化半音被避免使用;6、大量采用三拍子旋律这时期的作品基本是无伴奏的,即使有乐器伴奏也不过是用乐器来重复人声的声部本时期的主要作曲家有杜费、拉索(见合唱作品《回声》)等二、巴洛克时期(1600—1750)巴洛克时期合唱作品的特点:1、建立在大小调上;2、主调音乐逐渐巩固,复调从属于主调;低音线条非常突出和重要,由低音来构成音乐的整个部分。

      3、小节线划分强弱拍率的作用完全肯定下来;4、装饰变化增多5、伴奏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经不再占有重要地位本时期的主要作曲家有:蒙特威尔地、斯卡拉蒂、巴赫、亨德尔三、古典时期(1750—1820)这时期的特点:1、力度范围扩大;2、曲式结构确立;3、器乐作用加强;4、修饰成分减少;5、主调音乐占主要地位本时期主要作曲家有:格鲁克、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四、浪漫时期(1800—1900)特点:1、强调结构与色调;2、力度、速度的对比大大增强;3、半音阶的使用;4、标题音乐占优势;5、大多是主调音乐作品有舒曼的《茨冈》主要作曲家:罗西尼、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李斯特、瓦格纳、威尔第、等等五、现代时期(1890—现在)特点:1、节拍记号不断更换,节奏复杂;2、超出调性的限制;3、采用非乐音的歌唱,着重歌词朗诵语调的节奏与起伏;4、采用自然界的音响;5、广泛运用室内乐的演唱形式;6、大量的不协和和弦作曲家有:勋伯格、格仕温等第二节 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中国多声部合唱音乐的发展,主要是20世纪前后由“学堂乐歌”开始的,距今仅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五四”运动后中国城乡群众歌咏活动的日趋活跃,中国合唱音乐才得到了真正的起步,并且逐步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呈现出有别于欧洲以宗教音乐为中心的合唱艺术。

      中国的合唱音乐特点:紧密结合时代,结合生活,融合中西音乐因素的新型多声部音乐在这百年间,中国几乎处于历史上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最激烈动荡的时期,作为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讲,正是这种社会政治斗争的一种曲折反映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它又不完全跟政治历史的变革相同步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一、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二、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三、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四、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末):最早对合唱创作予以明显关注的是李叔同,他作词、作曲的《春游》(三部合唱),是中国第一首合唱作品五四”运动后,作曲家萧友梅在创作的作品中运用了合唱形式,如《晚歌》(三部合唱)、《柏树林回旋曲》(三部合唱)等当时的《黄埔军校校歌》(作者佚名)也是一首四部合唱曲从当时这些合唱作品的音乐风格中,还可以看出西方传入的基督教圣咏那种以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为基础,以立柱式和弦为主要织体,以简单歌谣旋律为结构的影响这一时期最优秀的代表作品是赵元任创作的《海韵》(徐志摩词),无论是创作技巧还是合唱效果,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首作品中,赵元任还试图运用了以中国五声性民族调式和声与西洋大小调功能和声相结合的尝试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第三节 合唱的组织与种类一、 合唱的组织合唱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声部每一个声部都是由相同或相似的音量、音色和音域的人声组合而成声部在合唱中从事着部分的集体活动在合唱的整体音响要求下,担负着本声部的艺术表现活动,使整个合唱音响在不同声部的共同合作下,进行着合唱作品尽善尽美的艺术再现二、 合唱的种类按照不同的人声,合唱可分为两大类型:1、同声合唱;2、混声合唱同声合唱是由同类的人声组合而成同声合唱包括下列三种:1、童声合唱;2、女声合唱;3、男声合唱由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织的合唱叫做混声合唱 第四节 合唱的声部与队形排列一、 合唱队的声部划分合唱队最常见的声部组建是以四个声部为基础的:1、女高音声部(Soprano)2、女低音声部(Alto)3、男高音声部(Tenor)4、男低音声部(Bass)二、合唱队的队形合唱队的队形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但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混声四部合唱 男高T 男低B 女高S 女低A2、 男低B 男高T 女高S 女低A3、 男高Ⅰ 男低Ⅰ 男高Ⅱ 男低Ⅱ 女高Ⅱ 女低Ⅱ 女高Ⅰ 女低Ⅰ4、 男高Ⅱ 男高Ⅰ 男低Ⅰ 男低Ⅱ 女高Ⅱ 女高Ⅰ 女低Ⅰ 女低Ⅱ第二章 合唱技能与技巧第一节 合唱的呼吸训练一、自然呼吸与歌唱呼吸呼吸是歌唱发声活动的原动力。

