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山楚墓衣物和楚国人物造型的关系-马山楚墓范文.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泽玥15****2海阔
  • 文档编号:204944961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山楚墓衣物和楚国人物造型的关系:马山楚墓   摘 要: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量的服装,这种衣裾平展的服饰被大多数人认为与同时期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漆画、俑像以及帛画等形象,甚至包括马山出土的俑像并不一致,马山服饰与战国服饰图形的不对应引起的不少人的疑问而我个人认为其实实物和战国图画形象是一致的   关键词:礼记;深衣;服装的二次定形  作者简介:王智慧,临沂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艺术考古  一、深衣文化  深衣原是上古先民创造的一种日常服饰,经过周除的制礼之后成为一种服饰制度在周王室顷覆之后的春秋战国或东汉时期,崇礼的儒士追述周礼,将深衣制度大略辑录于《礼记》“玉藻”和“深衣”篇中后世儒士欲知其详,不断对此加以注疏和辨伪,形成洋洋大观的深衣文化  《礼记玉藻》“朝玄端,夕深衣”徐养相云:“深衣之制,为圣人所重,古人燕居,必服深衣”(解释一下燕居)可见,深衣非朝服、祭服,它为用甚广,实际受众也不限于儒士群体吕思勉云:“深衣者,古上下之通服也《礼记集说》转再:“吕氏曰:深衣之用,上下不嫌同名,吉凶不嫌同制,男女不嫌同服诸侯朝朝服,夕深衣大夫朝玄端,夕深衣庶人吉服深衣而已在先秦,诸侯、士大夫和庶民日常都可服深衣,只不过诸侯、大夫上朝或祭祀另有祭服,而一般百姓则把深衣当成吉服来使用。

      可见,深衣的历史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深衣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封建史,只不过历朝历代的深衣样式出现过较大的变化  沈从文先生实际认为马山衣物即为深衣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早期――战国,秦汉――尽管在造型能力上有各自的差异,但在其美术作品中作者都是一种尽可能明白的说明观念――尽管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写实能力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一种“同一性”的观念在作祟,当时的人潜意识中认为,只要这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肖似了,各个关键地方――例如,服饰,可以说明这个人是谁,那么这件作品中的形象和真实的人物就取得的了一致,因此从人物的五官、动作到服饰,这个时期的人们一直在极大的与说明现实拉上关系因此我认为马山出土的衣物实物和同时期出土的形象造型是一致的,也就是古代的深衣  之所以有不少人认为,马山衣物和楚国帛画和漆画服饰没有关联,这完全是把衣物平铺图(款式图)和真人着衣(效果图)混淆造成的误解  二、衣受体抑――马山服装形态分析:  从服装设计我们可以知道服装的成形一般有两次,第一次由人工制作形成,第二次是由人体穿着形成的任何一件服装的形态都离不开这两次成形  日本民族服饰学会会长小川安郎把世界各民族的服饰分为腰布型、挂布型、贯头型、前开型、体形型五大类型,但目前一般把服装的形态分成缠绕型、悬垂型和缘体型三类。

        马山可以归结为披挂性披挂型是指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将服用材料通过简单加工制成一个状形,把人体套罩起来的服装类型这些服装在未服用之前只是一块面料,只用通过人体穿着,即二次成形才能形成一种新的形态  之所以马山衣物上身效果被很多人认为和平铺效果一致,是受到当代服饰的影响  而当代的服饰多为缘体型,也被称为适体性缘体型即是根据身体的外形,特别是考虑到手足的特殊性而进行裁剪制成的衣服款式被西方人很形象的称为“第二层皮肤”这种类型现在作为通用的穿着方式遍布全世界  这类衣服的特点是平铺图和上身的效果图差别不大,这也是大多数人想当然的认为马山衣物平铺图和上衣效果一致的根本原因但是根据马山墓主身材尺寸与出土服装尺寸的对照,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马山服饰并非今日的适体,甚至有些紧身的适体型服装而是异常宽博,穿上身后衣服富裕之处,盘绕身体,形成了与平铺图截然不同的形态  马山墓主身高160,若衣服自颈开始向下包裹身体,根据《礼记深衣》“长毋被土”的规定,马山的服饰不能超过140左右(毕竟衣服不是从头开始包裹的,只需要肩膀支撑即可)可是我们可以观看一下马山12件长衣,只有3件在140左右或以下其余9件(大多数)都到要长衣曳地了。

