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飘_的魅力_价值与特色_董金伟.pdf
8页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 7卷 1999 年第 2 期 (总第 14 期)《 飘》 的魅力、 价值与特色董金伟 ( 开封大学)一、 《 飘》 的永久魅力大凡一部文学作品, 如果能让人读起来手不释卷, 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 便不失为佳作; 倘若书中情节和事件能够跨越时代与国界, 成为全世界读者口谈笔议的话题, 作者书中的描写、 叙述、 人物的对话能够揭示一些永恒的真理, 那么这部作品则被称为名著, 名著往往是不朽的 洋洋百万余言的美国小说《 飘》¹(Gone with the Wind)就是这样一部不朽的佳作《 飘》 的创作凝聚了女作家玛格丽特 . 米切尔( Margaret M itchell) 十年心血, 它一经面世, 立刻轰动美国, 随后又“ 飘” 洋过海, 飞向国外, 成为世界性的畅销读物该小说于 1936 年初版时, 印行 200 万册, 当年便销售一空; 次年获美国普利策(Pulitzer) 奖和国家图书奖半个多世纪以来, 这部厚达 1000 多页的小说一直位居美国畅销书前列, 迄今已印行 85 版, 创美国小说出版史的最高记录, 并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1939 年被搬上银幕后, 其影响更是空前。
《 飘》 有如此不衰的魅力, 它到底是怎样一部作品? 对这部巨著该如何评价?本文拟从该书的内容出发, 就其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进行探讨总体来看, 《 飘》 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社会小说, 并具有较强的浪漫色彩, 它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十几年间的南方肇嘉州( Georgia, 今译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的女儿郝思嘉(Scarlett O'Hara) 为核心人物, 通过郝、 卫、 方、 汤等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 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作为一部小说, 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女性典型, 她被南北战争的疾风暴雨摧毁了庄园, 自身又不甘沉沦和毁灭, 靠自己的努力和挣扎, 最终成为新兴的资产者同时, 她与卫希理(Ashley Wilkes) 、 白瑞德(Rhett Butler) 、 韩查理( Charles Hamilton)和甘扶澜(Frank Kennedy)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爱情、 婚姻和家庭纠葛女主人公郝思嘉是爱尔兰移民, 陶乐(Tara) 庄园奴隶主郝嘉乐(Gerald O'Hara) 的女儿, 从小性格倔强高傲南北战争爆发的 1861年, 她正当豆蔻年华, 情窦初开, 对相邻庄园的卫希理少爷充满迷恋。
可是, 在卫家举办的大野宴上, 她却听到卫希理与其表妹——性情温柔的韩媚兰( Melanie Hamilton) 订婚的消息, 顿然愤恨至极出于报复, 她匆匆嫁给了韩媚兰的哥哥韩查理——一个她并不爱的人而这时的韩 查 理正 是 卫希 理 的 妹 妹卫 蜜 儿 (HoneyWilkes) 追求的对象婚后仅一个星期, 韩查理便征入伍, 不久在营房里病死年仅 17 岁的郝思嘉成了寡妇 出于信任, 卫希理参战前将妻子韩媚兰托付给郝思嘉照顾战争期间, 她们便与卫希理的姑妈, 老处女白蝶(Aunt Pitty) 小姐一起在饿狼陀(Atlanta今译亚特兰大) 艰难度日, 饿狼陀被联邦军队攻占时, 郝思嘉在军火投机商白瑞德的帮助下, 带着刚分娩过的韩媚兰逃回陶乐此时, 北军刚从这里撤走,她的母亲已经病故, 父亲精神失常, 两个妹妹卧病在床, 她必须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卫希理从前线回来后, 灰心丧气, 再也无力在南方严酷的社会现实中重整自己的家业, 便与妻子一起在郝思嘉门下讨食, 郝思嘉决心重新赢得在战争中失去的财产, 恢复陶乐庄园昔日的繁荣, 并为此付出了非凡的艰辛和代价,竟至不择手段 为了糊口和增加收入, 她与仆人一起下地劳动; 为了弄到交付税金的钱款, 她不惜向白瑞德作出卖身的许诺; 未达目的后, 又用欺骗手段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夺来与自己结婚, 经过千方百计的51努力, 郝思嘉终于在饿狼陀办起了一家木材加工厂,跨入南方新兴资产者的行列。
