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脑定位诊断及疾病周珂.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92515888
  • 上传时间:2024-09-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6.51K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脑定位诊断及疾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周珂 小脑定位诊断及疾病•小脑的解剖生理•小脑病变的定位诊断•常见小脑疾病 小脑的解剖生理(一):外部结构 •外部结构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 小脑蚓部 —— 旧小脑 小脑半球 —— 新小脑 小脑的解剖生理(二):外部结构•按种系发生的不同分为:•古小脑( 绒球小结叶)—— 平衡中枢维持平衡 (前庭小脑)•旧小脑(小脑前叶、后叶的蚓锥、蚓垂)——调节 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小脑)•新小脑(后叶—小脑半球)—— 协调随意运动 (脑桥小脑) 小脑的解剖生理(三):内部结构•内部结构(Internal Architecture)• 皮 质 分子层:星状细胞、篮状细胞 (外—内) 蒲肯野细胞层:Purkinje Cell 颗粒层:颗粒细胞• 白 质 齿状核← 新小脑 (外—内) 栓状核← 旧小脑 球状核← 旧小脑 顶 核← 古小脑 小脑的解剖生理(四):纤维联系3个连接臂从上往下依次是:•小脑上脚(结合臂)——中脑——传出纤维 (小脑红核束) 少量传入纤维(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中脚(桥 臂)——桥脑——传入纤维 (桥脑小脑束)•小脑下脚(绳状体)——延髓——传入纤维(脊髓小脑束、前庭小脑束、橄榄小脑束、网状小脑束) 小脑的解剖生理(五):传出冲动小脑的传出冲动:同侧支配 小脑上脚 红核脊髓束、丘脑纤维 深部核团————对侧中红脑核———— 交叉 丘脑腹外侧核 交叉 —— 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4区、6区 小脑的解剖生理(六):血液供应•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半球前部 蚓部腹侧、蚓旁区 小脑核团•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绒球、腹侧小脑•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半球及核团后部 定位诊断(一):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共济运动:正常随意运动时主动肌、拮抗肌、协同 肌和固定肌 等的协作、配合为共济运动 •共济失调:上述随意运动发生协作障碍、出现动作 的笨拙、姿势的维持和平衡障碍 是一种运动功能的异常•临床分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大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结构 共济失调的鉴别诊断 症 候 小脑性 感觉性 前庭性 大脑性躯干失调  +     +     +    +Romberg 征 -    + + +四肢失调 + + - + 小脑语言 + - ± + 意向震颤 + - ± + 迷路症候 ± - + -深感觉障碍 - + - -锥体束征 - - - ± 定位诊断(二):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或其纤维损害后引起肌张力 的降低和运动障碍•平衡障碍:站立、行走不稳,睁闭眼并足直立困难•辨距不良:对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估量不准•轮替障碍:主动肌、拮抗肌交互作用障碍•小脑性语言:语言肌协同障碍——爆发性语言 定位诊断(二):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意向性震颤:关节固定不稳、肌张力低•眼球震颤:眼球运动肌协同障碍,提示前庭 小脑系统损害•书写障碍:手部小肌群的精细运动障碍 ——大写症•肌张力降低:张力性神经支配改变 定位诊断(三):小脑蚓部病变•小脑蚓部——躯干共济失调:站立、行走不稳 步基宽、 蚓前部——头、颈 小脑语言 蚓后部——躯干、下肢 向前后倾倒 髓母细胞瘤最常见 定位诊断(四):小脑半球病变•小脑半球——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 