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共青团家庭生活调研报告.doc
14页共青团家庭生活调研报告 相似的家庭组成,相近的年龄结构,一样的中等收入,农村青年家庭与省会城市青年家庭却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状况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关系民计民生的各个方面,表现出了程度不同的差距找出这些差距,研究产生原因,探索解决方法,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开展,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们吃的挺好了,将就但不够讲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城乡青年家庭最根本的需求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开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农村的餐桌上不再终日是萝卜、白菜、土豆组成的青菜宴,肉、蛋、鱼等荤菜已成为农民餐桌上的常客,中等收入青年家庭根本能做到想吃就买农村青年一致认为,与以往的农村饮食水平相比,现在确实有了很大提高用他们话讲“我们吃的挺好了〞但是,与城市青年家庭相比,农村青年家庭尚停留在“将就〞阶段,距离城市里的“讲究〞阶段还很远 是“将就〞还是“讲究〞,主要看主副食品能不能合理搭配,肉蛋奶菜等能不能均衡供给调查发现,在农村,饮食支出在生活消费中占近49%,在饮食支出中,粮食又占到了25%左右在我们走访的普通农村三口之家中,每户年生活费用4000多元,其中用在饮食上的2000元左右。
这样的家庭一年消费的粮食根本接近1200斤在城市,人均饮食费用一般在2000元上下,虽然绝对数额远比农村高,但与人均六七千元的生活费相比,只占30%左右的比重而粮食消费那么更少,在饮食中所占比例不过4%左右,数量也不过人均七八十公斤 x 饮食消费总额高,主食所占比例小,副食品消费自然就多在城市,副食品市场供给充足,中等收入青年家庭根本上是“想吃买得起,随时买得到〞,餐桌上一年四季都有较为合理的肉蛋奶和蔬菜水果搭配一些爱美的城市青年还刻意少吃肉,多吃菜民间流传的一句话很形象地形容了这种情况,“我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在很多村屯稍大一点的食杂店里,我们确实能看到都设有肉类销售摊点但当问及能否每天都有肉吃时,答复是的缺乏7%究其原因,考虑家庭经济支出列在首位,占96.4%;没有冰箱,鲜肉买回来不好存放居其次,占85.5%很多村民反映,农村吃肉更多集中在冬季,因为这段时间既有春节等传统节日,必须要吃肉,冬季天气冷,肉也好存放农村副食品消费的这种季节性,在蔬菜、水果上表达得更明显与肉类相反,农村蔬菜水果的消费更多在夏季,因为这段时间很多农村家庭都有自产的蔬菜水果有的农民开玩笑说,“我们吃的要比城里好,因为我们吃的都是绿色食品〞。
农村家庭冬季买蔬菜水果主要集中在春节前后,除为了度过节日,更多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即便是这些季节性消费的水果,农村家庭能够购置的也只能是一些苹果、梨、桔子等“根本型〞水果当问及能否吃到城里常见的火龙果、荔枝等中档水果时,近九成农民的答复是从来没吃过价格比拟高,农民买不起,没人买就没人卖,城市的中档水果在农村市场根本看不到从调查可以看出,同样是中等收入,农村青年家庭副食品消费还处在初级阶段,总量不够大,品种不丰富,频度不合理而城市已在讲究阶段,搭配合理,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出美丽这种主副食数量上尤其是结构上的差距,还要靠开展农村经济来解决,需要待以时日 二、忙起来没活动时间,闲下来没活动场所 生活奔小康,先得讲健康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根底在农村,不外出务工的大局部青年仍旧过着“两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八个月干闲〞的典型田园生活在两个月的种田过程中,劳动集中,“披星戴月〞,体力消耗比拟大,农村青年根本上没有参加文体活动的闲暇时间在“过年〞加“干闲〞的十个月里,农村的闲暇时间比拟集中,但他们并没有与之相称的文体活动在问及你的农闲时间一般怎么过时,大局部人选择了修整庭院、看电视、打小麻将〔一向不讲究字眼的农民不同意打麻将这一说法,认为那是赌博,而打小麻将是娱乐〕,一少局部选择与亲朋沟通以便了解致富信息,而选择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外出游玩、读书看报的那么非常少,加在一起缺乏3%。
