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凉太祖沮渠蒙逊.docx
4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北凉太祖沮渠蒙逊 十六国时期,甘肃西部地区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五个地方割据政权在这五个割据政权中,临松〔今甘肃民乐〕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全国上下尊儒重道、笃信佛教,君主文治武功,百姓国泰民安,历来受到史学家的好评 沮渠蒙逊,生于368年,卒于433年,因其先祖为匈奴左沮渠,后世便以沮渠为姓,其父为匈奴卢水部落酋长,两位伯父均为后凉吕光的重臣沮渠蒙逊虽为胡人,但他“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是一位胸怀大志、颇有作为的少数民族领袖人物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吕光听信谗言诛杀了沮渠蒙逊的两位伯父,引起沮渠蒙逊的极大不满,便以为伯父报仇的名义,起兵反后凉,拥护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建都建康〔今高台县西北〕,建立北凉之后不久,沮渠蒙逊认为段业书生气太足,胸无大志,缺乏深思熟虑,难成大事,遂采纳离间计谋袭杀段业并夺得了王位,于隆安五年〔401年〕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年号永安,建都张掖,国号仍旧称为北凉 北凉建立初期,处在后凉、南凉、西凉、后秦四面强邻压境之中,形势险恶为了渡过难关,稳固政权,沮渠蒙逊实行外部主动的外交政策和内部励精图治的国策,首先向强大的后秦奉表纳贡,表示臣服,减轻四周军事上的压力。
在内部一是实行轻徭薄赋、令民“专功南亩〞的政策,主动扭转因连年争战而造成的农田失理及粮食等物资匮乏的局面,放宽刑罚,赈恤灾荒,检查失政,严督官吏,劝课农桑,以期“明设科条,务尽地利〞二是重视文化教育,创办学校,公布《求贤令》,礼贤下士,起用士人,凡是有治国用兵才能的,不拘其民族与身世,均予擢任重用用人时也不因小过害贤,不因降将而不用,即使敌国降将如杨统、张穆、焦郎、文支等也让其参掌枢要,专镇一方三是严明纲纪,整顿吏治,对豪强贵族凡有蛀国害民者严惩不殆这一系列举措在短时间内就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使北凉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都比河西同时期的后凉、西凉、南凉有了显著进步,出现了“文武咸悦、百姓快乐、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 在北凉实力不断增添的状况下,沮渠蒙逊将国策渐渐转向对外进取永安十一年〔411年〕,沮渠蒙逊发兵三万击溃南凉主力,攻克姑臧〔今甘肃武威〕,迫使南凉主秃发褥檀撤往乐都〔今西宁东〕永安十二年〔412年〕,北凉移都姑臧,沮渠蒙逊即河西王位,改元玄始玄始九年〔420年〕,沮渠蒙逊完成了灭西凉的战略,西域36国皆遣使朝贡承玄元年〔428年〕,沮渠蒙逊夺得西秦的枹罕〔今临夏〕、西平〔今西宁〕两郡,又占据河南、湟水地区,到公元430年,完成了整个河西走廊的统一,疆土东接金城〔兰州〕,西包敦煌,势力所及达于葱岭。
433年,在位33年的沮渠蒙逊去世,6年后北凉被北魏灭亡 沮渠蒙逊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一方面他玩弄权术,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另一方面,他心胸宽广,善待子民,主动进展生产,坚持强国富民政策,深受百姓拥护;他礼贤下士,疼惜人才,对大儒名流敬为上宾;他重视文化教育,尊崇儒学,千方百计创办学校,尽管战乱不断,还是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一方面,他攻城略地,杀人很多另一方面,他潜心向佛,敬重高僧,注重教化,组织力量翻译佛经,兴建佛寺,开凿天梯山、文殊山等石窟,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不行磨灭的奉献 沮渠蒙逊一生崇佛,但远不如他的尊儒玄始六年〔417年〕,他在姑臧“起游林堂于内苑,图列古圣贤之像〞,不但常宴群臣于堂,还常常在堂内与群臣谈论儒家经传承玄二年〔429年〕冬,在通往南朝的道路多有割据者阻隔的状况下,“遣使至宋求周易子集诸书,诏并给之〞对于博学通儒、有才望者,他无论出身,都能“咸礼而用之〞敦煌人阚骃博通经传,聪慧过人,曾注王朗《易传》,撰《十三州志》行于世,很受沮渠蒙逊器重,被征拜为秘书考课郎中,给“文吏三十人,典校经籍,刊定诸子三千余卷〞,加奉车都尉金城人宗钦,“有儒者之风,博综群言,声著河右〞,被沮渠蒙逊拜为中书郎。
有名学者敦煌人刘昞,曾在西凉李嵩时为儒林祭酒,从事郎中,著《略记》《凉书》《敦煌实录》《方言》等一百多卷流行于世,北凉灭西凉后,沮渠蒙逊拜其为秘书郎,专管注记,还在京城建筑陆沉观,供其居住授徒,“学生数百,月致羊酒〞敦煌人宋繇,“涉猎经史子集,尤精经史〞,为西凉重臣,沮渠蒙逊平酒泉后发觉他家无余财,仅有书籍数千卷,感叹说:“孤不喜克李歆,欣得宋繇耳〞遂拜其为尚书吏部郎中,临死前又寄以托孤重任还有张湛、索敞、阴兴、程骏、程弘等一大批有名学者,沮渠蒙逊都给予殊荣,使他们得以发挥其长 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