不久, 丈夫甘扶澜在参与三K党的一次报复行动中丧生, 郝思嘉再度守寡,时年 27 岁白瑞德的不懈追求和金钱诱惑终于奏效, 使郝思嘉第三次当上了新娘但是, 此时的郝思嘉仍对卫希理迷恋不舍, 致使她的家庭矛盾不断升级韩媚兰难产死后, 卫希理的精神随之崩溃, 并再次拒绝了郝思嘉的爱情郝思嘉终于认识到, 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原来不过是一场梦幻, 现实中的卫希理与之相去甚远只有白瑞德一直对她付出真爱,是值得她也认真去爱的人, 因为他们有着极为相似的思想基础和性格特征而此时的白瑞德对家庭已彻底失望, 愤然离家出走, 郝思嘉在懊悔和无奈中祈盼事态的转机因为她相信, “ 无论如何, 明天总又换了一天 ”《 飘》 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曲折的情节, 可米切尔写起来却驾轻就熟、 得心应手, 这不但因为她有着令人钦佩的艺术才华, 更与她谙熟这段历史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玛格丽特 . 米切尔于 1900 年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一个律师家庭, 其父曾任亚特兰大历史学会主席米切尔 10岁时在该市一所公立学校就读, 1918 年进入马萨诸塞州史密斯女子学院, 一年后因母亲病逝, 家中需要她帮助, 不得不中途退学1922 年进入亚特兰大新闻界, 任《 亚特兰大日报》 记者兼专栏作家, 25 岁时结婚, 次年因腿部受伤而辞职。
南北战争期间, 亚特兰大曾落入北方将领谢尔曼之手, 后来, 这便成为当地市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代起, 米切尔就经常听她父亲与朋友、 邻居谈论南北战争, 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 并致力于研究美国内战的历史以及“ 重建时期” 南方的社会生活, 特别是佐治亚州的有关情况从离开报社的 1926 年开始,米切尔就在丈夫的鼓励下, 进行《 飘》 的构思创作, 决心把她研究南北战争的体会和成果以小说的形式反映出来 1935 年春, 当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编辑到亚特兰大组稿时, 米切尔最初还不相信她们南方人对内战的看法会让北方的出版商感兴趣, 但她终于把已经打好的近五英尺厚的书稿交到编辑手中, 并暂定 名为《 明天是 新的一天》 ( T omorrow Is A N ewDay ) 此后, 米切尔花费半年时间反复核实小说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具体时间、 地点, 又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 . 道森( 1867—1900) 的诗句, 将小说题目改为“ Gone with the Wind” 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东华先生 1940 年翻译该书时, 定汉语名为《 飘》 , 并解释说: “ ‘ 飘’ 的本 义为‘ 回风’ , 就 是‘ 暴风’ , 原名Wind 本属广义, 这里分明是指暴风而说; ‘ 飘’ 又有‘ 飘扬’ , ‘ 飘逝’ 之义, 又把Gone的意味包括在内了”º真可谓一词妙著, 蕴义尽出。
《 飘》 的出版和走红, 使米切尔一夜之间成了美国文坛的名人, 成为亚特兰大的“ 女英雄” 许多荣誉也接踵而至, 1938 年获博尼派格纪念奖和纽约南方社会金质奖章; 1939 年接受史密斯女子学院博士学衔然而, 频繁的采访、 邀请以及后来关于版权和翻译权的一系列法律纠纷彻底改变了她往日的平静生活因此, 直到 1949 年因车祸去世, 玛格丽特·米切尔再也不曾发表任何作品, 成为只有一部作品留传于世的美国著名女作家二、 《 飘》 的文学价值文学又称为人学, 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高级精神创造形式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是要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 二是要真实地描写出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环境这也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要求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 飘》 的价值正在于这两个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因此, 才显得弥足珍贵, 魅力不衰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加以简单分析首先, 《 飘》 的作者着力塑造了郝思嘉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不朽文学形象这个陶乐种植园主的长女, 从 16 岁登上人生舞台, 到 28 岁时孑然一身, 十二年间嫁过三个丈夫, 两度守寡, 为“ 振兴家业” 曾经大干一番, 成为 19 世纪美国的“ 乱世佳人” 。
