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部经济拓展首都经济发展新思路.pdf
3页总部经济,,拓展首都经济发展新思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和组织成本,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断演变——企业总部与加工基地在空间上逐步分离,出现总部向中心城市集群布局、产业加工基地向成本较低的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区集群布局的现象东方希望”、“春兰”、“雅戈尔”、“杉杉”等将总部迁往上海,“海尔”、“长虹”也将技术总部迁往上海温州市短短几年间就有500多家民营企业(主要是企业总部)迁往上海乐百氏”、“健力宝”将总部迁到广州科龙”将总部迁往香港二汽”将总部从十堰搬到了武汉山西的“经纬纺织”,湖南长沙的“远大”等将总部迁往北京,等等与此同时,另外一批随着城市发展位居中心城市城区内的企业将“生产基地”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县甚至外地迁移,但却把企业总部,包括销售、研发、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部门留在城区内北京、上海都有类似的企业基地迁移现象两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有所不同,但却反映了同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将总部与加工基地实现空间文/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赵弘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这实际上反映出在中心城市正在出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可以用“总部经济”进行概括和描述。
总部经济”的五种效应和五个特点通过对于总部密集的区域的调研,笔者认为中心城市发展上的分离笔者认为,这种企业与总部 “总部经济”至少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的分离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企 五种“经济效应”业本身,而且会对区域经济,特别是对 一是“税收贡献效应”包括企业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税收贡献和总部高级白领个人所得税因为这样众多的企业总部聚集在一起 贡献理解总部经济税收贡献,要从所形成的 “总部聚合体”,不同于传 传统追求企业百分百的税收在当地上统的“企业聚合体”,这种“总部聚合 缴,转变为对于城区内(比如CBD范围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比 内)单位面积的税收产出(总部与基地如,“总部聚合体”不但对中心城市的 分离,税收分流一部分是.必然的,但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发展产生深 城区同样的面积通过建造商务写字楼刻影响,而且对城市的空间规划、政策 可以容纳几十倍原有数量的企业)体系、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环境建设等 二是“产业乘数效应”制造业总66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a年2月部的聚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包括信息采集加工、企业咨询、金融保险、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
三是“消费带动效应”包括总部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消费和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如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购物等第二,“总部经济”为北京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提高了 实现与环渤海区域其它城市的区域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区域政府 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商务环境,完善城 角,,岩毒墨蓦宇喜墓:薹i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 的最早受益区‘‘珠三角’’的发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 展得益于香港作为总部资源密四是“劳动就业”效应总部经济”首先提供高知识群体就业岗位,同时带动一般服务业岗位增加五是“社会资本”效应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提高了区域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笔者将其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知识性总部经济”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企业的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属于知识性劳动第二,集约性按照“总部经济”模式发展区域经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最大限度利用了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体现集约经济的特点。
第三,延展性总部经济”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不但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而且能够实现知识服务业向一般服务业的延展第四,辐射性在“总部经济”模式下,可以通过“总部一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向欠发达地区的强力辐射第五,共赢性总部经济”模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的简单争夺,实现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价值链不同功能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总部经济”对首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总部经济”的提出,对于首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第一,“总部经济”丰富了首都经济内涵,深化和细化了首都经济战略思路一是“总部经济”实现了首都经济“知识经济本质”与具体产业的结合总部经济”使得相对抽象的首都经济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总部经济”大大扩展了首都经济的产业选择范围任何产业,即使是过去认为在北京不能发展的一般制造业,只要按照总部经济模式进行布局,把总部布局在北京,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北京周边甚至外地,这类产业同样可以在北京发展最近,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就吸引了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集团——建龙钢铁集团(年产700万吨)将总部迁入。
