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新闻学概论.ppt
51页复旦大学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学教育 机构,其前身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建于1929年创建80年 来,培养了近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许多毕业生成为中 国新闻传播业的骨干力量,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做 出了积极贡献,享有“记者摇篮”的美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 硕士专业包括 • 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广告 学、公共关系、媒介管理学、编辑出版、国际传播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李良荣 •1946年出生,浙江镇海人,1968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江西吉安地 委宣传部 工作10年,1979年再度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1982 年毕业1987年任副教授, 1993年任教授,1994年任博士生导师,1987-- 1993年间曾任新闻学院副院长,现兼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浙江 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 所著《新闻学概论》( 198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宣传学导论》(198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1985年福建人民出版 社)、《中国报纸的理 论与实践》(199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方新闻事业概要》(1997年 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学导论》(1999年高教出版社)等,不但在内 地,而且在港、台地区均有一定的影响,有的是国内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 ,有的已成为全国新闻学统编教材和新闻学研究生教材。
自1994年起一直 担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编写的每年一本《中国发展报告》的主笔,所写 的结论部分,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此外,他还发表各种学术论文近百篇 十年来指导了20多名硕士和博士生, 有些已走上省、市级新闻媒体的领导 岗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童兵 • 1942年11月26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68年毕业于复旦 大学新闻系1981年和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得 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 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香港树仁学院当代中 国研究中心顾问,美中传媒交流研究中心理事,中国人 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浙江大学、 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湘潭大学、北京 工商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主讲新闻传播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中西 新闻传播比较研究、中国社会与中国大众传播等课程 1990年起指导硕士研究生,1993年起指导博士研究生 目前指导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思潮、比较新闻 学、新闻学原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童兵 •撰写出版教材专著21部,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主体与 喉舌──共和国新闻传播轨迹审视》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比较新闻传播学》、《新闻理论》、《中 西新闻比较论纲》、《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新闻传播学原理》 (合著)、《新闻事业概论》(合著,国家优秀教材三等奖)、《新闻理 论教程》(合著,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新闻理论简明教程》(合著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合著)等。
主编《 中国监督学大辞典·社会监督卷》、《企业报理论与实践》、《同等学力 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等 参与主编《新闻学大辞典》等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主持国家教委“七五”课题《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研究》(已完成)、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八五”课题《中西新闻比较研究》(已完成)、 国家教委“九五”课题《中西新闻理论与方法的比较研究》(已完成) 现正主持国家教育部“十五”重大课题《中国新闻传媒舆论监督历史使命 与操作机制研究》、复旦大学课题《新闻舆论导向与公民环境意识》 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国家教委表彰为“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 位获得者”,次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黄旦 •1955年 9 月生于浙江温州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 系主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求学经历: 1979-1983年、1986-1989年就读于杭州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和硕 士学位,其中,1983-1984年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助教 班;1995-1998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和传播理论。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 外新闻与传播思想、大众媒介与社会代表性学术成果:《新闻传 播学》、《媒介是谁:对大众传媒社会定位的探寻》、《也论林则 徐的新闻观》、《独立战争前后美国报刊思想之演变》、《新闻专 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五四前后新闻思想的再认识》等论著三 十多篇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外传播思 想史”,并参与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大众传播学”子课题研究 目前担任课程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思想史论、世界 传播学说史、传播学研究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刘海贵 •1950年出生,江苏兴化人70年代初在安徽务农,数年后入复旦大 学新闻系读书、教书至今89年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获法学硕士 学位97年晋升教授历任专业主任、副系主任、院党总支委员等 职,现任新闻学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学位委员,校高评委员, 市新闻职称高评委员,兼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及数家新闻单位 顾问、特约研究员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和上海市 育才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新闻学与新闻边缘学科先后为本科 生、硕士生、博士生开设《新闻采访写作》、《现代新闻学研究》 、《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等课,出版《现代新闻采访学》、《当 代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合著,获国家教委优秀教 材奖)、《新闻心理学》(合著,为中国新闻心理学科首本专著) 、《知名记者新闻业务讲稿》等十本教材著作,发表论文近二百篇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 传播学 • 广电新闻 • 国际传播 • 编辑出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 老中青三代教师积累深厚 • 海外交流学者资源丰富历年招生情况•新闻学15人左右 •传播学10人左右 •广告学4人左右 •广播电视学4人左右 •编辑出版2人左右 •公共关系2人左右 •媒介管理2人左右 •国际传播2人左右 •广播电视艺术学2人左右 •要看每年直升人数,有时候可争取一两个松动的名额 •但是有时候没有好的生源,宁可空缺 •一般都是1:40以上的竞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 人民网《与传媒名家对话》系列连载了解当代新闻界大 师的情况 • 80年的历史深厚的人文积淀 • 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 值得为之努力新闻学概论• 入门教材 • 了解一门学科的基础框架绪论 第一节 新闻学•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 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 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 要求新闻学理论历史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新闻学新闻理论1新闻史2新闻业务3媒介经营管理4新闻学的渊源• 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20世 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中国的新 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 学的基础框架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新闻工作和新闻学,以及和其他学科 的关系总之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储备和技能修养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 论1•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 起源于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 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利 •“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名词解释 • 对事实的信念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 论2• 社会责任论 •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 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 论3• 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 发展新闻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以经济发展 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 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 论4• 党报理论 • 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 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1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2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 理论和实践经验3指导我们正确的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4第一章 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 的需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事业的发展• 正是新闻需求量的增加,迫使人们不得不扩大新闻活动 规模,扩大新闻内容,增加新闻传递的手段社会对新 闻的需求量直接决定了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 和内容而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 决定的 第三节新闻活动的渠道1亲身传播 2大众传播3群体传播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闻新鲜•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最为 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是出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 新闻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 新闻定义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节新闻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 的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来 源有三条途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而是记者在现场亲 眼目睹,三是查阅相关资料或他人来信第四节新闻要素发生的原因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发生的事情发生新闻的主角• 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有: • 一是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楚每个事实的 要点 • 二是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 导语的写作中因为五要素,甚至五要素之外的要素, 它们的重要程度是不相等的 • 现代新闻写作,除了继续保留“小结论式的导语”外,总 是千方百计地吐出五个W中一两个最重要,最有意义, 最让读者感兴趣的要素第五节新闻类别与读者的关系时间性发生地内容硬新闻、软新闻 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第一节新闻与信息• 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 的各自的属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 • 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 积累 • 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
这 里所说的随机不确定性或称偶然性,是指现实生活中所 出现的影响人们生存、发展的多种变动的可能性确定 性,即排除所有其他可能性,只取其中一个可能性信息的特点信息信息BBE EC CDDAA共享性或称使用 不灭性 扩缩性 组合性 相对性 信息运用的多角 度性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在观念上必须明确: •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当代新闻工作在业务上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 • 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 加强深度报道 • 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 • 加强全方位报道第二节新闻与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 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 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除此之外: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出发点不同 • 归宿点不同 • 传播的方式不同 • 传播的要求不同第三节新闻与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 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