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7页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在某战争之后,“清帝国的失败催化了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他们要在衰弱的中国内部划出本国的势力范围他们对日本则另眼相看,认为它是非西方世界的模范生,能成功达到近代化”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清帝国的失败催化了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他们对日本则另眼相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故C项正确2.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答案 B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日本明治维新后野心急剧膨胀,想通过侵略扩张实现亚洲强国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论述,明显是为日本侵略做掩盖,不符合历史事实,故B项正确;材料中“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说明对中国文化的蔑视,故C项错误;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中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 A解析 中日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导致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有较大差别,故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均较为绝对,不符合事实,排除4.《马关条约》与以往的侵华条约相比,该条约“前所未有”的是( )①开辟租借地之多 ②赔款数额之多 ③开辟通商口岸深入内地之远 ④开辟通商口岸数量之多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马关条约》及之前条约还没有出现租借地,①错误;《马关条约》开放4处口岸,之前《天津条约》共开放10处口岸,④错误故选B项5.结合下面地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台湾军民与侵台日军进行了艰苦的战斗B.台湾军民的斗争得到了清政府鼎力支持C.《马关条约》的条款并未得到全部兑现D.这幅地图反映的事件具体发生于甲午年间答案 A解析 由图中抗日斗争主要地点和主要战场形势可知,台湾军民与侵台日军进行了艰苦的战斗,A项正确。
日军出兵占领台湾岛是按照中日《马关条约》而进行的,B项错误;C项不能由材料得出,且日军占领台湾兑现了《马关条约》的条款之一;地图是1895年,而甲午年是1894年,D项错误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D解析 由材料“1900年”“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可知,这是指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项A项为1840~1842年,B项为1856~1860年,C项为1894~1895年,时间均不符,排除7.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 )题目所刊载的期数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论中国民气之可用第57期排外平议第68期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答案 C解析 由1898年可排除A、B、D三项;由“义民”“民气”“排外”可知与义和团运动有关,故选C项。
8.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答案 D解析 从材料“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可以看出,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不当;“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可以看出义和团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可嘉因此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虽曰非宜”,可以看出他没有盲目排外的倾向,故D项错误9.观察图片,判断下列哪幅图片与其他图片不是发生在同一场列强侵华战争中( )答案 C解析 C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其余都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内容故选C项10.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 D解析 《辛丑条约》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与材料“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比喻相吻合;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与材料“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相吻合;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材料“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相吻合故D项符合题意11.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马关条约》,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政策无直接关系,排除;材料所述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2.如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中国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07年”分析,此时处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漫画寓意是提勺(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以一些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历史,因此,有些历史事件,时间越久,其历史价值越大甲午中日战争就属于这类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天皇在宣战诏书中说: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现在中国侵犯了朝鲜的独立,所以我出兵帮助朝鲜巩固独立;其次,对中国宣战是为了保护朝鲜改革开放的成果;第三,不断地强调东亚和平、世界和平——雪珥《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宣传战》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外,还拿到中国2.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
但它拿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天皇发布诏书的意图如何认识其宣传手段?(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答案 (1)意图:赢得国内外对其发动战争的支持认识:歪曲事实,伪装正义2)就中国而言: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就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使其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给日本带来更大的灾难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我出兵帮助朝鲜巩固独立”“对中国宣战是为了保护朝鲜改革开放的成果”“强调东亚和平、世界和平”概括得出,天皇的意图是赢得国内外对其发动战争的支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完全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日本天皇发布的诏书歪曲事实、伪装正义第(2)问,就中国而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就日本而言,根据材料“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使其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给日本带来更大的灾难。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彻底变为殖民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 (1)原因:列强在争夺在华利益上矛盾重重,相互牵制,任何一国都不能完全瓜分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的方式演变为扶植清政府这一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最主要的原因,是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反侵略决心,粉碎了列强将中国彻底变为殖民地的美梦2)理解:一方面,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另一方面,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