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doc
12页必修II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二、本章内部结构关系1、本单元结构关系烃(甲烷、乙烯、苯)→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教材基本采用了从生活实际或者探究实验入手,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再上升到从结构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2、知识点及要求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重点认识典型的化学反应(取代、加成)的他点通过对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体会分子结构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加深认识一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对集中典型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感受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区别和了解,初步学会研究有机物的思维方式和思路,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1、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新课程标准内容现行课程标准内容1. 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查阅资料: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理解和应用甲烷、乙烯、苯、乙炔的主要性质掌握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及产品的利用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探究 :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设计由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检验理解掌握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的只要性质了解醇类、羧酸的概念、了解酯的水解知道糖类(分类及水解)、油脂(氢化及水解)、蛋白质(盐析、变性、水解)的组成和主要性质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4.以海水资源、金属矿物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学合成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从新教材的篇幅内容上看,精简了以下内容(1) 烷烃的命名烯烃的性质2)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3) 乙醇的消去反应、苯酚的性质4) 乙醛和甲醛的性质5) 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6) 对蔗糖、麦芽糖和油脂的结构要求降低了要求7) 对淀粉、纤维素、油脂的水解降低了要求8) 对高分子合成材料只做了简单的介绍9) 增加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专题介绍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第二课时)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教学难点:(第一课时)如何在学生心中建立立体结构模型,将甲烷和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课时)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学重点:(第一课时)乙烯的加成反应,让学生从实验了解有机反应类型。
第二课时)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认识,开始认识从结构推测性质的特点教学难点:(第一课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第二课时)苯的取代与烷烃的取代的区别第三节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教学重点:(第一课时)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结构、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第二课时)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教学难点:(第一课时)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第二课时)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教学难点:(第一课时)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第二课时)油脂的水解反应五、本章每节课的教学流程及建议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设计一:第一课时(提出问题)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甲烷的结构(探究活动:整理模型)→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概念→探究活动(烷烃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概念→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第二课时:推测甲烷的性质→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探究活动(动画模拟或者整理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概念设计二:第一课时(提出问题)除了燃烧外甲烷还有那些性质?→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如何反应?→甲烷的结构→实践活动(整理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概念第二课时:实践活动(碳原子的可能连接方式)→烷烃、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两种设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从结构出发推测性质再验证性质;还是从探究实验出发归纳性质再上升到结构的问题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重点、难点的突出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设计一:(第一课时)情景创建(投影资料、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引出乙烯→给出分子式→实践活动(用球棍模型整理乙烯的分子空间结构)→得出乙烯分子结构的特点(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提出问题:这样的结构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实验探究→小结乙烯的性质、对比与烷烃性质的区别→加成反应概念、与取代反应的区别设计二:(第一课时)提出问题(播放乙烯工业的发展、各种乙烯制品)→探究实验→得出乙烯的性质跟烷烃不同,回归到结构也不相同→给出分子式推导出结构,比较与烷烃结构的差异→对比性质上的不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
设计三:(第二课时)给出苯的分子式→提出问题(可能的结构是什么?)→探究活动(根据已学的有机物的结构推测苯的结构)→探究实验(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的反应)→分析与烷烃、乙烯性质的差异→给出实际的结构→用多媒体演示苯的性质→得出苯容易取代难加成上述设计的流程不外乎从结构推测性质再实验验证性质或者从实验探究出性质再推导结构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利弊,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并能有自己的创新第三节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设计一:(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展示实物(引出乙醇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金属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动画分析反应原理(乙醇分子的结构、关键指出断键位置和氢原子的活性)→小结→探究实验乙醇的氧化→动画分析氧化原理,断键位置→讨论小结官能团的性质对化合物的影响设计二:(第一课时)回忆乙醇分子的组成→探究实践(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提出可能的假设)→讨论所提出的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验证乙醇和钠的反应、乙醇的氧化→从断键的方式探讨乙醇分子的结构→总结乙醇的结构性质上述设计的各有特点,都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生程度一般的学校建议采用设计一,设计二的假设法对学生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设计三:(第二课时)回忆初中有关乙酸的内容,展示醋和乙酸样品,归纳物理性质→小组讨论乙酸的酸性→探究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动画模拟实验原理(断键位置)→酯化反应的概念及反应原理→小结官能团在有机物性质的作用→资料阅读乙酸在生活中的用途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设计一:(第一课时)放映有关内容的录象,让学生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上课时向其他同学介绍)→探究实验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了解结构组成简单解释某些特征反应→归纳小结第二课时)探究实验,阅读有关水解的材料→列表比较三类物质水解的异同点(反应条件、水解产物等方面)→归纳小结设计二:(第一课时)投影课本的表3,归纳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展示葡萄糖、果糖的结构图片或者模型,分析结构差异和特点→探究实验,总结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第二课时)探究实验蔗糖水解→列表比较各物质水解的异同→采用各种形式对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应用进行认识两种设计仍然是殊途同归,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都是以学生为本,体现参与意识六、本章综合探究活动的建议安排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1、 实践活动:甲烷的模型整理如果有球棍模型效果更好,或者用折叠纸模型的方法。
有关同分异构体可以通过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球棍模型整理丁烷或者戊烷的各种可能结构,教师一边观察一边指导、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空间结构的认识2、 实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按照教材的要求演示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从 安全的角度出发不建议用点燃镁条获取光源 (2)、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3)、教材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要事先准备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浸湿了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以便有效的处理尾气,为学生树立安全环保意识 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播放实验录象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原理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一、实践活动:1、推导乙烯的结构建议提供球棍模型,先让学生整理乙烷的模型然后提出乙烯分子少2个氢原子,那么为了每个碳原子仍满足4个共价键应如何解决呢?这样可以引起兴趣激发创作欲望并且能直观的展示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与乙烷的不同2、水果的催熟建议还是进行家庭小实验但是要提前3到4天布置,选用不同的水果,上课时分组展示,然后再投影资料说明,这样对乙烯的这种用途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3、苯的结构推导可以让学生查阅苯分子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发现的过程,让他们从科学家严谨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中反思自己的学习做人的态度二、实验探究:1、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建议采用录象的形式向学生展出因为课程标准(必修)规定乙烯的制法原理不要求掌握,很多学校没有条件完成石蜡油分解制乙烯的实验,而且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的反应的褪色现象很明显,也就无须分组实验了这样既节省时间,把时间留在对乙烯的结构推导和与烷烃结构对比上,学生也能通过录象清晰的观察实验现象2、苯的取代和加成反应建议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这样可以降低学生认识的难度第三节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1、实践活动:(!)、可以布置学生设计如何证明家用的醋是酸性的,从而也就复习的酸的性质 (2)、设计实验证明醋酸比碳酸强要求学生设计方案及解释2、探究实验:(1)、乙醇与纳的实验可改为分组实验,采用对比的方法,实验前要提示学生对现象的观察,通过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有关乙醇的性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