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摩培训课件-张建松.ppt
80页按 摩 讲 稿 医生:张建松,什么是按摩?,按摩(推拿):以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调节人体生理、病理状况,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按摩有什么作用?,1、按摩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2、按摩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3、按摩能解除粘连,滑利关节 4、按摩能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疗范围,1.骨伤科疾病与软组织损伤: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软组织损伤、挫伤、关节脱位、半脱位、关节非感染性炎症等 2.神经科疾病、痛症:如头痛、牙痛、神经痛、面神经瘫痪、中风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失眠等 3.儿科疾病:如小儿发热、小儿腹泻、疳积、惊风、麻疹、百日咳、夏季热、小儿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4.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血管栓塞性脉管炎早期 5.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老慢支 6.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便秘等 7.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遗尿、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前列腺炎 8.五官科疾病:近视、斜视、鼻炎、咽喉炎按 摩 禁 忌,1、有皮肤病及皮肤破损处,影响按摩施术者包括有:湿疹、癣疱疹、脓肿、蜂窝组织炎、溃疡性皮肤病、烫伤、烧伤等。
2、有感染性疾病者如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丹毒等 3、内外科危重病人如严重心脏病、肝病、肺病患者,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急腹症者及有各种恶性肿瘤者 4、有开放性损伤者,有血管、神经的吻合术者 5、有血液病及出血倾向者如恶性贫血、紫斑病、体内有金属固定物等按摩后易引起出血者 6、体质虚弱经不起轻微手法作用者如久病、年老体弱的人,妇女妊娠期及月经期均不宜作腹部按摩 7、极度疲劳、醉酒后神志不清、饥饿及饭后半小时以内的人也不宜作按摩 8.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者常用的按摩手法,1、一指禅推法 2、抹法 3、抖法 4、按法 5、捏法 6、揉法 7、点法 8、滚法 9、推法,10、搓法 11、拿法 12、捻法 13、拍法 14、击法 15、摇法 16、背法 17、扳法 18、拔伸法,1、一指禅推法 手法:术者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即:将拇指的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置于体表,运用腕部的来回摆动带动拇指指间关节的屈伸,使压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要点: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练习时,手握空拳,上肢肌肉放松,拇指端自然着力,拇指要盖住拳眼 作用:因接触面小,所以渗透度较大,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常用于:头面、胸腹、四肢等2、抹 法 手法:术者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要点: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常用于:头面及颈项部3、抖 法 手法:术者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 要点: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常用于:四肢部,以上肢多见4、按 法 手法:术者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为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双掌重叠)按压体表为掌按法 要点: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常用于: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穴位 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及腹部5、捏 法 手法: 三指捏:用大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体,相对 用力挤压 五指捏: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 力挤压。
要点: 动作要循序而下,均匀而有节律 常用于: 头部、颈项部、四肢、脊背6、揉 法,手法:术者用手指指腹或手掌的鱼际/掌根紧贴在体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带动肌肤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 掌揉法:施用于腰、背、臀部及四肢, 鱼际揉法:施用于头面及胸腹部, 指揉法:主要作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 要点: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7、点 法,手法:术者用手指的指峰或屈曲的近端指关节,或肘部尺骨鹰嘴突部按压或点击体表 要点:本手法刺激性很强,使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 常用于:肌肉较薄弱的骨缝处,尤其多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止痛效果较好8、滚 法,手法:术者手握空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置于治疗部位上,腕关节作小幅度的屈伸,使接触治疗部位的指间关节来回滚动 要点: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适用于:除颜面部外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9、推 法,手法:用手掌或手指指腹或肘部置于治疗部位上,向前作单方向直线移动 要点:紧贴皮肤,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在手返回推出时,不能在体表上摩擦。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10、搓 法,手法:术者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等部位,轻轻地作快速来回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要点: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11、拿 法,手法:术者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 要点:用劲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 适用于:肩、背及四肢部12、捻 法,手法:用拇指的指腹及食指桡侧面挟住治疗部位,如捻线状来回捻揉 要点:动作要灵活、快速,用劲不可呆滞 常用于:多施用于四肢的指、趾处13、拍 法 手法:术者用虚掌拍打患者体表 要点: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常用于:肩背、腰臀、下肢部14、击 法 手法:术者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叩击患者体表 拳击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平击体表 掌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掌根部叩击体表 侧击法: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此法又称为小鱼际击 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雨点落下如同时用五指指端击打,又称为啄法 要点: 用劲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
