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禹锡《汉寿城春望》译文赏析.pdf
4页刘禹锡汉寿城春望译文赏析汉寿城春望唐朝: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汉寿城春望翻译 / 译文汉寿城春望译文春天来了,汉寿城边野草丛生,那荒祠和古墓前面正长满荆榛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经过雷电轰击,华表已经半毁由于积满灰尘,碑文仅可辨认不知什么时候又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到那时,这里又会成为南北交通的要津汉寿城春望注释汉寿:县名,在今湖南常德东南荆榛:荆棘牧竖:牧童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陌:田间小路石麟:石头雕刻的麒麟,这里泛指古代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刻才见:依稀可见东瀛:东海据神仙传麻姑记载,“麻姑谓王方平日:自接待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要路津:交通要道汉寿城春望赏析 / 鉴赏这首诗虽然极力地描绘了汉寿城遗址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但是格调毫不低沉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框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荒芜、破败的景象,构成了全诗的整体层次。
首联的出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炼地表现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野草春”三字让人产生联想,如果汉寿不是一片芜城,还象当年那样人烟辐辏,无比繁华,春日迟迟,一派生机的话,诗人怎么会用城边野草刚刚发芽来描绘它的春色呢首联对句勾勒出来的景物颇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独没有人烟正因为此,诗人用“对”字组合起来的柯、墓、荆、榛之类愈多,便使人愈感荒凉颔联虽有“牧童”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牧竖烧刍狗予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符人着石麟于陌止是因为荆榛莽莽,别无可以观赏盼景物,唯古墓前石兽群尚可注目而已颈联清楚地告诉人们汉寿城今非昔比,当年繁华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败不堪了当年指示路途的华表,如今已经被雷电轰击得半残,纵横的断碑,通体蒙尘,碑文依稀可辨昔日繁华,今朝破败,尽在残缺华表,断裂石碑中显露了出来诗人不惜耗费大量笔墨大写特写这样的破败和荒凉,完全是为着尾联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作准备的从这首诗的尾联,“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谈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兴和废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诗人认为:兴和废不是永恒的,不变的;而是有兴就有废,有废就有兴,兴可以变成为废,废亦可以变成为兴的。
这正如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样,是具有朴素辩证法观点的此诗为作者贬任朗州 (今湖南常德市 )司马时作,作者想起登临古城的所见所感,想见沧海桑田的巨变,唏嘘不已,便写下了这首诗联系诗人一向关心国计民生的创作背景,可知这不是一时的即兴之作,而是长期感情积淀的爆发,在怀古的表象背后,蕴含着对已然“四海为家”的大唐江山的深深忧虑汉寿城春望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 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 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09-25| 优美抒情古诗句鉴赏09-25| 有关咏物抒情的古诗句09-25| 关于咏物抒情的古典诗句09-25| 关于借景抒情的优美诗词09-18| 有关爱情的文艺古诗句09-18| 感慨爱情的古诗句阅读09-18| 表达浪漫爱情的古诗词09-18| 表达思念爱情的古典诗词09-18| 爱情主题的古代诗词09-18| 浪漫爱情的古典诗句优美抒情古诗句鉴赏有关咏物抒情的古诗句关于咏物抒情的古典诗句关于借景抒情的优美诗词有关爱情的文艺古诗句1思黯南墅赏牡丹译文赏析2安定城楼诗词译文及鉴赏3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译文赏析4玉树后庭花诗词鉴赏及译文5 孟浩然田家元日译文鉴赏6望月有感译文及鉴赏7 诗词君马黄译文鉴赏8纪南陵题五松山诗词鉴赏及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