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冀人版).docx
3页第6课 声音的产生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周围的各种声音,并用科学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声音2.能用眼和简单的工具观测出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3.能归纳出振动是物体发声的原因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物体能发出声音原因的解释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科学探究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利用多材料,多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兴趣,在体验和发现中获得探究的快乐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产生的原因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三、教学准备音叉、小鼓、纸屑、鼓槌、干净的透明玻璃碗等,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与问题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雷声提醒我们要下雨了,铃声告诉我们要上课了,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老师要领大家走进一个奇妙的声音世界,让我们一起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题:6 声音的产生(二)探究与发现1、寻找声音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听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老师播放各种声音的幻灯片(电铃、闹钟、瀑布、飞机、朗读、小鸟),学生倾听、自由发言。
用“我在……听到……发出……的声音”的形式描述生活中你听到的声音下面我们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里和教室外的声音,然后小组内交流刚才你听到了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很多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怎样用身边的物体发声呢?怎样让一张纸发出声音?(抖动、敲打、揉搓、吹气)如果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谁来做一做击掌、拍腿、打嗝、唱歌、打响指等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用橡皮锤敲击音叉的叉股,音叉发出了声音,用手摸一摸叉股,叉股有什么变化?生:用手摸叉股,叉股有振动感,用发生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发声的音叉可使平静的水面溅出水花这里有一面鼓,我在鼓上放些纸屑,在鼓发出声音时,纸屑又会怎样呢?生:用鼓槌敲击鼓面,使鼓发出声音,鼓上的纸屑会随鼓面的振动而跳跃师:你是怎样让钢尺发声的,钢尺发生时,钢尺有什么变化?将钢尺的一端固定用手固定在桌边,另一只手压住钢尺的另一端向一侧弹拨,钢尺发出声音,这时钢尺来回运动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怎样使物体停止发声呢?用力敲音叉,再握住音叉;用力敲鼓,再用手按住鼓面通过实验、交流得出:使物体停止振动就可以使物体停止发声。
小结: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随之消失(三)应用与拓展寻找发声物体的振动部位观察生活中能发声的物体,找出发声物体振动的部位并作好记录用手摸喉部,并发出“啊”的声音感受喉部的声带在振动,蟋蟀的发声是翅膀在振动,音响发声,是喇叭在振动鸟儿的鸣叫是鸣膜在振动,小提琴发声是琴弦在振动;风发出声音是空气在振动等播放视频课堂练习1、我们读书的声音是通过( C )振动而产生的A.舌头 B.嘴唇 C.声带2、做钢尺发声实验时,尺子一振动, 立即用手按住尺子,使它停止振动,这时尺子(B )A.继续发声 B.停止发声 C.声音变小3、轻轻蔽击锣、鼓,它们(B )A.不发声 B.都能发出声音4、电视里的声音是通过( C )产生的A.声带振动 B.话简振动 C.喇叭振动判断1、有些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X )2、假如不让物体振动,物体就不会发出声音V)3、只要对钢尺用力,钢尺就能发声 X)4、只有固体振动能产生声音,气体和液体振动不能产生声音 X)5、物体发声时,有的物体振动明显,有的物体振动不明显。
V)6、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够发出声音(×)五、板书设计6 声音的产生我在……听到……发出……的声音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使物体停止振动就可以使物体停止发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