常用于: 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15、摇 法 手法:术者使患者的关节做被动的环转活动 颈项部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后部,另一只手托住下颏,作左右环转摇动 肩关节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只手握住腕部或拖住肘部,作环转摇动 髋关节摇法:患者仰卧位,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只手扶住膝部,做髋关节环转摇动 踝关节摇法: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只手握住大趾部,作踝关节环转摇动 要点: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 常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项、腰部等16、背 法 手法:术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术者两肘套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反背起,使其两脚离地,以牵引患者腰脊柱,再做快速伸膝挺臀动作,同时以臀部着力颤动或摇动患者腰部 要点:臀部的颤动要和两膝的屈伸动作协调 常用于:腰部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腰脊柱及其两侧伸肌过伸,促使扭错之小关节复位,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腰部扭闪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用本法配合治疗17、扳 法 手法:术者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用力扳动患者肢体。
1、颈项部扳法: 颈项部斜扳法:患者头部略向前屈术者一手抵住患者头侧后部,另一只手抵住对侧下颏部,使头向一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同时用力做相反的扳动 旋转定位扳法:患者坐位,颈前屈到某一需要的角度后,术者在其背后,用一肘部托住其下颏部,手则扶住其枕部(向右扳则用右手,向左扳则用左手),另一只手扶住患者肩部托扶其头部的手用力,先作颈项部向上牵引,同时把患者头部做被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后,再作扳法2、胸背部扳法 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坐位,令其双手交叉扣住,置于顶部术者两手托住患者两肘部,并用一侧膝部顶住患者背部,让患者自行俯仰,并配合深呼吸,做扩胸牵引扳动 胸椎对抗复位法:患者坐位,令其双手交叉扣住,置于顶部术者在其后面,用两手从患者腋部伸入其上臂之前、前臂之后,并握住其前臂下段,同时术者用一侧膝部顶住患部脊柱让患者身体略向前倾,术者两手同时作向后上方用力扳动3、腰部扳法: ①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术者用一只手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只手抵住臀部,或者一只手抵住患者肩后部,另一只手抵住髂前上棘部把腰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动 ②腰部直腰旋转扳法:患者坐位,术者用腿夹住患者下肢,一手抵住患者近术者侧的肩后部,另一手以患者另一侧腋下伸入抵住肩前部,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③腰部弯腰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前屈到某一需要角度后,一助手帮助固定患者下肢及骨盆术者用一手拇指按住需扳动的脊椎的棘突(向左旋转时用右手),另一只手勾扶住患者项背部(向左旋转时用左手),使其腰部在前屈位时再向患侧旋转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再使其腰部向健侧侧弯方向扳动④腰部后伸扳法:患者俯仰位术者一手托住患者两膝部,缓缓向上提起,另一手紧压在腰部患处,当腰后伸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动 要点:操作时动作必须果断而快速,用力要稳,两手动作配合要协调,扳动幅度一般不能超过各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 常用于:脊柱及四肢关节,尤其是关节错位或关节功能障碍时18、拔 伸 法 手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 ①头颈部拔伸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下方,掌根拖住两侧下颌角的下方,并用两前臂压住患者两肩,两手用力向上,两前臂下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 ②肩关节拔伸法:患者坐姿,术者用两手握住其腕或肘部,逐渐用力牵拉,同时让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与牵拉之力对抗 ③腕关节拔伸法:术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部,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逐渐牵拉。
④指间关节拔伸法:用一手捏住被拔伸关节的近侧端,另一手捏住其远侧端,两手同时作反方向用力牵引 要点:用力要均匀而持久,动作要缓和 常用于:关节错位、伤筋,对扭错的肌腱和移位的关节有整复作用按摩手法 具体运用,颈 椎 病 适合人群 颈椎骨质增生 颈肩疲劳综合征等 具体手法: 1.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 时按揉患者双侧风池穴1分钟 2.术者用一手的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颈 项部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至下反复操作5分钟其功能为舒筋通 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 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 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3.用磙法放松患者颈肩部、上背 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分钟 风池穴: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4.术者一手置于患者头顶部,另一手置于患者颈部,依次 使患者颈部做被动后伸,左、右旋转,屈伸及环旋活动活动 幅度由小逐渐增大,动作宜缓慢在各个方向的活动过程中, 要了解患者的反应如某一方向的被动运动能引起或加重临床 症状,则应避免这个方向的被动操作;如果某一方向的被动运 动能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则应尽量加大其活动幅度。
5.提拿患者两侧肩井穴约1分钟, 天宗穴约1分钟 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 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天宗穴: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 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6.拿揉患者两侧上肢,以上臂丰厚肌肉处为为操作重点,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