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邢台开元寺金石志》商榷二则.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1980550
  • 上传时间:2022-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5.0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邢台开元寺金石志》商榷二则                    余国江(扬州城大遗址保护中心,江苏扬州225007)【关键词】《邢台开元寺金石志》;汉故上党国太夫人荐功碑;大元元年残碑;商榷【摘要】《邢台开元寺金石志》辑录大量与邢台开元寺相关的历代金石文物,为我们了解该寺的历史沿革、探讨邢台地方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不过,该书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文章就书中两块残碑的解读提出一些商榷看法,认为《汉故上党国太夫人荐功碑》定名不确,并非“至今仅见的中国佛教第一碑”;“大元元年”残碑部分释文有误,大元元年也不是至元元年(1264),而可能是1307年邢台是历史文化名城,在佛教汉传的历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根据史料记载,至少在佛图澄(232—348)至襄国(今河北邢台市)传法时,邢台已有佛寺[1]此后,佛教在邢台自隋唐以迄明清的千余年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声名远播的[来自wWw.Lw5u.coM]大寺,邢台开元寺即是其中最著名者2013年,冀金刚、赵福寿两位先生主编的《邢台开元寺金石志》出版,分“古刹青史”“塔林遗珍”“开元流泽”三部分,“辑入邢台开元寺、邢台开元寺塔林及与邢台开元寺密切相关的历代金石文物129件”,包括碑碣、经幢、塔铭、造像、钟铭等[2],为我们了解邢台开元寺的历史沿革、探讨邢台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可谓嘉惠学林。

      不过,由于该书涉及佛教、金石、文献、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百密一疏之处在所难免以下,笔者就书中两块残碑的解读提出一些商榷看法,以求教于两位编者及读者诸君一、汉故上党国太夫人荐功碑该碑2002年发现,出土于邢台开元寺药师殿前东南原碑被改成莲座,莲座底部为碑阳,残存可识碑文14列(图一),莲座顶部为碑阴,残存可识题名27列(图二),碑额已失[2]《邢台开元寺金石志》编者根据碑阴将军题名确认此碑与石勒关系密切,又根据碑阳赞颂女性的文辞认为该碑是为石勒之母汉故上党国太夫人所立,故称之为《汉故上党国太夫人荐功碑》笔者认可此碑主人为石勒之母,但认为该定名值得商榷遍查历代诸碑之题额,似均未见“荐功”一词《汉书》卷70《傅常郑甘陈段传》有“荐功祖庙,告类上帝”之语,张晏解释“告类上帝”为“以所征之国事类告天也”[3],“荐”有“介绍”的字义[4],参考张晏之说,“荐功祖庙”就是在祖庙里向先祖介绍征伐他国的功劳,为石勒之母所立之碑显然与此不同《晋书·石勒载记上》记载:“建兴元年……刘聪授勒侍中、征东大将军,余如故,拜其母王氏为上党国太夫人,妻刘氏上党国夫人,章绶首饰一同王妃……勒母王氏死,潜窆山谷,莫详其所。

      既而备九命之礼,虚葬于襄国城南[5]此碑应该是石勒之母“虚葬于襄国城南”时石勒为母所立,以彰其恩德参考石勒手下第一谋士张宾的《汉故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濮阳景侯张公之碑》[6](下文简称《张宾碑》),可拟此碑名为《汉故上党国王太夫人之碑》《石勒载记上》载,石勒“每闻铎之音,归以告其母,母曰:‘作劳耳鸣,非不祥也’”[5],[来自wwW.lW5u.coM]可见其母颇有德行,与碑文所赞“教之诲之”云云相吻合石勒之母死于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13),此碑应是立于此年或翌年《邢台开元寺金石志》编者又认为,“石勒初据襄国、立脚未稳之际,襄国城中即有佛寺存在……《汉故上党国太夫人荐功碑》残件出土于今邢台开元寺内,故此寺应即邢台开元寺之前身,亦即此后石勒为佛图澄特建之襄国中寺的前身”,此碑残石“虽已被人改作莲座,却是目前唯一可见的佛图澄在后赵襄国弘法之实证”,是“至今仅见的中国佛教第一碑”[2]笔者认为,虽然佛图澄受到石勒的尊崇,在襄国传法的影响很大,但是仅从碑文看不出与佛图澄的任何关联其碑阳记述碑主人生平事迹、赞语等内容,碑阴刻立碑诸人题名,与《张宾碑》完全一致,是典型中国传统碑刻内容佛教传入中国后,曾结合中国传统碑刻的形式,刻立了为数众多的碑铭、塔铭、经幢,其内容都是记述佛寺建立之因缘、高僧大德之生平事迹,或者刊刻佛经以求福报。

      但这种佛教碑刻与石勒之母碑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区别都是很明显的永宁二年(351),冉闵攻入襄国,焚烧宫室,后赵时期的宫殿、寺庙、碑刻等被破坏,《汉故上党国太夫人之碑》可能即毁于此时以后开元寺或其前身之寺,将该碑改成了莲座,残存至今总之,编者将此碑与襄国的佛寺、佛图澄相联系,甚至将其定性为“中国佛教第一碑”,直接的证据尚嫌不足二、“大元元年”残碑《邢台开元寺金石志》称:“此碑不见于著录,故不知其名与确切规制,亦不知撰文、书丹、篆额者姓名……残存碑文7行,末行可辨‘大元元年’落款‘大元元年’,即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正式定国号为‘大元’的至元元年(1264)并附有碑文:……元宝中统楮币五千贯……大开元寺常住为永劫长生功……八月二十九日命大众转《般若金(刚经)》……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岂……辍已惠他难行能行于斯会……传永久尚有见贤思齐不厌……大元元(年)[2](图三)首先,释文有不确之处第四行末字原释为“岂”字,从图中可见其字清晰可辨,上为“止”,下为“匕”,应是“此”的异体字[7]第五行末字释为“会()”,则与诸列不能平齐,应是“人”字第六行第四字“”为“傥”之繁体,“傥”可同“倘”。

