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75554016
  • 上传时间:2023-08-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资管产品在跨市场金融中的风险防目录摘要1一、跨市场金融简述2二、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特征和主要途径31.跨市场金融创新的新特征32.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通道及未来发展趋势:3三、资管产品在跨市场金融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风险点51. 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52. 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风险8四、防和化解风险的一些建议101.宏观监管层面112.微观管理层面123.微观操作层面134.其他建议13参考文章:14摘要:随着金融改革与金融脱媒的发展,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已大势所趋跨市场金融产品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有效打破了金融市场间的分隔,加速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相关资管的交叉金融产品中也出现了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并构成了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2017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首次提出了“既防‘灰犀牛’,又防‘黑天鹅’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本文从跨市场金融出发,列举了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传导途径和通道,提示了资管业务叉创新金融产品在跨市场金融中的关键风险点,并从宏观审慎监管到微观管理和操作上提出了应对方法一、跨市场金融简述金融,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货币的流通,达到有效资源配置、价值实现的行为,它的本质就是经营活动资本化的交换过程。

      跨市场金融指的是通过具有交叉属性的金融产品,借助相关的管理通道,达到资源间跨越市场的有效配置行为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以及泛资产管理市场的开放,跨市场的交叉金融产品逐渐在银行业中盛行,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整体来看,跨市场金融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必然出现的行为它有效地打破了金融市场间的分隔,成为推动利率的市场化的重要力量;提高了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国际金融接轨做出了贡献但是,在泛资产管理市场格局逐步形成中,随着各类金融机构之间混业竞合的进一步加深,交叉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的交叉和传递变得日益复杂交叉金融产品作为跨市场金融业务合作及投资运作的主要产品,其在运作过程中的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形成了“三高一低” “三高一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资金杠杆率高、信息不对称性高、利益相关度高、失败容忍度低的特征的风险特征,构成了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2017年金融工作的基调是“防控金融风险,坚决治理市场乱象”针对市场上交叉金融产品的乱象,银监会陆续推出整治“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并提出需要防的“十大风险”。

      如何防和化解跨市场金融风险成了当前的重要课题二、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特征和主要途径跨市场金融经营活动可分为:一是部综合化经营金融机构利用业务和产品的创新,来跨越货币、资本等多个金融市场的子市场;二是外部综合化经营金融机构通过获取多种金融牌照,同时从事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通过跨市场的机构主体来打通资本、货币市场以及保险市场由于跨市场牌照获取难度相对较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往往难以介入,因此,利用业务、产品创新来实现跨市场交易已成为更为主流的模式,这也是当下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值得关注的一个特征2.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通道及未来发展趋势:具体来说,业务、产品层面上主要集中在资产管理领域从机构来看,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私募基金、期货公司、地方金融交易所及互联网平台等,都直接或间接涉足其中从产品类型看,有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等各种类型,门槛和风险收益特征覆盖了绝大多数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为27万亿元;到2016年,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11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3.97%。

      图表1:2012-2016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单位:万亿元)从市场份额来看:银行是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有力竞争者截止2016年底,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05万亿元,占我国资产管理总额的25.06%;基金管理公司和子公司合计管理资产规模26.05万亿元,占资产管理总额的22.47%;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0.22万亿元,占资产管理总额的17.44%未来几年,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监管政策的转变,市场格局将有所变化银行业资金和渠道优势明显,仍将是中坚力量;受益于过去监管层对金融创新的大力支持,券商、信托和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迅猛发展,随着通道政策红利逐步消失,这些机构则面临转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得益于直接融资加速,增速较快图表2:2016年资产管理机构市场份额情况(单位:%)总体来讲,经过几年的爆发式增长,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跨市场金融的主要通道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私募基金、期货公司、地方金融交易所及互联网平台等通过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借助相互间资管合作等业务通道,达到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投资或投机的目的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主要表现为交叉金融产品,产品运作的基本逻辑在于跨行业、跨市场的业务合作及投资运作。

      其中以银行理财产品占比最大,银行产品未来将成为资管产品的中坚力量三、资管产品在跨市场金融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风险点 资管市场叉性金融产品运作的根本逻辑在于资金在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主体、跨地域之间的流动其在运作过程中形成了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而由此引发的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以及杠杆层层叠加等风险则构成了资管产品风险的重要来源1. 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1)产品运作通道叠加,风险复杂程度高受过往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交易规则的约束,银行理财产品和部分银行不具备合格投资者资格,加之银行理财产品缺乏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无法以理财名义办理抵质押手续,造成了同业投资、理财业务运作中的一些交易环节必须借助其他机构作为通道来完成特别是2012年证券、保险监管部门出台的“资管新政”,促成了各类新型合作模式对传统银信合作模式的替代,逐步形成了当前银证、银保、银基、银证信、银基信交叉合作,以及各种“收益权”转让,并附加保证担保、权利质押、回购条款或分级设计等特殊结构的业务模式如此复杂的交易结构,虽然达到了法律关系的合规,但是衍生出更多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一是为规避监管而进行的跨业合作形成了复杂的风险传递链条,不但增加了资金运行环节,推高了融资成本,而且各参与机构权责不清,风险发生后互相推诿。