小脑半球前部——上肢 意向性震颤 小脑半球后部——下肢 向病侧注视时眼震 上肢重于下肢; 远端重于近端 向病变侧倾倒 精细动作重于粗大动作 指鼻、跟膝胫试验不准 轮替运动差 多见于小脑占位和血管病 定位诊断(五):小脑蚓部和半球病变的鉴别要点 小脑蚓部病变 小脑半球病变•共济失调 表现在躯干 表现在肢体 坐、立、行走不稳 意向性震颤 上肢重•肌张力减低 四肢肌张力减低或正常 上肢明显•小脑性语言 吟诗样或断续样语言 无•小脑性眼震 无 向病灶侧注视时 有粗大眼震•倾倒 向前后倾倒 向病灶侧倾倒 定位诊断(六):齿状核病变•齿状核病变——明显的意向性震颤•齿状核合并下橄榄核损害——动作过度 肌阵挛 尿失禁 阳 萎 定位诊断(七):弥漫性小脑病变•慢性弥漫性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躯体和语言的共济失调,四肢障碍不明显,多见于变性•急性弥漫性损害时有躯干和四肢的共济失调、构音不清、意向性震颤等,多见于炎症 定位诊断(八):小脑的机能大体定位:•身体的躯干由小脑蚓部支配•蚓部前端支配头部肌肉,后部支配颈部和躯干肌肉•肢体的肌群由同侧小脑半球支配,上肢在上面,下肢在下面 定位诊断(九):小脑疾病定位诊断的困难•损伤仅见于小脑某一特定功能区的情况少见•慢性损伤时小脑机能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残存小脑实质可代偿损伤区的功能 脑的其他部分能代偿缺失的小脑功能•新小脑代偿作用较强:慢性弥漫性小脑变性时虽有小脑蚓部 和半球的同时损害,但临床主要表现为 躯体和语言的共济失调,四肢障碍不明显•急性小脑损害时代偿作用少,但常无法显示小脑症状 小脑病变的病因•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良•颅颈交界区畸形:颈椎融合、颅底压迹、颅底凹陷、 扁平颅底、 环枕融合、环枢椎脱位、 Arnold-Chiari畸形•外伤:后颅窝外伤、常伴意识障碍,小脑症候难体现•血管疾病:出血、梗死•肿瘤:小脑肿瘤、后颅窝肿瘤•炎症与脓肿•遗传变性病•中毒与代谢性疾病 血管病变(一) :小脑出血•发病率:占脑实质出血的5~10%,平均6.1%•病因: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血管畸形、好发于齿状核部位—齿状核动脉破裂(小脑上动脉分支)•症状:眩晕、枕部头痛、恶心、呕吐•体征: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无明显肢体瘫痪•诊断要点:1. 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 2. 突然发病 3. 有严重眩晕、频繁呕吐、剧烈头痛、 肌张力低、无明显瘫痪 4.CT示小脑半球或蚓部有高密度灶 血管病变(二) :小脑出血•治疗:多以意识障碍程度、血肿量、有无脑积水及 脑池受压的情况作为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内科治疗 外科治疗意识障碍 清 醒 昏 迷血肿量 蚓部<5ml 蚓部>6ml 半球<10ml 半球>15ml脑积水 无 有脑池受压 无 有 血管病变(三):小脑梗死•3对小脑动脉之间有广泛的侧支吻合—梗死发生率不高 小脑后下动脉梗死:44~80% 小脑上动脉梗死:38~56% 小脑前下动脉梗死:13~25%•症状、体征与小脑出血相似•伴对侧大脑病变时体征不易发现 小脑脓肿•病因:直接来源于附近感染灶,耳源性最多(慢性化 脓性中耳炎、乳突炎)•临床表现: 全身症候:发热、寒战、脑膜刺激征 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 小脑症候:同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眼球震颤•治疗:抗炎及降颅压、已形成包膜者手术切除脓肿•预后:过去死亡率较高,约30~60%, 现经CT指导下治疗死亡率明显降低 小脑脑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疫苗接种后、病毒感染等有关•少见,可见于1~4岁幼儿,偶见成人•临床表现为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急性期脑脊液可有淋巴细胞增多•治疗:抗病毒•预后:一般较好 小脑肿瘤•多见于儿童•隐袭性缓慢生长,因功能代偿可相当长时间不出现症状和体征•因后颅窝体积小,肿瘤生长易造成脑室系统梗阻,因此颅高压出现较早•常见: 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 小脑肿瘤(一):星形胶质细胞瘤•儿童多见,儿童71.4%发生于幕下•多发生于小脑半球,少数发生于小脑蚓部,或同时发生于半球与蚓部,大部分突入脑室内,由巨大的囊包裹,囊内有囊液•症状和体征:步态不稳、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意向性 