      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时,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歌唱声音要想产生优良的音质、正确的音准和清晰的吐字,主要的先决条件就是正确的呼吸人的自然呼吸是不断循环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吸进呼出的自然流动,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是唱歌用气则不然,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的控制所以说唱歌必须学会运用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自然呼吸与唱歌时的呼吸在吸气时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后者比前者较深沉、腹部的活动较大而己但呼气时,两者却有着基本不同的活动情况;自然呼吸时的呼气,有关肌肉全部放松,胸腹自然恢复原状;歌唱时的呼气,却是有节制、有控制地使有关肌肉按照所需要的气量慢慢放松,使自己在歌唱时,成为发声原动力的主人二、合唱艺术的三种呼吸方法1.整体一起呼吸;2.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3.循环呼吸排练前,应该让大家起立,每人将手放在腰围的位置上,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让全体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S”有控制的慢慢呼出,然后从听觉上检查集体气流是否平稳、均匀,从视觉上检查队员的肺部、腹部是否扩张,进行纠正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大家掌握好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

      用“S”吐气练习方法有三种:1、自然吸——吐——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2、缓吸——缓吐——停——吐——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3、急吸——停——吐——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第二节 合唱歌唱状态和声音的训练一、合唱的歌唱状态1.合唱队员要具有统一的姿势和精神面貌;发声时的“起声”要统一;2.合唱队员要具有调整自己的声音来适应集体音响要求的能力;在首量、音色,音准等方面适应合唱各声部之间的协调关系;3.合唱队员在演唱上要具有敏捷性和善变性,对指挥的要求要反应灵敏二、声音的训练1.声音位置:合唱艺术寻求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因为合唱的基础是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是个人基本功的提高,在合唱的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才能达到协调、平衡、统一好的合唱音质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应保持兴奋的状态和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做半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发声训练训练一般从中声区开始,先解决好由喉咙产生的基本音,通过口咽的共鸣腔体加以扩大巩固中声区的唱法后,再向高低两个声区扩展2.直声训练:用直声训练比较容易产生共鸣,而且还可以获得明澈、纯净的音质。

      这种方法便于在合唱进行中倾听其他声部的音色、音程、和声色彩的变化一般来说每个人歌唱时都有频率不等的颤音,有多有少,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有损于合唱的协调,所以在训练时从直声入手打好基础用声母“M”做哼鸣直声练习M”是练习共鸣最好的声母,注意“M”不要“穿鼻而过”,口腔内好象有一个小乒乓球似的感觉共鸣的集中点,一般成员往往停留在鼻梁的高度,这对歌唱发声的要求是不够的,必修尽力使集中点高于鼻梁之上,并锻炼成为习惯第三节 合唱的音准和节奏的训练一、合唱音准的训练音准是音乐(声乐、器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必须从乐理和视唱练耳的训练入手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各声部齐唱的音准叫做旋律音准,合唱的音准叫做和声音准各声部的音准是合唱音准的基础,如果有的声部齐唱不准,合唱的和谐就很难保证1. 音准与作品的速度有关系;快速时要防止音趋高,慢速时要防止音偏低2.音准与作品的力度有关系;强音“ff”要防止音趋高,轻声“pp”注意音偏低3.音准与节奏变化有关系当遇到节奏多变时,不能只顾节奏的准确而忽略了音高的准确4.音准与呼吸有关系;呼吸必须根据乐句、乐段的长短按指挥的规定气口适度进行,吸气过猛音容易偏高,吸气太浅音容易偏低。

      5.音准与音域有关系;音域宽的作品必须用声音位置控制音准,否则高声区由于声音位置不对而使音偏低,低音区由于声音位置不对而僵化6.音准与和声语言有关系;遇到难唱的音程,必须重点突破,把好音准关7.音准与转调、离调有关系;8.音准与调性有关系根据以上容易产生音不准的原因,要做如下的训练1.自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