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7望庐山瀑布.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56836741
  • 上传时间:2023-12-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执教:许言午  班级 202   整理:俞红素1、教师出示庐山风光的图片,边解说,然后引入新课2、初读古诗,要求把生字的拼音注在诗中,轻轻读两遍3、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词,逐个读,解释指读“飞流直下”师:应该怎样读?生读,师:嗯,我感觉到这样的气势了指读“怀疑”,师:你能给“疑”字组词吗?生(4个):怀疑 疑问 疑惑 可疑庐山 火炉师: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庐山”的“庐”和“香炉”的“炉”有什么相同的不同的?生:“庐山”的“庐”是广字头,“香炉”的“炉”是火字旁生:他们都有户生:他们都读“庐”师:字音一样,字形相似,但是他们的意思大可不同,老师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记住他们,请看,(出示小黑板,解释):庐山的庐,广字头变成一座房子,说明“庐”和住的地方有关,香炉的炉,旁边是木柴架起了火,肯定和火有关,这就是火字旁的炉了解这一切,后面的练习就难不倒大家了   )山   香(   )  壁(   ),三顾茅(   )随着学生的回答解释:生:(   )山是广字头的师:庐山景色太美了,就像是神仙住的地方不仅对字义进一步解释,而且为庐山美景作了铺垫真是匠心独具)(  )炉,(学生稍有迟疑,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醒:)外国人在墙壁上架起炉子烧起火,(还没等说完烧起火,学生纷纷举手,说是火字旁的)三顾茅(   )  师: 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刘关张三人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草屋里去,(学生回答是广字头的)(以上识字的环节,请小老师带领读准字音,通过带语气读,组词,形近字比较等方法解决了字形和字义,做得非常扎实有效。

      师:李白看到了庐山这么美丽的景色,心底的豪情油然而生,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齐读全诗师: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告诉我们要多读诗书,读诗书也要讲究方法,边读诗书边想象,边读边在脑子里放电影轻轻地读第一句,边读边想,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日照香炉生紫烟生:一个太阳照在一座山上-----师:这座山有名字吗,叫做-----生:(该生突然被打断,有点不知所措,在旁人的提醒下说出):香炉峰,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变成了紫色了师:你知道这紫色的是什么吗?庐山湿度很高,在太阳的照射下会产生紫色的烟雾,像彩虹一样,美不美?(出示画面)  阳光照在香炉峰上,香炉峰上产生了紫色的烟雾师:紫色的烟雾的产生是怎样的?像许老师的动作一样,是笔直的吗?生:弯弯扭扭的生:慢悠悠地散开来生: 就像小鱼一样 师:想象力真丰富,就像仙女的飘带一样简简单单一个“生”字,就把庐山的美景表现出来了你希望在这紫色的烟雾缭绕的地方去游览吗?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师(学生读后评价):真的感觉到生活在神仙之庐了师:(生把“生”字读得很重,教师再次强调:)这个“生”字很重要呀,本来这个山是不会动的,就是这个生字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山动起来了,还有谁想读?指名个别赛读(让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的紫烟宛如游动的小鱼,宛仙女的飘带,宛如绝美的仙境浮现在学生脑中。

      朗读加想象,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真是一个好方法遥看瀑布挂前川师:读了第二句 你脑中有什么图画?生:瀑布从山上直泻下来生: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上直泻下来,很像······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许老师的脑海中也出现了一幅图画,(教师板画河流横着的简图)你看老师脑海中出现了什么呢?生:是小河的河流师:你和我真是心有灵犀呀,现在我要变个魔术,把这条小河扭一扭,转一转,(板画 竖的河流图)就变成了一个字,学生忍不住接着说:川师:现在你能告诉我这个“川”是什么意思了吗?生:“川”就是河流的意思师:对,“川”就是河流的意思有很多词语都是这个意思,“高山大川”就是高山和大河,“川流不息”就是------生:一直在流,永不停息师:像什么一样?生:像河流一样一直在流,永不停息师:现在你能说说这瀑布像什么一样吗?生:就像河流一样倒着挂起来了师:如果你眼前有这样一条瀑布,你会觉得怎样?生:瀑布像从九重天上挂下一样,这么高生:我感觉瀑布好像从就从天上挂下来一样,生:瀑布就像大河流挂在前山上,出示图片。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生:遥看瀑布挂前川,师:你的瀑布读得很高,怪不得你只能----生:抬头看生:遥看师:只能远远地看,所以课题就说是“望”遥看”是从诗人的角度来说,这瀑布实在太高了,可是李白觉得这个高度还不够高,还不能表达心中的瀑布,于是他又加了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读后两句师:我要请同学专门来读一读,这两句被称为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生读师评:特别欣赏你把“三千尺”读了重音,让人感觉瀑布的确很高很高生读师评:你读的时候还在不停地用劲,使劲得有点向上的感觉你想把瀑布读得更高一点是吗?生读师评:对,“飞流直下”可以读得快一点,可以表现瀑布一泻而下的感觉生读师评:这个“落”字读得好呀,感觉像从那么高的地方一下子掉下来了,很有力度(教师的评价非常中肯,又有导向性既是对学生个性化朗读的肯定,又不露痕迹地指导朗读技巧,让读的学生明白自己读得好在哪里,听的学生有数该怎么读这比“很有感情”“你真棒”更贴切到位,比“要读重音,速度快点”等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师:这“三千尺”真的有三千尺吗?生:没有,师:用这个数字李白要说明什么呢?生:这说明瀑布很长很长,山很高很高师:简直是从天上而来生:很像银河从天而降师:你比李白还要聪明,李白已经分不清楚了,这是银河之水,还是瀑布之水。

