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区寿春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2页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可燃性B.完全燃烧只生成水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5D.一个分子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3.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D.碳酸氢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4.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目的方案A除去NaCl中的少量Na2CO3加入适量Ca(OH)2溶液B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Fe2O3加入足量稀盐酸C鉴别化肥NH4Cl和(NH4)2SO4取样,加熟石灰,研磨D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铜网A.A B.B C.C D.D5.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B.C. D.6.向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分层装填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就制成了简易净水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 B.此装置能降低水的硬度C.X层装填石英砂 D.Z层装填活性炭7.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ABCD转化关系甲H2O2CCaCO3FeCl2乙O2COCO2Fe丙H2OCO2Na2CO3Fe2O3A.A B.B C.C D.D8.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C.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9.如图是NaCl、MgSO4、KCl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KCl溶液B.将80℃不饱和的MgSO4溶液降温至40℃,一定能得到其饱和溶液C.40℃时MgSO4的溶解度比NaCl小D.将80℃含有少量NaCl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得到KCl晶体1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的原子序数为11B.镁离子的符号Mg2+C.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得电子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氖气__;(2)高锰酸钾___;(3)3个银原子___;(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20g加入试管加热,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试管内固体物质为15.2g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请根据下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在_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___的方法提纯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B.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14.有一固体物质A可能含有碳氢酸钠、硝酸钡、氯化钾、高锰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测甲同学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B;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振荡,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得到溶液C已知:某浓度的硫酸氢钠溶液的pH大约为1,碳酸氢盐易溶解于水除3写文字外其余空格要求写化学式)以上现象证明,硫酸氢钠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固体物质A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在混合物中取溶液C的简单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物质A组成,在(3)得到的溶液C中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用铁屑按下列流程图制备硫酸亚铁晶体反应器所在的厂房要加强通风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滤液M中肯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______ 、 ______ 若在实验室中操作A的名称是 ______ ,完成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______ 操作A得到的固体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滤液M经过操作B可得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已知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温度/℃010203040506064708090溶解度/g15.620.533.040.448.855.055.350.643.737.215.6析出晶体FeSO4·7H2OFeSO4·4H2OFeSO4·H2O根据溶解度表,获得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时,冷却结晶温度最高不超过 ______ ℃。
某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热分解研究: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图1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产物进行探究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 ______ ,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还有 ______ 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则装置A中红棕色固体是 ______ 小明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硫酸亚铁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3气体,他打算向装置D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检验生成了SO3,小红认为此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红作出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 装置D球形干燥管的作用 ______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写出硫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①实验一中,通过稀盐酸与________(填写化学式)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发生了反应②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____________相同。
③实验三中,若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则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填字母即可)a 无色酚酞溶液 b 铁粉 c 氧化铜 d 碳酸钠为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河南省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甲所示实验;并利用了数字化实验手段进行了探究:在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集气瓶内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通过压强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得到的图象如乙所示①实验甲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甲所示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___?③乙中图示曲线总体趋势为数据逐渐减小,其中的道理是什么________?向盛有20g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20mL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提示:7.3%的稀盐酸密度约为1.035g/mL)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定能燃烧放热,正确;B、丁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C、丁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4):(1×10)=24:5,正确;D、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B2、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C、救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增加空气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会使火燃烧的更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对空气中的烟雾起到过滤作用,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烟雾等有毒气体会漂浮在较高的位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点睛】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B【解析】Fe与稀H2SO4反应生成FeSO4和H2,溶液变成FeSO4的溶液,溶液质量增加;Fe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和Cu,溶液变为FeSO4的溶液,溶液质量减少;Fe2O3与稀HC1反应生成FeC13和H2O,溶液变为FeC13的溶液,溶液质量增加;NaHCO3与HC1反应生成NaC1、H2O和CO2气体,溶液变为NaC1的溶液,溶液质量增加4、D【解析】A、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C、NH4Cl和NH4NO3都含有铵根,与熟石灰反应都放出氨气,无法鉴别,错误;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D点睛: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5、A【解析】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6、D【解析】A、 此装置为简易净水装置,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