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开封市育栋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河南省开封市育栋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传奇大法官梅汝璈 梅汝璈(1904~1973年),江西省南昌县人,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毕业后,于美国先后获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长期从事英美法学的教研工作1946年,受国民政府任命,作为中国法官全程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在国际舞台上运用法律武器捍卫了国人的尊严梅汝璈有一句话流传甚广:“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初到东京的思考 1946年3月20日,梅汝璈飞抵日本,作为中国法官正式在军事法庭履行新职在当天的日记里,梅汝璈写道:“我注视公路两旁的景象和路上日本男女的表情我的总印象是横滨和东京的工厂都炸光烧光了……这是不能不叫我们要审判的那些战犯负责的他们搅乱了世界,荼毒了中国,而且断送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前途梅汝璈细心地观察日本社会,并如实记录随着了解的深入,梅汝璈发现日本人的精神面貌和百姓生活并不像报纸上宣传的那样差梅汝璈在日记中写道:“我发现《日本时报》又一篇转载拉铁摩尔先生的论文……他这篇文章主要是警告美国:管制若不得法,日本不出几年在工业上经济上又可东山再起,操纵或独霸远东,而使中国、朝鲜、菲律宾等工业幼稚的国家没有兴起和竞争的可能。
他相信日本是在装穷装苦,实际他们并不匮乏:否则何以公民营养得那样壮健,体格依然比上海、北平或朝鲜一般人民好得多呢 开庭前的座次之争 1946年5月初:中、美、英、苏、澳、加、法、荷、新、印度、菲各国的法官、检察官、律师聚集东京,召开开庭前的预备会议,讨论法官座次安排问题法庭庭长是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定的澳大利亚法官韦伯爵士,他想让两位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左右,于是便提议法官席次应按联合国安理会惯例来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梅汝璈明白,座次表示着该法官所属国在审判中的地位,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应该当仁不让他主张法官的座次按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这样美国和中国便分处第一、二位,分别位于庭长韦伯的两侧对于梅汝璈的提议,西方国家的代表不以为然预演时,梅汝璈愤怒地说:“我拒绝接受这种不合理的安排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中国受侵略最深,抗战最久,牺牲最大,而英国却只是一味地忍受和投降,中国绝不能接受排在英国之后,我认为中国政府也不会同意被安排在英国之后!”随即他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以退出预演相抗议最终,法庭接受了梅汝璈的意见 法庭内外的较量 盟军总部国际检察处选定了东条英机等28名甲级战犯,作为审判对象。
但日本天皇裕仁的名字没有在战犯名单里美国政府以《波茨坦公告》允许日本在战后保留天皇制度为由宣布不起诉天皇裕仁梅汝璈主张审判裕仁,他在与其他法官交流时提出,保留天皇制度与起诉裕仁并不矛盾,可以由新天皇即位,同时起诉裕仁梅汝璈的主张得到了其他一些法官的支持,只是后来由于麦克阿瑟的庇护,日本天皇才侥幸逃脱了法律的审判在起草判决书时,梅汝璈认为在日本的侵华战争中,中国人受害最深,最具发言权,日本侵华罪行这部分应由中国人书写面对堆积如山的证据和材料,梅汝璈和他的助手竭尽全力,向法庭提交了200多页、长达十余万字的判决书章节事后梅汝璈回忆说:“那些日子,我们就像钻进成千上万件证据和国际法典的虫子,每天在里面爬来爬去,生怕遗漏了重要的东西在法庭判决阶段,由于各国法律体系以及法官对法律的理解不同,所以在给被告定罪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面对这种局面,梅汝璈忧心如焚,夜不能寐 他查阅了卷帙浩繁的资料,向法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例如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曾采用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去四肢、割下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他主张对首恶必须处以极刑在梅汝璈的不断交涉、周旋下,许多法官认同了他的观点,最后通过投票,决定判处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等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的7名战争罪犯死刑。
东京审判结束后,梅汝璈被南京政府任命为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司法部长,但他对国民党政府已失去信心,于是托词滞留日本1949年年底,梅汝璈返回北京,担任了政务院外交部顾问但是新中国的学科建设基本上沿袭了苏联模式,执着于英美法学的梅汝璈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在一份检查里酸楚地写道:“我实际上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字典而已1962年,梅汝璈开始撰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他想将东京大审判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如实留给后人 (选自《法治周末》5.9 )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46年受政府指派,梅汝璈全程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在国际舞台运用法律武器捍卫了国人的尊严B.梅汝璈爱憎分明,到东京后,细心观察日本社会的状况并如实记录他发现日本人的精神面貌和百姓生活并不像报纸上宣传的那样差,读了《日本时报》上转载的论文,敏锐地发现了问题:日本是在装穷装苦,值得警惕C.在法官座次安排上,梅汝璈反对庭长的安排,十分愤怒地脱下法袍以退出法庭相抗议D.东京审判有中、美、英、苏等ll个国家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参与,关系十分复杂,斗争颇为激烈在法庭内外的较量中,梅汝璈据理力争,各个击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E.东京审判结束后悔汝璈托词滞留日本,因他对国民党政府已失去信心1949年返回北京,1962年开始撰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把当年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如实留给后人2)新中国成立后梅汝璈担任政务院外交部顾问,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的原因是什么?(6分)(3)文章首段引用梅汝璈一句流传甚广的话的作用是什么?(6分)(4)梅汝璈是个“传奇的大法官”,文章以此为标题很吸引人的眼球试就“传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1)BE(2)新中国成立之初学科建设沿袭苏联模式;梅汝璈执着于英美法学;梅汝璈无用武之地,不能很好地发挥专长,发挥作用,于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3)为全文定调;使读者对梅汝璈其人有一个总的了解,理解其言与行4)“传奇”体现了梅汝璈有强烈的爱国心:①他在国际舞台上运用法律武器捍卫了国人的尊严;②他面对复杂环境细心观察,有清醒的认识,讲究斗争策略;③他认为法官座次不合理,拒绝接受,并以退出预演相抗议,最终取得胜利;④起草判决书日本侵华罪行部分十分严谨,下了大功夫,出色地完成任务1)试题分析:答B得3分,答E得2分,答A得l分,答C.D不得分C项"退出法庭"应为"退出预演",D项"各个击破"文中无据。