震颤、肌张力减低、颅内压增高、•影像学表现:见后•治疗:手术切除瘤结节,不能手术者放疗或化疗 小脑肿瘤(二):髓母细胞瘤•75%发生于15岁以下,40岁以上罕见•只发生于小脑:70~95%发生于小脑蚓部,多见于儿童 10~15%发生于小脑半球,多见于成人 •症状:头痛、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复视•体征:视乳头水肿、眼震、外展麻痹、闭目难立•影像学表现:见后•治疗:手术后易复发,对放疗敏感•高恶性程度:生长迅速、手术不易切除、有随CSF播 散种植的倾向 后颅窝肿瘤(一):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5~1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来源于第8对颅神经,占据桥小脑角,压迫桥脑、延髓、小脑和颅神经 •临床表现: 1.听力障碍:常首发耳鸣,进行性加重伴听力减退 2.小脑症状,发生率约65~85%,主要为共济失调 3.前庭功能障碍:眩晕•治疗:良性肿瘤,原则上手术切除可根治 后颅窝肿瘤(二):室管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19%,占胶质瘤的12.21%,幕下者为52.56%,•来源于脑室壁的室管膜,其中70%来源于第四脑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6~15岁),成人少见•生长缓慢,多属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固定表现,取决于肿瘤生长部位,常见颅内压增高、第四脑室底部颅神经损害•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复发率高,术后加用放疗 小脑髓母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一)影象学表现 髓母细胞瘤 星形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CT平扫密度 略高或等 低 略高或等MRIT1W信号 低 低 低或等MRIT2W信号 等或高 高 高 CT、MRI增强 大多数强化 多数强化 多数强化均匀强化 最常见 次常见 可见不均匀强化 不常见 可见 可见钙 化 不常见 可见 可见 小脑髓母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二)影象学表现 髓母细胞瘤 星形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出血 少见 少见 少见坏死、囊变 少见 常见 可见瘤周水肿 较常见 少见 偶见位于中线 常见 可见 最常见位于小脑半球 少见 可见 不见通过第四脑室 少见 不见 常见出口外长 遗传性共济失调•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的遗传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发病年龄从婴儿至中年以后•缓慢、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主要侵犯小脑、脑干、脊髓•临床分为:脊髓型——Friedreich共济失调 小脑型——Marie氏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 遗传性共济失调(一): Friedreich共济失调•又名遗传性家族性脊髓性共济失调•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起病年龄5~18岁,多在少年期起病•脊髓背侧及小脑病损•临床表现:躯干和下肢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腱反 射减弱,深感觉障碍,骨骼畸形(脊柱侧 弯、前、后凸、弓形足、马蹄足),视神 经、视网膜病变,心脏损害、内分泌改变 遗传性共济失调(一): Friedreich共济失调•诊断依据:1.儿童或青少年起病 2.有家族遗传史 3.隐匿起病、进展缓慢 4.躯干和肢体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 深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 5.