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社思科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x
4页七年级社思科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七年级社思科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分析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1、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及《历史与社会》全册3、试卷结构和内容分布:《道德与法治》与《历史与社会》各占 50 分,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 《道德与法治》选择主要考查时事政治、中学生活的意义、少年梦想的特点、学习方法、友谊、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挫折等方面的知识点非选择题涉及范围包括 1-4 单元,考查发现自己、师生关系、网络交往、孝亲敬长、生命等方面的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典型区域分布、宗教分布、人文特点、河流特征及地理位置自的判读非选择题部分考查湄公河平原及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同时以尼泊尔为例,考查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1、突出学科本位:七年级社会主要是地理知识,对于地理的空间感及区域的分析能力要求高因此,本次试卷在立意、选材、设问上都是加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七年级法治主要学习内容与学生个人息息相关,所考察内容侧重在情景分析2、立足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度解读教材,从教材出发,适当拓展,有效回归,注重三维目标的搭乘。
本次考试的很多题目是从课本基础知识出发,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提升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1、成绩分析xx及格率:60 分以上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优秀率:85 分以上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2、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从整张试卷来看, 《道德与法治》的选择题较简单,非选择题也是以基础为主,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历史与社会》部分第 3 和第 10 题选择题较抽象,有区分度非选择题考查对比、分析、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有区分度三、学生答题分析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在《道德与法治》部分,选择题失分率不高,主要的失分点在于没有结合材料去分析;对材料的理解不透彻;《历史与社会》部分主要失分点在于对于抽象化知识点得理解,以及知识点迁移和运用能力不够,基础也不够巩固,对地图的空间认识不足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要写出学生答题出现的典型错例,剖析造成错误的原因1.未按照分值答题例如:社会 12(2)为 8 分,12(3)为 2 分,许多学生分析的点数是一样多的2.未结合材料例如法治 11(3) 、12(3) ,学生看到题目觉得是平时的基础知识点,就直接将所记忆的写上,二忽视了结合材料,造成失分严重。
3.知识迁移概括能力不够许多学生看到尼泊尔、中亚等较陌生的地理区域,就觉得心慌,影响了情绪同时由于空间感知能力不强,对于新题型的知识迁移能力也较欠缺比如:社会选择题第 3 题和第 10 题,与经常所见气温降水图和经纬网图不一,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容易造成失分11(3)探究题中亚北部地区是适合种植小麦还是水稻,由于对小麦和水稻的生长习性掌握不熟,导致判断错误而失分12(3)对尼泊尔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可以参考山地之国瑞士,由于知识迁移能力不强,造成失分严重四、思考与建议1、对教学的启示在课堂中,除了落实基础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区域的分析能力多举例一些课本外的地理区域,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观看记录片等形式,增强地理空间感知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增强对于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2、对命题与评价建议本次命题的难点与创新部分在于《历史与社会》11.12题,对考查学生能力很有帮助也给与了我新的教学启示,希望有更多的新题型与导向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