      其次,对“大元元年”的解读有误《邢台开元寺金石志》将“大元元”后一字补释为“年”,应可采信虽然《元史》中没有提到“大元”的年号,但是一些文献表明,元代确实有“大元元年”以下略举几条:一是明成化《山西通志》载:“光寺,在平阳府西十五里,元大元元年建[8]成化距元朝灭亡不过百年,所记当不会有误二是清代冯文楷《重修大庙创修舞楼碑记》记载了其在村中大庙中所见古碑:“余村中大庙,不知创自何时,稽古碣大元元年已属重修,至我朝康熙中,又增修寨墙[9]此碑中的“古碣”现在已不可见,但冯文楷必然见过,所以才会知道大元元年重修村中大庙之事三是山东肥城太清寺有《重修太清寺记》碑,碑文有“大元元年重修”[10]句再加上邢台此碑中的“大元元年”,至少已有四处,如果认为都是传抄、雕刻之误,恐怕于理难安而且《元史》由于成书仓促,存在着不少谬误,如记载史事时将太祖误为太宗,宪宗误为世祖,所以历来饱受诟病清代学者钱大昕就曾说:“修《元史》者皆草泽腐儒,不谙掌故,一旦征入书局,涉猎前史,茫无头绪,随手扯,无不差谬[11]所以,《元史》漏记“大元元年”是极有可能的《邢台开元寺金石志》认为,大元元年“即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正式定国号为‘大元’的至元元年(1264)”,然而,据《元史》卷5《世祖本纪二》[12]、卷7《世祖本纪四》[13]所载,中统五年(1264)八月,“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至元八年(1271)十一月,“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邢台开元寺金石志》将改元至元、建国号大元两事混为一谈,意图左右弥缝,但显然不能成立那么,大元元年到底是哪一年呢?笔者管见所及,只有一条比较有价值的文献,即《(彭城)刘氏族谱》卷3《始祖世录》所载:“第八世深一公,乳名四十郎,生宋淳六年八月初八日,卒于元大元元年丁未十月十七日辰时[14]宋淳六年为1246年,其后之丁未年有1247年、1307年,故推知“元大元元年丁未”应是1307年《元史》卷22《武宗本纪》记载,1307年为元成宗大德十一年,这一年“春正月丙寅朔,帝大渐,免朝贺癸酉,崩于玉德殿,在位十有三年,寿四十有二”成宗死后,卜鲁罕皇后摄政,准备拥立成宗堂弟安西王阿难答,海山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以奔丧为名回大都,带领卫士闯入内庭逮捕了安西王阿难答等人,以“乱祖宗家法”之罪将他们杀死此时,阔阔出等诸王均劝爱育黎拔力八达即皇帝位,但他考虑其兄海山握有重兵,故先以监国之名掌握政权,并派使者奉玉玺北迎海山海山五月二十一日即皇帝位,十二月“改大德十二年为至大元年”[15]在成宗死去至海山即位之间,元朝廷政局异常混乱大元元年或许即卜鲁罕皇后、安西王阿难答等所用年号,因为使用时间极短,且不被武宗海山所认可,所以在史料中湮灭无闻了。

      当然,虽然《元史》存在种种问题,甚至有极低级的谬误,但要确定其漏记了改元大元一事,并肯定大元元年即1307年,仍然是需要慎之又慎的这里笔者只是提(下转79页)(上接16页)出初步的蠡测,希望将来有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证实或证伪[1]释慧皎.佛图澄传[M]//高僧传: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63.[2]冀金刚,赵福寿.邢台开元寺金石志[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3]班固.傅常郑甘陈段传[M]∥汉书:卷70.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3021—3022.[4]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9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567.[5]房玄龄.石勒载记上[M]//晋书:卷104.北京:中华书局,1974:2719—2720.[6]石玉春.邢台历史文化辞典[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178.[7]李有智.楷书书法异体字集锦:第1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14.[8]李侃.山西通志:卷5:寺观[M].太原:山西省史志研究院,1998.[9]冯文楷.重修大庙创修舞楼碑记[M]//姚春敏.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1.[10]杜允国.太清寺[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肥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肥城文史资料:第9辑:肥城名胜古迹.1996:141.[11]钱大昕.元史不谙地理[M]//十驾斋养新录:卷9.陈文和,孙显军,校点.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191.[12]宋濂.世祖本纪二[M]//元史:卷5.北京:中华书局,1976:99.[13]宋濂.世祖本纪四[M]//元史:卷7北京:中华书局,1976:138.[14](彭城)刘氏族谱:卷3:始祖世录[M].1917(民国六年)重修.[15]宋濂.武宗本纪[M]//元史:卷22北京:中华书局,1976:478—493.〔责任编辑:谷丽珍〕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