      这是从长度来说,从服装宽度和墓主身体周长来看,马山服饰更是显的宽博  虽然,墓主的尸体没有完全保存下来,身体已经成为骨架了,但从包裹尸体的包裹来看,墓主不是胖人马山楚墓,连尸体带衣物整个“包裹长180厘米,宽45厘米,两端高31厘米,腹部高23厘米共有13层衣物包裹,其中光棉袍7件,绵�一件,还有一块长方形丝绵,长67、宽50,厚0.5-1.5厘米原因:“主要是因为包裹中部略向下凹,为了平整而垫铺的棺材的宽度大约在70厘米左右,去掉板材的厚度,棺内的空间不超过60厘米,根据这个测算,该墓主人身体最宽处周长不超过105,也就是说如果她身着219腰围长的这件直裾,两端大约固着于其身后正中也就是说,平铺中摆在前片的裾角,实际穿着中身前是看不到,一定会转到后面  凡是马山服饰中下裳有明确的分片尺寸的我都仔细计算过,见下面数据我在计算时,分片和裾边都计算在一起,得到的是总的衣服下裳的腰围)  N9龙凤虎绣罗单衣,下裳六片,腰部总宽度是211厘米  N10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棉袍,下裳九片,腰部总宽度是195厘米  N13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下裳五片,腰部总宽度是204厘米  N14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棉袍,下裳六片,腰部总宽度是199厘米。

        N16小菱形纹锦面棉袍,下裳四片,腰部总宽度是189厘米  N19 E型大菱形纹棉袍,下裳五片,腰部总宽度是221厘米  如此宽博的衣服对照墓主相对娇小的身材而言,马山服饰显然不能完全归入适体紧身的现代概念的缘体型带有衣受体抑的特征因此马山服饰的服装平铺图与实际穿着的立体效果有巨大区别因此出现了平铺是直裾,穿上是曲裾的变幻效果应当可以看出马山服饰具有人类早期服饰缠绕型和披挂型的不少残余因素  三、结语  《礼记》郑玄注:“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即深衣是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而马山楚墓上下分裁,清晰的表明了起时代特征至于“续衽钩边”则是其过于宽大的衣物是实际穿着的着衣效果,如此我们在对照《礼记深衣》来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其衣物和文字的时代关联  通过马山楚墓衣物主人和衣物尺寸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平铺时摆在身前的衣襟,如果实际穿着会转到衣物主人的身后,而衣服的下摆也不是摆放时那样垂直,由于衣服的长度原高于这人的实际身高,衣摆肯定要拖地的,考虑到席居时代的特点,这样的衣服长度倒是不难理解分析一下如上因素,我们可以看出,马山衣物实际穿着和同时期楚国出土的包山企奁上的人物形象,长沙子弹库帛画的人物形象何等一致。

        考古资料只给我们了平铺图而无实际效果图,于是今人延续着现代穿衣认识,想当然的认为实际穿着和平铺效果一致,于是忽视了其真实的信息的反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简单的看待考古资料,不经过一定的实践会损失多少可利用的资料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物并不等于原物,而是实验的对象,并在实验中得出原物历史上真实的形态,因此我们需要对“考古学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加以试验    参考文献:  1. 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文物出版社,2022年1月版.  2.(汉)郑玄,(唐)孔颖达 正义,吕友仁 整理,《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重庆出版社,2022年6月版. 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