作者米切尔将她放在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广阔的社会背景中, 多方面地描写了她在爱情生活、战争生活、 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 揭示出她的精神世界和种种复杂性格, 是一个处在特定历史时期, 背叛家庭和阶级, 勇跟时代潮流, 向前看,不退缩, 勇敢、 坚强的新兴资产阶级女性典型郝思嘉的生活道路可谓艰难曲折, 按其个人境遇的变迁, 大体可分为战前、 战时和战后三个阶段小说开篇时, 她是陶乐庄园的千金小姐, 倔强任性,高傲自负, 贪图虚荣 16 岁的她爱打扮, 能骑马, 会爬树, 尤其善于施展感情的技艺 她知道要怎样的笑法才能使自己的酒窝儿跳动, 看着别人的脸时, 要怎样赶快低头, 垂下眼, 才显示出自己动情而颤抖的神情 她特别擅长的, 就是故意装出一副天真烂漫的的面孔, 以掩饰自己精明锐利的目光 ” 她自己畅游在52爱的海洋中, 却又极度自私, 决不容忍男人爱别的女人而不爱自己; 当她向卫希理求爱碰壁后, 一气之下就火速与别人结婚, 以此来报复他转眼之间, 郝思嘉从小姐变为少妇, 两个月之内又变为寡妇在这个时期, 爱情是她生活的主宰, 战争是她最为讨厌的字眼婚前, 她骄奢淫逸, 目空一切, 守寡后, 她努力挣扎, 想摆脱对寡妇的束缚, 她永远不愿忘记爱的缠绵, 即使在饿狼陀参加伤兵医院的看护工作时, 她还不时地幻想着重过少女般的浪漫生活。
这一期间, 她的性格和行为主要受天性使然, 思想上仍保持着少女的天真、 幼稚和纯洁, 很少受到社会环境的干扰南北战争的烈火烧到饿狼陀的岁月, 成为郝思嘉生活的第二阶级, 这时她从一个随心所欲的少妇一变而为斤斤计较的一家之主, 思想和行为都有较大的飞跃当她带媚兰返回陶乐时, 奴隶已经逃跑,田园一片荒芜, 母亲业已去世, 父亲疯疯癫癫, 两个妹妹病卧在床郝思嘉驾着马车, 满身污脏, 辗转于荒野之间, 她开始干挤奶、 劈柴、 种菜等粗活, 每天为寻找食物而操心, 为保住几百亩棉田而战, 决心挑起重整家业的重担她为扑灭房屋的大火而出生入死,为守护家产而枪杀前来劫掠的逃兵, 为弄到 300 元钱作地税款而去探监, 向白瑞德屈身总之, 这时的郝思嘉一心扑在钱财上, 为家业的复兴而到处奔忙,暂时把道德抛在了一边, 这个年仅 19 岁的寡妇, 逐渐沦为一个憔悴不堪、 唯利是图的当家人, 而正是这种生活的磨难, 才扫除了她贵族小姐的娇气, 培养了她坚韧不屈的性格和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的顽强奋斗精神, 显示出她非凡的生活能力, 使她一步步走向成熟战后南方的重建是郝思嘉生活的第三阶段, 这一期间她屈而不折, 忍辱求生, 依附投机, 最终转化为南方新兴的资产者。
当人们还在为选举权而争执不休时, 她已把注意力集中在金钱上在陶乐过的苦日子使她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 因此, 回到饿狼陀后她便为聚集钱财而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她忍辱向白瑞德借钱, 买下木材厂; 她身带保镖, 雇用囚犯干活;她嫌后夫无能, 便一手操纵财产权, 让丈夫靠边, 充分显示出一个“ 女强人” 的禀性她曾声称: “ 我相信女人用不着男人帮忙也能完成世界上的每件事情,除非生孩子 ” 这时的郝思嘉性情傲慢, 声音清脆, 办事果断, 没有半点女人的温柔, 有的只是“ 鞑靼人的气性和野猫似的凶威” 她不顾众人非议和亲人劝阻, 在饿狼陀所采取的几项重大举措, 不但显示出她作为新兴资产者的长远战略目光, 而且充分表现了她的勇敢、 坚毅和杰出才能后来, 当甘扶澜参加三K党的活动丧命后, 她便与白瑞德结合, 这简直是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的自然发展 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共同点, 都属于能在乱世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强者郝思嘉后来意识到, 她对卫希理的痴迷不过是少女对白马王子似的梦幻, 并没有足够的现实基础, 而只有白瑞德才是她爱情的依托 在郝思嘉十二年的生活变迁中, 不时地穿插她与白瑞德的交往, 在思想和行为上受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