      所以他用了一个字---生:疑(这个“疑”的解释实在不露痕迹,如果此时学生没有这个回答,许老师可能不会在这时解释“疑”,可见许老师善于运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既表扬了孩子“比李白还厉害”,<那个孩子坐下来喜不自胜,后来他解释“危楼高百尺”又是一绝,表扬的力量真是不可低估>又恰到好处地解释了“疑”----李白分不清是银河之水还是瀑布之水就是“怀疑”之意许老师在古诗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语言文字,让我受益匪浅但是值得商榷的是诗中的“疑”到底是“怀疑”之意还是“好像”之意呢?同时我觉得也可引入“疑是地上霜”,这句诗学生也是非常熟悉的,更可以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师:李白可是善于用这样很大的数字来夸张的高手,在很多地方,他都用这样的数字来表示一个事物的,大屏幕出示两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千尺 ” 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还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高百尺”说明一座楼很高很高,手都可以摸到星星了师:你真是一个读诗的高手请把掌声送给他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数字来夸张,效果会更好的。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师:现在你站在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跟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现在你来到了世界第一大瀑布尼加拉瓜大瀑布下面,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个引读也是颇具匠心的,一方面为学生朗读垫定情感基调,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以后当你看到类似的瀑布的时候都可以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句诗不仅仅是庐山瀑布的专利了,我相信,孩子们以后肯定会灵活运用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师: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也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希望我们小朋友都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景,享受美景我们可以把书打开,看看学习单元提示(生读)师:如果你把最后一句话的“你”字,换成“我”字,读起来会更有感觉,生读:走进大自然,“我”一定会得到----师:我们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就像享受庐山瀑布带给我们壮观的感觉一样,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准备,再读)(抽了6个学生,分别点评)生读师评1:许老师特别欣赏你读“三千尺”的感觉,特别到位生读师评2:呵呵,摇头晃脑 沉浸其中生读师评3:“落”字再加点力就更好了生读师评4:许老师特别喜欢你的朗读师:现在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朗读,有的同学想站起来读的,可以站起来,(很多学生都站起来了)师:指着板书:(        )生(   )(       )挂( )川(        )三千尺疑(             )黑板上有“生 川  三千尺  落”,你能借助黑板上的板书来背一下吗?学生背对黑板,面向老师背诵:然后会背的同学站起来面向老师背诵。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这节课教师指导朗读是非常到位了,而且很有层次的递进,逐句教学,先是个别读,再指导后读,集体读,全诗读,配乐读,看板书背诵,面向老师背诵等,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师:我们不仅要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还要享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就像我们现在听着悠悠的高山流水,就像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古老的汉字一样请大家拿起笔,今天我们一起写“流”流,三点水,注意三点水摆放的位置,小水滴一点一滴汇聚成溪流,会遇到重重阻碍,但是哪怕再曲折,小水滴依然勇敢地向前流,流过小河,流过大江,流向大海,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听了许老师这节课,最深切的感受是字词教学看似不露痕迹,实在是匠心独具,效果是入木三分低段以识字教学为主,在古诗教学中还是牢牢把握这一点,字音通过自学,带读,朗读来解决,字形字义的落实更加多样化最妙是“庐”“ 炉”两个字的辨析,“川”的理解和“流”的书写指导据说为了写这个“流”字,许老师还去查了《说文解字》,但是字典里对“流”字的解释都太过抽象,不能被二年级孩子接受,于是,许老师这一段优美的描写成了“流”字最好的解释,学生边听边看老师书写,非常认真。

      我想,美的旋律一定已经流进了孩子们清澈的心灵中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