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设计作业.doc
4页一立项依据作为尿路上皮特异的分化标记物,尿斑蛋白在膀胱癌的鉴别诊断中具 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已发现,88% (14/16)的乳头状非浸润移行细胞癌、53% (29/55)的浸润性移行细胞癌和66% (23/35)转移的移行细胞癌都有尿斑蛋白 的表达但包括膀胱鳞状细胞癌在内的117例各种非移行细胞癌无一例表达尿斑蛋白二诊断标准(金标准)取组织做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确定肿瘤类别三 研究对象的来源,入选标准及分组方法•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病理诊断患膀胱癌的患者K病例组应当 包括所研究疾病的各种临床类型:轻、中、重型,早、中、晚期,典型 的和不典型的,有和没有并发症者,治疗过的与未治疗过的,使病例组对该病的总体具有代表性,使评价的结果对该病具有普遍的意义2、韭病组应选自确实无该病的其他病例,并且还应该包括容易与该病产生混 淆的其他疾病将病理检査为移行细胞癌的作为实验组A ,非移行细胞 癌的作为对照组B四样本含量的估计、2(X~p)p)n :所需样本大小Uj正态分布中累积概率为a/2的U值([/005 = 1.96)5:允许误差,一般定在0.05-0.10oP:灵敏度(计算病例组样木)或特异度(计算对照组样木)尿斑蛋白对移行细胞膀胱癌的诊断灵敏度为0.88,特异度为0.90•根据公式计算要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最小样本量。
设a二0.05, Ua =1.96(双侧),"敏 度=0.8&特异度=0.90假定8 =0.10,佝病例组,心为对照组•病理组需要41例,而对照组则需要35例所以此次抽取样本共计76例考虑到实验过程可能有人员流失,在最小样本的基础上加10%,因此共 计为80例.五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1选定研究对象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度患膀胱癌的患者作为该实验的研究 对象2取样本的组织送病理检查,确定每位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3病理切片诊断为移行细胞癌的患者作为试验组,非移行细胞癌的作为对 照组.4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每位膀胱癌患者在外周血 中的尿斑蛋白阳性细胞将有尿斑蛋白细胞的作为有病组,而没有尿斑蛋白细 胞的作为无病组5整理试验结果根据以上得出的数据列出四格表,计算诊断试验真实性的评价指标:标准诊断力法合计病例组对照组诊断实验+a(真阳性)b(假阳性)a + b-c(假阴性)d(真阴性)c + d合计a + cb + dN灵敏度二d / (a + c);特异度二d / (b + d);准确度二(a + d) / N;诊断比值比=ad /加;阳 性预测值二d/(a + b);阴性预测值二d/(c + d);患病率二(a + c)/W;阳性似然比 = [a/(Q + c)]/[b/@ + d)];阴性似然比=[c/(c + c)]/[d/(b + d)];注意:1两组病例应该除外患有其他病的人群,尤其是合并其他肿瘤的人群。
2病理诊断应该准确,否则可能导致分组错误,从而导致错分偏倚的 可能3病例的选择应该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如轻中重型,早中晚期,治 疗与否等六 诊断效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1) 敏感度(sensitivity)采用金标准诊断"有病”的病例中,诊断 性试验检测为阳性例数的比例换言之,敏感度是指实际患病的患者,被正确诊 断的可能性敏感度愈高,则漏诊病例(漏诊率)愈少,两者关系是:漏诊率= 1 ■敏感度敏感度二d/(d + C);2) 特界度(specificity)采用金标准诊断“无病”的例数中,诊断性试验结果 为阴性的比例换言之,特界度是指“无病”患者,正确判断为非患者的可能性特异度愈高,则谋诊病例(误诊率)愈少,两者的关系是:误诊率=1 ■特异度 特异度二d/(b+d);3) 准确度(accuracy)诊断性试验检测为真阳性和真阴性,在总检例数中的 比例准确度=(a + d)/?V;4) 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 odd ratio) Fl前有作者认为诊断性试验的准确度, 对评价诊断性试验的价值不大,因而提出诊断比值比的计算通过四格表中,交 叉乘积的比值,即可计算诊断性试验的比值比诊断比值比=ad I be;5) 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诊断性试验检测的全部阳性例数 中,“有病”患者(真阳性)所占的比例。
即试验结果阳性中,真正患病的可能 性阳性预测值=a/(a + b\,6) 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经诊断性试验检测的全部阴性的 例数中,“无病”者(真阴性)所占比例即试验结杲阴性中,真正“无病”的 可能性阴性预测值二d/(c + d);7) 患病率(prevalence曲)经诊断试验检测的全部病例中,真正“有病”患 者所占的比例在级别不同的医院中,由于某种疾病的患者集中程度不同,因而 患病率的差别较大,从而会影响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的结果患病率=(a + c)/N;8) 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诊断性试验中,真阳性率与假阳性 率的比值表明诊断性试验阳性时患病与不患病机会的比值,比值愈人则患病的 概率愈大:阳性似然比=[a/(a + c)J / [方 / (b + d)];9) 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诊断性试验中,假阴性率与真阴 性率的比值表明在诊断性试验为阴性时,患病与不患病机会的比值:阴性似然比二[c / @ + c)] / 0 / @ + d)];七 可能存在的偏倚及其控制1、工作偏倚:对于此类偏倚,我们在分组时已经避免,我们用金标准 分组,避免了只针对阳性或阴性结果的单一检查。
2、 缺乏非病人群作对照:我们一开时的就分了有病例组及无病例组3、 审阅测量偏倚:对此我们采用双盲法避免这一偏倚的发生4、 失访偏倚:我们在最小样本量的基础上再加10%的样本量5、非同期对照及异地对照偏倚:我们同期从一附院选取所需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