脊柱畸形、弓形足•治疗:无有效治疗•预后:有的进展缓慢,可存活数十年 遗传性共济失调(二): Marie氏共济失调•又名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在30~60岁期间发病•病变主要位于小脑•临床表现:步态不稳常首发,呈蹒跚痉挛步态,上肢 共济失调,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跖 反射伸性或Babinski征(+),语言不清常见, 眼震少见,一般无骨骼畸形•治疗:同前 遗传性共济失调(二): Marie氏共济失调•诊断依据:成年后起病•有家族遗传史•病情缓慢进展•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无感觉 性共济失调,后期肌张力增高、腱 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CT示小脑萎缩•治疗:同前 遗传性共济失调(三):鉴别诊断 Friedrech济失调 Marie氏共济失调无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年 龄 5~18岁 30~60岁骨骼畸形 有 无 遗传性共济失调(四):晚发性小脑皮质萎缩•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散发•多数在50岁以后起病•病变主要侵犯小脑蚓部和绒球•临床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躯体较四肢明显,突出症状为行走和站立不稳,上肢较下肢轻,轻度构音障碍、肌张力不低、无锥体外系症状•CT可见小脑萎缩•治疗:无特殊 遗传性共济失调(五):橄榄桥脑小脑萎缩•分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散发性•中年以后起病,平均发病年龄35岁左右•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最早出现步态不稳、平衡障碍,进而四肢随意运动缓慢不灵活,有语言、吞咽障碍,眼球震颤、病变累及基底节可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具脸、静止性震颤•CT或MRI示桥脑萎缩、小脑脑沟增宽、脑叶变小、第四脑室扩大、脑池扩张 遗传性共济失调(五):橄榄桥脑小脑萎缩•诊断依据: 中年以后进行性加重的小脑性共济失调 有阳性家族史 有颅神经及锥体外系症状 CT或MRI示桥脑、小脑萎缩•治疗:同前•预后:欠佳,平均病程15年 多系统萎缩(MSA)•一组神经系统变性综合征•病变累及小脑系统(含脑干)、锥体外系、自主神经系统以及锥体束和皮层•分型:OPCA:以小脑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SDS:以自主神经症状(直立性低血压、排尿障碍、 阳萎、出汗减少)为主SND:以锥体外系症状(帕金森症状)为主 中毒及代谢性疾病•急慢性酒精中毒•重金属中毒:汞、铅、铊、锰•药物中毒:苯妥英钠、呋喃坦啶、氯硝西泮•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甲亢、甲低 中毒及代谢性疾病(一):酒精性皮质小脑变性•发病年龄50岁左右,男∶女=10∶1•病因:长期饮酒过量导致营养不良(VitB1缺乏)•病理:小脑蚓部的前上部、舌叶、中叶蒲肯野细 胞变性、消失•临床表现:躯干和下肢共济失调明显,上肢可无或仅 有轻度动作笨拙,但临床表现与酗酒时间 和影象学表现不成正比•CT或MRI可示小脑萎缩•治疗:禁酒,给予VitB1可改善症状 中毒及代谢性疾病(二):副癌性小脑变性•50岁左右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可在恶性肿瘤(小细胞肺癌、何杰金病、乳腺癌、卵巢癌、女性生殖道和附件癌)之前、后出现小脑症候•病理:广泛、弥漫性地蒲肯野细胞变性、缺失•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四肢共济失调,可有构音不清、肌张力低、眩晕、复视、锥体束征等 中毒及代谢性疾病(二):副癌性小脑变性•抗体检测:脑内合成,CSF滴度高于血清•抗Yo抗体:乳腺癌、卵巢癌、女性生殖道和附件癌 伴小脑症状时阳性率高;无癌肿小脑病 变阴性•抗Hu抗体:阳性者肿瘤性质多为小细胞肺癌, 脑脊髓炎、前角细胞变性等也可有阳性 多发性硬化•约13%MS患者早期就有共济失调步态,•约45%~50%MS患者晚期有此征•Charcot氏三联征:意向性震颤 断辍性语言 眼球震颤 但非MS特有,仅见于部分MS晚期患者 如果能排除其他小脑疾患,方能考虑为MS 重点内容及诊断思路•警惕、重视小脑疾病•共济失调的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定位诊断:半球或蚓部病变•定性诊断:根据年龄、发病形式、部位、诱因、家族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及影象学检查 THANK YOU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