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17210452
  • 上传时间:2022-09-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6.4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是零点有数集团(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从1993年即已开始的年度追踪调查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该项研究致力于反映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囊括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于2016年11月在全国共计195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展开调查第一部分:生活满意度指数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稳中有升,较上年略有回落零点持续跟踪调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情况用“如果用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总的来说,请问您对您的生活满意吗?”来探测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结果显示,在最近十年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活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为3.64分,比近十年的满意度均值(3.53分)高出0.11分,较2015年的历史峰值得分3.83分略有回落图 2007-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变化趋势趋势线平均值注: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具体来看,71.6%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总体感到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这一数值较2015年(78.7%)下滑了7.1个百分点,但仍比2014年(61.0%)高出10.6个百分点对生活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的城市居民达到17.6%,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17.9%)图 2014-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比较(%)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4-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标体系可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其中,微观部分主要围绕居民对个人职业生活相关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个人社会保障满意度”、“个人经济状况评价”、“消费信心指数”、“未来竞争力预期”、“物价变动承受能力”和“社会治安安全感”8项指标;而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政府管理经济事务信心度”、“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4项指标是关于国家和外部的大环境,可列入宏观环境评价层面分析发现,城市居民对国家宏观环境的评价更高,国家经济发展和政党执政能力的满意度和信心度得分明显高于其对自身发展状况的满意度得分表2016年各项满意度指标得分与近10年均值的比较(得分由高至低排序)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4.04政府管理经济事务信心度3.98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3.81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3.79社会治安安全感3.69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3.63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3.60个人社会保障满意度3.54个人经济状况评价3.52消费信心指数3.45未来竞争力预期3.36物价变动承受能力3.35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二、城乡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大致相同,城市居民安全感和获得感更强本年度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除了面向城市居民以外,还探测了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感受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为3.63分,与城市居民(3.64分)大致相同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发现,城市和农村居民在生活满意的程度上略有差异:数据显示,有更多的农村居民对当前生活总体满意度感觉“一般”,这一比例为26%,高出城市居民(17.6%)近10个百分点,而对于生活总体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加总为65.7%,在城市地区,对当前生活明确认可(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群比例则相对更高(71.6%)城乡地区居民对于生活感到不满意的比例大致相当,城市地区的比例约为一成(10.2%),农村地区的比例则是7.6%从各项满意度指标得分来看,城市居民对于涉与自身生活以与个人发展状况的微观因素满意度得分均相对较高,其中关于安全感和获得感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党的执政能力的满意度则相对较高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各项满意度指标的得分比较整体生活安全感3.693.610.08社会治安安全感3.693.620.07个人经济状况评价3.523.450.07未来竞争力预期3.363.310.05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3.633.590.04消费信心指数3.453.410.04物价变动承受能力3.353.310.04个人社保保障满意度3.543.520.02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3.603.600.00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3.813.82-0.01未来1-2年中国经济发展信心度3.683.70-0.02政府管理经济事务信心度3.984.00-0.02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4.044.07-0.03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3.793.85-0.06注:两地区差值为城市地区满意度指标得分减去农村地区满意度指标得分的差值。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三、社会问题关注点开始分散,贫富分化、食品安全和房价问题受关注2016年的数据显示,贫富分化、食品安全和房价问题是备受关注的三大社会问题,其比例分别为29%、28%和27.3%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居民对所有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比例均没有高过三成,较往年来看,本年度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的集中度被大大分散公众对物价的关注有所提升,从去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位,关注度也增长了2个百分点(21.9%à24%)此外,反腐败问题排在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的第五名,公众对此的关注度从去年的25.2%下降到21.3%与前两年有较大变化的是,社会稳定问题重新引起了城市居民的关注,关注该问题的城市居民比例为20.5%,排在第六位而近年来持续备受关注的医改和就业问题,在本年度均跌出了前六位表 2007-2016年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比较——前六位(%)物价67.6物价70.4房价33.9物价48.6物价61.1物价43.4贫富分化38.6房价34.4食品安全30.5贫富分化29.0房价28.6食品安全33.6医疗32.5房价39.1房价54.4房价36.1房价35.6食品安全29.3房价28.7食品安全28.0医疗24.1房价29.5就业29.3医疗37.5食品安全23.1贫富分化31.6物价35.1物价23.8医改27.7房价27.3社会保障20.9社会保障24.4物价23.3就业28.2就业22.7食品安全28.8反腐败23.1失业23.2贫富分化27.4物价24.0食品安全20.6就业22.1社会保障22.8社会保障25医疗16.3社会稳定22.2社会稳定22.1贫富分化22.9反腐败25.2反腐败21.3就业17.4医疗16.8反腐败17.6食品安全18.9社会保障15.3就业20.1就业20.5医改22.9物价21.9社会稳定20.5注:表中数据为关注率,按照关注程度使用限选三项的答法计算得出,表中仅列出关注度排名前6位的问题。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第二部分:消费信心指数四、城市居民认可当前的消费时机,消费信心达新高根据我们对城市消费信心指数的长期考察,近十年间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指数基本上可以以2013年为节点划分成两个阶段: 2007年至2012年基本处于稳定持平状态,2013年开始出现稳定增长2016年的消费信心指数为3.45分,达到了最近10年以来的最高峰消费信心的增强,从居民消费率的变化上得以体现出来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表示,2016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在投资和出口依旧低迷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突破70%,达到73.4%,同比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图 2007-2016年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得分变化趋势注: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5分表示非常有信心,1分表示没有信心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消费信心指数由消费时机认可度、个人经济状况评价和国家经济状况评价三项指标构成在2016年的数据中,三项指标的得分均有一定提升,其中消费时机认同度的得分时隔6年后第二次破“3”,达到新峰值3.05分,较上一年提高了0.17分。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增长仍然主要依赖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而不是个人经济状况2016年的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中,国家经济状况评价得分3.81分,个人经济状况评价得分3.52分因此,消费信心的提升应该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这是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指数的直接途径二是要回到根本问题上来,通过社会保障、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微观指标的改善,增加居民对未来生活的确定感,让居民敢于消费只有两者合力,才能切实提升居民消费信心表2007-2016年消费信心指数三项分指标的得分历年比较2.992.953.002.892.932.892.912.932.883.053.173.163.143.213.323.223.283.483.423.523.653.553.643.653.603.703.823.823.783.81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第三部分:热点话题五、反对延迟退休的城市居民比例超过六成自国家决定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以来,延迟退休一直是我国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本次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当中,零点继续关注这一热点话题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城市居民反对延迟退休,其比例达到62.4%,而支持延迟退休的城市公众仅有18.2%另外,16.5%的城市居民对于延迟退休没有过多想法,持“无所谓”的态度 反对延迟退休的城市居民仍多出于对个人经济压力和年轻人就业机会的考虑,认为“还要交养老保险,经济压力太大了”的比例接近一半,达到47.4%(2015年45%);而认为“老人延迟退休,占用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的比例也突破三成,达到32.7%(2015年32.8%)另一方面,认同延迟退休的城市居民还是主要从老年人和国家的视角出发,因为“可以让老人继续工作,发挥点余热”而支持延迟退休的比例是41.6%(2015年44.3%);其次是因为“国家养老金压力太大,可以减轻国家负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