      二是复杂结构的产品不能做到充分的信息披露,交易各方均不对相关资产采取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  (2)投资围日益复杂,风险关联程度偏高2015年以来,银行开始更多地参与资本市场,交叉金融产品从过去不同类别机构的跨业合作逐渐向不同市场的跨市场投资发展相应的风险也呈现出从不同机构间的交叉传染,向不同市场间的交叉传染发展一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二是银行结构化分级产品形成对资本市场加杠杆,加剧市场波动三是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相互交织转换股票型交叉金融产品中近40%投资于定向增发、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质押融资前三类投向的退出方式为限售锁定期后通过证券交易所卖出股票的市场化退出能否实现本金安全和预期收益,既取决于增发认购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价差,也取决于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否支持股票的理性估值以股票质押融资为投向的交叉金融产品虽然实质上为资金融出业务,主要面临融资人的信用风险,但因以上市公司股权为质押,融资人信用风险可能转换为标的股票的市场风险  (3)风险意识不足,管理精细化程度低一是管理体系方面,部分银行未建立具有交叉金融产品特色的统一风险管理框架相关授权管理、交易对手管理、产品管理、投资管理、销售管理、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在理财业务、同业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各业务条线相对独立的业务制度中。

      二是交易对手管理方面,各银行总行普遍建立了同业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对手清单以及理财和投资业务合作机构清单但是,部分银行未对通道类、委托投资管理类、风险管理参与类合作机构加以区分,并未根据合作机构的不同风险参与程度制定差异化的资质审查标准4)未能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拨备,缺乏专门的资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部分银行机构在以自营资金或同业资金购买交叉金融产品时,虽能在投资前开展风险审查和资金合规性审查,但未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也未运用交易账户异动监测、压力测试、限额管理等手段,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部分银行虽然成立了专门的资金业务部门,配备了具有资金业务工作经验的专门人员,但目前还未建立专门的资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进行自动化操作和管理部分银行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防火墙”,用以防外部风险传递;也没有建立风险识别、计量、检测、预警和管理体系及对各类风险的缓释制度,从而无法有效预防和管控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的侵袭5)削弱了微观审慎监管的效力跨市场业务中,有一部分与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有关比如,早期为了规避存贷比和合意贷款规模限制,银行先后与信托、证券以及基金子公司进行通道合作,形成了一轮跨市场业务发展的浪潮。

      最近两年以来,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绕贷款规模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利用其来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率以及拓展银行资金运用围(如借道其他金融机构进入股市)等,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不管形式如何,分业监管体系下,不同监管主体对相似业务的监管标准不同,为监管套利类的创新提供了长期的动力,反过来讲,这些业务的发展也削弱了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相当程度的风险没有被合理考量并纳入监管视野2. 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风险(1)系统性风险本质上说交叉(跨市场)风险是一种传导风险各种金融机构在追求规模经济和围经济、不断突破分业经营限制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由于加强了在资本、资金、产品等方面的联系,很容易将某个市场或行业的风险传导到其他市场和行业这种风险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市场或行业中,而是通过股权控制、资金交易等纽带,将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的风险渗透到金融市场的各个子市场与传统的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不同,对交叉业务风险的关注更多地在于其加速了上述这些金融风险外溢的速度,并扩大了金融风险外溢的围,这些都意味着系统性风险的上升2)市场局部的泡沫和剧烈波动风险跨市场业务消除了不同市场的分割,有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但这也降低了某些金融市场(尤其是高风险的权益市场)的准入门槛。

      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交叉金融业务的过度发展,极有可能使巨额资金在局部市场上快速集聚,加剧其泡沫化程度,并形成巨大的危害2015年我国股市的剧烈波动与跨市场资管产品的繁荣有着很大的关系3)基础资产风险和杠杆叠加可能引发的连锁传染风险在交叉性金融产品中为了规避监管政策的限制,基础资产、交易模式、产品嵌套不断创新,形成了较为复杂的风险传递链条,存在诱发连锁性风险的可能一方面,许多产品最终投资于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以及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领域,当前信用风险压力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交叉性金融产品量运用了类资产证券化的技术,并通过合同安排创设了各种名目的资产“受益权”、“收益权”等,这些新型的权利缺乏完备的法律依据和司法判例支持,一旦发生风险将面临权利主体利益难保障、资产悬空和处置困难等问题而且产品嵌套层次越来越复杂,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晰,风险发生后各方互相推诿责任的事件已屡见不鲜4)“刚性兑付”导致的信用转换风险刚性兑付”在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等资产管理产品中普遍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吸引客户,可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