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下册国防教育教案.doc
23页第一单元 我的祖国第一课 南海诸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南海诸岛的组成,以及南海诸岛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能力目标:能讲述有关南海诸岛的组成及其重要地位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增强他们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南海诸岛的组成,以及南海诸岛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三、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具:有关图片五、教学过程一、 南海诸岛的组成:1、 你知道南海诸岛的位置,以及南海诸岛都包括哪些岛吗?学生讨论后回答2、 一起观看南海诸岛地图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诸岛,统称为南海诸岛3、 讲解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讲解二、 了解南海诸岛在国防中的重要地位:南海诸岛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产资源丰富,周围的海底盆地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之一此外,南海诸岛在国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东南亚通往南亚、非洲、欧洲、澳洲的必经之地,又是我国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往来的纽带这些众多的岛屿,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保护着祖国大陆,是我国南方的海防前哨三、 南海诸岛的领土争议: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讲解。
四、 小结: 学生了解南海诸岛的组成,以及南海诸岛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板书设计:南海诸岛的组成:东沙群岛 西沙群岛 南沙诸岛、中沙群岛 第二课 国土被侵占的屈辱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那些领土?能力目标:能说出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那些领土情感目标:树立强国固疆的国防观念,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二、教学重点、难点: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那些领土?三、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具:有关图片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中华民族历来恪守“割头不割地”的古训,然而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俄、英、法、德、日、葡等国或用武力强行侵占,或签订不平等条约巧取豪夺,强占、强租中国一块块领土,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侵占?二、讲授新课:学生讨论后回答(1)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国的领土包括哪些?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阻止了沙俄对我国的扩张,确定了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整个黑龙江与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2)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那些领土?1871年侵占了新疆首府伊犁1892年强占了帕米尔地区以西2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
1900年,侵占了1914年,侵占了唐努乌果海3)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树立强国固疆的国防观念,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4)阅读材料《左宗棠挥收失地》三、小结: 国力的强弱是决定国家疆域变迁、版图账缩的 首要因素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国内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五板书设计:1871年 伊犁1892年 帕米尔地区以西1900年 1914年 唐努乌果海 第三课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那些领土?能力目标:能说出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那些领土情感目标:树立强国固疆的国防观念,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二、教学重点、难点: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那些领土?三、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具:有关图片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控诉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纪念为保卫台儿庄而牺牲的万千将士,对子孙后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兴建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二、讲授新课:1、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构成: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 台儿庄大战纪念碑: 展览馆的展室:第一展室介绍了战前的态势和它的三个光辉的序幕战。
第二展室介绍辉煌的台儿庄歼灭战第三展室介绍台儿庄战役的战绩战果,以及国共两党领导人对台儿庄战役的高度评价 《血战台儿庄》全景画馆,是国内以抗战为题材的三大全景画馆之一,也是反映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唯一的一座全景画馆2、阅读材料台儿庄大血战 讨论台儿庄大血战的过程及意义:台儿庄一战,击溃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三、小结: 台儿庄一战,击溃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板书设计:台儿庄大战纪念碑:展览馆的展室:第一展室 战前的态势 三个序幕战第二展室 台儿庄歼灭战第三展室 台儿庄战役的战绩战果《血战台儿庄》全景画馆第四课 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建立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的意义,以及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力目标:能说出建立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的意义,以及以此为依托进行国防教育的方式及效果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向铁道游击队员等老英模学习,发扬革命老区精神,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能说出建立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的意义,以及以此为依托进行国防教育的方式及效果三、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具:有关图片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为让人们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民族精神,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枣庄市薛城区委、区政府经过周密细致的筹建准备工作,于199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正式建成“铁道游击名队纪念碑”,并对外开放讲授新课:纪念碑的样子:( 1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纪念碑占地2000平方米,高33米,最顶端是一座高5米的一名游击队员正向敌发起冲锋的青铜像 碑的正南面是巨幅铁轨图案,50根 枕木由下向上顺次排列,象征中国抗战胜利50周年碑面正座是铁道游击队铭文,左右两侧刻有大型群雕,再现了当年铁道游击队员英勇抗敌的悲壮场景 (2)铁道游击队纪念碑被确定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自纪念碑对外开放以来,枣庄市薛城区开始始终坚持以“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等国防教育基地为依托,以老英模为骨干教员,将国防教育对象区分为领导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小学生和普通群众四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3)阅读材料铁道游击队 讨论铁道游击队的成立过程及意义: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动于鲁南地区铁路沿线的抗日武装它们主要以破坏铁路、炸毁车辆、袭击据点洋行、捕捉汉奸特务、抢夺军火装备等方式,给日本侵略者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威胁,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对敌斗争三、小结: 以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等国防教育基地为依托,利用每年的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板书设计:纪念碑顶端:游击队员青铜像碑的正南面:巨幅铁轨图案碑面正座:铁道游击队铭文碑左右两侧:大型群雕第五课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武警部队的特点、武警部队的编成、武装部队的职能、武警部队和平时期的主要任务能力目标:能说出武警部队的编成、武装部队的职能、武警部队和平时期的主要任务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能说出武警部队的编成、武装部队的职能、武警部队和平时期的主要任务三、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具:有关图片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简称武警部队,是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装组织,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3年4月,解放军员担任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和公安部门实行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民警合在一起,统一组建成为武警部队讲授新课:1、武警部队的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 武装警察部队装备轻便、精良其内务制度、纪律要求、队列基础训练和政治思想工作等,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关条令、条例和规定享受人民解放军的同等待遇2、武警部队的编成: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内卫、边防、消防、交通、水电、黄金、森林等部队组成3、武装部队的职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国家重要目标,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战时协助人民解放军进行防卫作战4、武警部队和平时期的主要任务: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担负固定目标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怖任务,并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阅读材料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警部队的编制:警服:警官警衔: 四、小结: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简称武警部队,是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装组织,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武警部队的编成:内卫、边防、消防、交通、水电、黄金、森林等部队武装部队的职能:保卫国家重要目标,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协助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平时期的主要任务:固定目标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怖、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第六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红军教学目标: 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红军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红军的成长发展历程教学重点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红军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红军的成长发展历程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教材,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解放军发展过程吗?它最初的称呼是什么呀?二、看教材,了解工农红军的成长历程,感受工农红军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知识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新型人民革命军队它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在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称中国工农红军,期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经受了反“围剿”和长征的严峻考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长征的诗词、故事、资料等第七课 红军飞夺泸定桥一、教学目标: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体味“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二、教学重点: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红军战士言行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三、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拉近时空,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四、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红军长征及泸定桥的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飞夺泸定桥》,板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