一位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乡镇干部讲了几句顺口溜,形象地反映了农村的业余生活,“白天树下唠唠嗑,晚上扭扭大秧歌,闲来打打小麻将,没事常把小酒喝〞而城市青年在被问到节假日、周末、早晚等闲暇时间如何度过时,依次答复为外出游玩、去书店看书买书,坚持游泳、打球等体育活动,访亲问友在节假日的旅游景点和图书馆、书店里,确实能看到很多年轻的家长带着孩子出游,也经常能看到一家三口在书店里看书 调查发现,客观条件是制约农村青年家庭参加文体活动的首要制约因素在问到你家附近有没有体育锻炼或娱乐活动的场所和设施时,几乎接近20220%的农村青年答复没有在与乡村干部座谈中得知,改革开放初期,村部健全,根本能有一块球场,乡村小学生源稳定,也都有一些根本的体育设施,这些资源都能得到综合利用,成了村里喜欢体育活动的年轻人的好去处如今村小生源大幅减少,经费紧缺,体育设施年久失修,疏于维护,根本损毁而村部二十多年,几经搬迁,土地紧张,球场根本没了旧的损消灭失,新的很少建,农村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越来越少与之相反,城市的情况那么比拟好不但有很多学校、公园有体育场所和设施,还有一些社区、住宅小区建了很多体育设施,都可供居民免费锻炼。
除此之处,还有一些体育馆、健身房、会馆等收费锻炼场所与体育场所、设施相比,农村文化娱乐场所更是少得可怜,不要说城里才有的图书馆、大型书店、电影院、公园,就连城乡青年都爱看的电视,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农村,电视机普及了,但有线网络却没有普及,在我们调查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非镇政府所在地村屯中没有有线电视的分别占了85.6%和79.5%,在这些地方,青年农民家庭只能靠立在房前屋后的电视杆接收到几个电视台的节目调查也发现,观念、认知水平也是导致农民不参加文体活动的重要因素问及你认为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区别吗,74%的农村青年答复是没什么区别, 24.6%的农村答复可能有区别,但不知道是什么区别我们认为,农村青年需要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向上文化娱乐生活消耗他们旺盛的精力,占据他们的闲暇时间没有适宜的文体活动,不但会损害农村青年的身体健康,也会给赌博、邪教等提供侵害的时机和土壤一方面,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资源应整合起来,综合利用,促进农村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强教育,扩大宣传,改变农村青年的生活习惯 三、子女教育是大事,知道但做不到 教育不但是一个孩子个体成长成才的根底,更事关国家民族长远开展。
不管城市青年家庭,还是农村青年家庭,都认识到了子女教育是大事面对重要的子女教育,农村青年家庭和城市青年家庭的重视程度和所付诸的行动是有差距的在座谈中问及你认为城乡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时,很多农村被调查者先后答复了交通、居住环境、经济收入、医疗卫生条件、信息不畅等,惊人的巧合是,都没有答复教育差距而当调查者提醒时,大家又一致认同在问到你如何看待子女上学的问题时,近八成农村家长认为“尽量让孩子读完初中,往后愿意念就供,不愿意念就算了〞,近两成认为“尽量让孩子上大学,跳出农村〞,还有一局部家长认为,“小学、初中还是大学无所谓,愿意念就供〞在认为“尽量让孩子读完初中〞的八成家长中,有近半数认为初中毕业前孩子太小,干不了什么活,不读完初中也不能做什么事情,认为初中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必须读完的占了另外一半同样是这个问题,城市家长那么有96%的人认为,孩子必须读到大学毕业,否那么将无法在社会上生存这局部家长中,还有近80%的人认为要让孩子上国内一流大学或到国外读大学,以便将来能在社会上有竞争力同样面对大学扩招,毕业生不包分配,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适宜工作的情况,城市家长和农村家长的看法也不一样,96.5%的城市家长认为“大学都快普及了,孩子不上大学更不行了〞,而农村家长中有近39%认为“大学上了也不行,还不如早点去挣钱〞。