做这样的题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注意选项里的细微之处有没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本内容的基本概括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C2)试题分析:梅汝璈淡出人们的视野,前面提到了我国实行的是苏联的模式,而西方的美英模式和苏联模式又是有很大的不同,加上梅汝璈本身的性格特点,他就不会在实际中起到多大作用,因此必然要淡出人们的视野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层级为C3)试题分析:学生应该明白传记中引用包括哪些作用,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写出答案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考点: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艺术手法的掌握,能力层级C4)试题分析:学生要理解标题的作用,尤其是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肯定和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的内容就是为题目服务的,先通读全篇,然后找出文中的对应段落,句子,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结合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力层级为F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南方高原上人口分布最广、历史文化最深厚的古老民族之一,彝族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体系其中有一项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就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彝族古戏“撮泰吉” “撮泰吉”系彝语音译,“撮”意是“人”,“泰”意为“变化”,“吉”意为“游戏、玩耍”,连起来讲就是“人类演变的戏”,简称“变人戏”每年阴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是“撮泰吉”演出的时段,演出目的旨在扫除人畜祸患,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逢演出期间,活动多集中在夜晚,地点则以本村寨为主,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如今“撮泰吉”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保留得相对完整 学界一般认为,“撮泰吉”属于古傩戏的一种傩戏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产物,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戏剧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多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然而,“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是表演者的后继乏力撮泰吉”的传承秉持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原则,但相比从事傩戏表演,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出务工,长此以往,势必发生传承者的断层。
其次是投入上的紧缺据威宁县非遗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财政投入过少,保护意识淡薄,文化理念落后,常常导致“撮泰吉”的保护丧失动力再者,专业人才的匮乏和研究队伍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撮泰吉”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撮泰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天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资本价值因此对“撮泰吉”的保护并不是作博物馆标本式的封存,而是以活态的形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融入时代的发展之中管理部门应当明确自身职责,在加大监管和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形成强烈的宣传意识和有效的运作机制社会方面应积极寻找“撮泰吉”与当代文化的合作开发路径,譬如舞台展示的改进、依附于民族节日进行外向式开发以及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等等这些举措对于“撮泰吉”的生存和生长都将是关键而必要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撮泰吉”的保护,其研究工作却更须谨慎而行撮泰吉”虽然存活于崇山峻岭之中,长期与世隔绝,很晚才揭开其神秘面纱,但如今在多方的关注下,仍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异研究者在田野考察中尤须谨慎“辨伪”,仔细甄别传统沿袭的原生态“撮泰吉”和经过讹误扭曲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撮泰吉”的传承工作,避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偏离客观认识的“泛傩现象”。
唯有立足本土和本民族进行研究,防止从案头到案头的泛泛之谈,才能真正澄清发生在“撮泰吉”认识上的种种误区,阐明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戏剧发生学上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28日10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彝族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体系,而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撮泰吉”就是其中的代表B.彝族“撮泰吉”的演出时间和地点都相对集中或固定,时间大多在夜晚,地点以本村寨为主,但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C.“撮泰吉”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产物,弥漫着宗教色彩,体现了彝族这一古老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D.“撮泰吉”传统的传承原则、以及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出务工也不愿意从事傩戏表演等,都导致表演者后继乏力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彝族古戏“撮泰吉”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但其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相对完整地保留着,让我们得以观看B.对“撮泰吉”的保护既不能封存,也不能封闭。
积极寻找与当代文化的合作开发路径,对于“撮泰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