三是对于北京制造业存量资源的调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制造业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凭借原有的品牌、渠道、研发资源等,可以实现进一步发展白菊集团按照“总部经济”理念进行“战略思路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人员结构调整、产权结构调整”,使企业“起死回生”集的区域和深圳、顺德、东莞等制造资源密集的区域之间的一种互动发展珠三角”企业的早期发展主要靠“三来一补”,而“三来一补”的定单主要来自香港香港有全球跨国公司设立的总部或者具有部分总部功能的办事处、事务所一类的机构3000多家,承接来自全球的制造业定单,然后与香港发达的资本结合,安排在深圳、顺德、东莞等地区进行加工制造而这些区域产业的聚集,进一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完善了产业链,降低了配套成本,使得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当然,发展起来的“珠三角”现在又面临着新一轮的“总部一加工基地”分工广帅』、深圳最近都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实现在更大范围的产业扩散同样,“长三角”的发展也得益于上海作为总部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和江浙一带作为加工制造资源密集的腹地之间的“总部一加工基地”功能分工环渤海经济圈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们在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没有形成,各城市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招商引资,难以形成类似于“长三角”、“长三角”内部出现的“总部一加工基地”的功能分工关系。
北京作为环渤海的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总部资源,包括丰富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不得不舍近而求远,在合理的配套半径之外,到全国各地,包括到“珠三角”、“长三角”进行产业化,相应增加了成果的转化成本和资源的配置成本同时,由于产业配套体系2004年2,E1.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67的欠缺,又进一步限制了制造业企业的总部资源向这个区域的流动制定北京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跳出北京谋划环北京的区域发展,从长远看,必须把协调北京与环渤海其它城市的关系,构建北京与周边城市之间的“总部一加工基地”链条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最近,天津和河北都表现出与北京合作的意向,中央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对整合环渤海区域的资源,形成不同城市之间“差异定位”,实现优势互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第三,“总部经济”为北京实现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美国学者J.o威勒分析了美国20座大城市的资料,发现有60%的城市在制造业转移出去之后,保持了持续繁荣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城市实现了产业服务化和总部化北京目前正在实现这种城市转型,而且走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的前列,不但表现为三产所占的比重达到62%,在全国最高,而且出现总部聚集的趋势。
目前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明显改变了北京的经济结构由此可见,北京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实现整个城市的结构升级和优化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北京如果能够抓住机遇,明确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吸引总部资源方面取得应有的份额,不但能够使“总部经济”成为首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能够成为推动北京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引擎”,加快北京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北君落日畏‘强部}釜济’具备五大修曙窍北京采用“总部经济”战略深化首都经济发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备很好的条件北京在“总部经济”发展方面至少具有五方面的比较优势第一,北京具有首都的特有功能优势北京作为首都,担负着对外交往和政府决策的首都功能,由此形成的国际化资源和政府政策资源、信息资源是其它城市无法可比的许多跨国公司和外埠大企业集团在北京设立企业总部或者具有总部部分功能的机构,正是看好北京的这一独特资源第二,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在北京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例为19.44%,在全国名列第一北京地区还是全国最大的教育基地根据最近完成的北京R&D资源清查资料,2000年首都地区有高校61所,其中,重点高校23所,占全国重点高校的1/4,进入国家“21l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20所。
北京高校中有500个博士培养点,博士培养规模占全国的1/3;有1081个硕士培养点,硕士生规模占全国的1/5第三,与总部配套的知识型服务业优势知识型服务业具有知识要素投入密集,增值度高,附加值高等特点,是首都经济的重要内涵之一北京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具有优势和基础2000年,北京市主要7大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为605.9亿元较为发达的知识型服务业,为北京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一个重要条件第四,总部存量资源优势从空间上说,北京出现了四个总部密集的空间:一是CBD它是“总部经济”最明显的空间形态CBD目前已拥有3000多家企业,其中外资企业800多家,跨国公司约500家,外国驻京代表机构570家,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代表机构约150家,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192家二是金融街目前金融街已经吸纳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银监会、证监会等530家国内外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总部,控制着全国90%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运用,区域内企业管理的总资产已达13万亿元,实现的GDP和税收分别约占西城区的1/3三是中关村许多外埠大企业的研发中心布局在中关村四是丰台总部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在二期开发中引入“总部经济”概念,提出建设“总部基地”的园区目标,采用高绿化率、低密度率、单体建筑1000-5000平米的“别墅式”建筑风格,赋予入驻企业独立的冠名权等。
这一全新的园区建设理念得到许多大企业集团的极大关注,招商引资非常火爆另外,东城、宣武、崇文等区也出现一些总部比较密集的区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几个园区及一些区县工业开发区等则形成了与总部密切联系的加工基地的密集区第五,较为完善的城市设施和人居环境优势整体上,北京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在大城市中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北京在城市交通和环境改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善,但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会极大地加快北京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力度和速度这将进一步提高北京作为大都市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对于总部资源的吸引力回68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