在农村子女教育问题上,还存在着城市里不多见的重男轻女现象有一局部农村家长认为“女孩迟早要嫁人,供她读书要花那么钱,还不如集中财力供儿子〞,还有一局部认为“女孩读书多了没啥用,还不如早点嫁人或去做工,为家里减轻点负担〞这些家长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一方面是因为女孩要嫁人,不能养老,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财力影响在问到如果家里经济状况允许,你愿意让女孩去读完大学吗,近八成的家长选择会的城乡青年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不仅在绝对数量有很大差距,在家庭支出比例上的差距也不小城市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支出每月大概在千元左右,占有学龄子女家庭生活支出的50%以上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特点是幼儿园阶段较为稳定,月均400元到600元左右,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是顶峰阶段,呈逐渐上升趋势,大学又比拟稳定,月均不过千元而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那么参差不齐,少的每年几百元,多的每年几千元,特点是随着学龄增长逐渐上升面对日升日长的投入和不确定的回报预期,农村青年家庭在孩子教育支出上是有犹豫的,犹豫的结果往往是过分随孩子性情和喜好走,念得下去就供,念不下去就算了在问及每年要花多少钱给孩子购置图书等学习用品时,农村青年家庭中过20220元的不过6%左右,几乎不买的占到了35%,偶尔买一点、但不多的占了半数以上。
农村家庭中,为孩子购置玩具等益智用品的更少在深入农户家庭的调查中,几乎看不到家里有孩子玩的玩具,个别有的,也已是破烂又陈旧而在问及城市青年家庭每年为孩子买图书、玩具的费用时,超过202200元的占7%,500到202200元的占59%,200到500元的占25%,不过200元的尚不到2022%在问到如果外出旅游,你最想给孩子买什么时,农村被调查者首先答复的多是吃的、穿的,而图书、玩具那么是在提醒后才想到的 我们认为,教育不但是农村青年家庭改变生活状况的根底,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教育落后,农村青年家庭状况只会更差,新农村建设也会失去人才保障重视教育不仅要表达在认识上,更要表达在行动上影响农村教育的经济开展水平和公共投入个体家庭无法左右,但养成重视子女教育的习惯,注意从各方面加强子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近来来,全省共青团组织开展了一些针对农村贫困青少年的帮困助学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大希望工程工作力度,为农村学校建立“红领巾〞书屋,帮助改善农村教育状况尤其需要深入开展城乡少年儿童的“手拉手〞互助活动,通过城乡少年结对,把城市孩子用过的图书、玩具捐赠给农村孩子,开阔农村孩子的视野,有利于消除城乡教育间的鸿沟。
四、攒钱为防病,养儿为防老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城乡青年家庭都非常关注的生活问题但限于经济开展水平,城乡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都有很大差异对农民来说,根本没有“失业〞和“退休〞之说,当然也就没有失业保障或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是在近年国家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后才有的,目前在农村初显作用,但还不够普及,农民了解不多,体验不多由此带来的是城乡青年家庭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不同为了鼓励消费,国家采取了很多政策,比方起征利息税、降低存款利率,主要是想让人们少存款、多消费,但效果并不明显截至2022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人均存款超过1万元在问及家庭存款主要是为解决哪些生活问题时,城市青年家庭的答复依次是不时之需、买房、子女教育、防病、买汽车等高档耐用品、养老,农村青年家庭的答复那么是防病、盖房、养老调查显示,防病在城乡家庭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农村,防病占首位正是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只好自我保障医疗费用过高是城乡尤其是农村重视防病的重要原因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等问题医生的文化素质偏低,医疗水平有限,难以满足农民就医的需要致使农民稍重一点的病只好上城市医院治疗,加重了农民的医疗负担。
看个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差不多都要花掉百八的;要是得了大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