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解析《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196480308
  • 上传时间:2021-09-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0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解析《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 这幅江南山村月夜图,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段来表现的呢?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心情的小令《西江月》 《西江月》词,为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这首《西江月》的“蝉”“年”“前”“边”四字都在平声“先”韵内,而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但在词韵中也属同部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支配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 《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这里需要特殊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微小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其次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由于“明月”两句对仗非常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

      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特别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消失不对偶的现象呢?其实,这里的“别枝”,与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诗之“蝉曳残声过别枝”中的“别枝”是一个意思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见《次韵蒋颖叔》《杭州牡丹……》两诗),周邦彦的“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早行》),说的也是明月使鹊惊起,不能安栖,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采纳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 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服、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心情 词的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上阕对“面”的渲染,已形成欢快喜悦的氛围。

      词的下阕则着重于“点”的刻画选取了夜行途中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特写镜头,如同在安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个妙趣横生的小插曲,使全词声情为之一扬词的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节奏轻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转”字、“忽”字,更使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使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有的同志认为“七八个星天外”是“写云层之密”,只是从云层里透漏出来七八个星星但从整首词看,这样解释则缺乏情致这一句是和词的首句相照应的,写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实景黄遵宪《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写的也是这种情景假如云层很厚很密,那么酝酿时间必定较长,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个,那么月亮定是黯淡无光了,这样思想上必定早有防雨的预备,这与上阕所描写的悠闲恬适的心境是不相称的再说,常常来往于黄沙道中,对沿途景物特别熟识,如早有预备,那结句的“忽”字就无着落盛夏季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缓缓,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撒下“两三点雨”,猝不及防,不暇思考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居”才蓦然消失在眼前忽”字在这里用得是很传神的。

      所以我说这是“夜来飞雨”,是盛夏的阵雨假如是未雨绸缪,大雨将至,那就未免有点大煞风景了,而与整首词轻愉快泼的情调也不和谐五代卢延让《松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诗亦云:“有时三点两点雨,处处十枝五枝花辛弃疾在遣词用字上明显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断定“七八个星”是由“云层之密”所致 再次,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敏捷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愉快泼的情调 辛词好用典,好发谈论,但这首小词,一不用典,二不发谈论,而是采纳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照实地描写出来,清爽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使人读来感到特别亲切自然应当说,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词中是不行多得的 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