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doc
10页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能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运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能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运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4、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复习难点: 1、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课时安排: 5课时 第1课时 整理和复习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通过复习比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综合、归类、比较的能力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在大量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中,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课前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投影显示: 4/5×2/3+1/3÷1/6师:同学们,计算这题时,会用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学生看题后回答: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二、整理回顾1、整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整理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学生口答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师: 4/7×8/9 2/7÷6/7这两道式题该如何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人板演,汇报交流算法2、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方法师:那我们来练习几题,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1/5×4/7 2/3×1/4 2/5÷3/7 8/9÷1/4学生独立计算这四题,四人上台板演结合学生的计算,题目变成: 3/4×3/5+1/4÷5/3师:这题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简便的方法吗?生观题口答出顺序。
①可以先同时先计算分数乘除法,再算加法②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3/5×(3/4+1/4)结合发言、板书讲评,重点提示3、整理比的知识出示:35:25师:看了这个式子你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哪些知识呢?学生汇报读作35比25,:是比号,35是比的前项,25是比的后项,可以化简成7:5,比值是1 )出示题目:先化简,后求比值 0.45:0.9师:大家一定要注意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书写解题区别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人板演,其中1人口述其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112页第1题 指名口答,并分别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2、完成课本第112页第2题 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成集体核对3、完成课本第112页第3题 指名口答4、完成课本第112页第5题 直接写得数,集体核对5、完成课本第112页第4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交流发言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课本第113页第6、7题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整理和复习数的世界(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8-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百分数和比等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百分数和比等知识的能力课前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出示第10题用250克死海的水能制出75克盐,用250克东海的水能制出15克盐,死海海水含盐率是多少?东海海水呢?师:你能说说这题中包含了我们学习过的哪些知识吗?同桌小声讨论后回答(百分数和小数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二、整理回顾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师:如果死海海水的含盐率是30%,你能根据这个结论向同学们介绍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可能有:30%是百分数,读作百分之三十,表示死海海水的盐占海水的百分之三十)大家算一算东海海水含盐率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15/250×100%=6%2、复习用比、分数知识解决问题出示题目: 一把椅子的价钱是一张课桌的7/9,已知一把椅子和一张课桌共160元,一把椅子和一张课桌各多少元?师:大家试着用比和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三、拓展练习1、做课本第113页第8、9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2、做课本第113页第11题 让学生先计算,然后完成书上填空,做完指名说一说折扣的意义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完之后,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我们在运用这些知识解题时应注意什么?积极发言,总结收获,谈谈重点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课本第114页第12、13题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整理和复习数的世界(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14-1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一)找出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1/3 2、实际比计划节约了25% 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3/8 4、乙数比甲数少2/5(二)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 (三)出示课本第114页第14题,对比练习。
学生读题,独立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解答完成后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解法上有什么不同?二、巩固训练1、做课本第114页第15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引导:这道题里的3个分数意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把什么看着“单位1”? 学生列式解答完成后集体讲评2、做课本第114页第16、1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式解答完成后交流解法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图形王国(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5页整理与复习第18-22题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理解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的意义 2、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画图能力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实物展示、揭示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看了这个盒子,你能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可能有:这个盒子是长方体,我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我还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整理与回顾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 师:谁上来画一个长方体的图给同学们看一看呢?一人上黑板画指名二人对照这个酒瓶盒和图,说说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口答师:正方体呢?指名说说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指名学生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练习:求下面各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8CM,宽6CM,高5CM ②长12DM,宽6DM,高2.5DM③ 棱长9M.学生计算,完成后集体核对3、拓展提高1)出示课本第115页第18题 学生独立填写合适的单位,完成后指名回答,讨论所填写的单位是否合适2)出示课本第115页第19题 复习单位名称之间的互化3)完成课本第115页第20题 学生独立填表,填完成集体讨论讲评4)做课本第115页第21题 出示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个正方体相对的面分别是谁吗?指名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指名回答三、练习巩固、开启想象出示:(每人发一张作业纸) 师:大家自己动手测量所需要的数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之后,你对长、正方体的知识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15页第22题。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应用广角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整理与复习第23-25题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通过收集信息和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