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华文明通论(唐宋部分).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7866525
  • 上传时间:2017-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华文明通论(唐宋部分)一、概况(一) 、唐宋的时间、空间纬度历史,有时间、空间两个纬度唐宋的时间、空间纬度是怎样的?1、时间纬度:唐(618-907) ,宋(960-1279) ,7—13 世纪达四个半世纪的历史实际讲课中,以唐宋为主,兼及隋、元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呢?“双峰结构”——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两个高峰中的最高峰原因:人口分布变化、南方开发,经济重心南移2、空间纬度:唐宋时代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中心二) 、唐宋文化的显著特征:1 南北、中外的文化融合交流有突破性进展,文化呈现多元化形态南北交流的事例;饮茶的普及中外交流的事例:禅宗的形成2 士人、庶民文化的上下交汇空前发展,出现文化重心下移的趋势其交接点是科举制度的完善、城市经济的繁荣二、南北交流的条件1、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 战国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重心地位全国人口的 80%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版图,可以分为关中(含蜀中) 、关东、江淮三大区域地处黄河流域的关中和关东两个大区,在经济上明显居于优势地位江淮地区处于原始经营阶段 “荆扬之民,率依山泽,以渔采为生 ”(《汉书·食货志 》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的此消彼长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减少。

      南方相对和平,人口增加;气候变化的影响③唐至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北宋末,南方人口 66.3%,北方 33.7%.垦田数,南 58%,北 42%.亩产量,南 2—3 石,最高 5—6 石北方多数 1 石2、南方人才辈出三. 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播茶文化,就是以饮茶活动为载体的包括礼仪、宗教、艺术、审美等丰富内涵的综合文化体系2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1. 两汉六朝时期长江流域的茶文化• A 茶文化起源于饮食• B 两汉六朝时期,饮茶是长江流域居民特有的饮食习惯;• C 饮茶方法主要是煮,并且加进花椒叶以增香提味;• D 中原地区饮茶尚不普遍,而且遭到鄙视2、唐宋时期饮茶之普及①最流行的解释:禅宗的影响②宋徽宗的解释需求弹性的理论③陆羽《茶经》的影响《茶经》 ,唐陆羽著,共三巻,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研究茶的著作,分门别类叙述了茶文化的来源、茶的种类、茶的制作方法、饮用方式、饮茶器具等对于传播茶文化、提升茶文化层次产生了巨大影响3、唐宋时期茶的加工方式唐宋时期,茶的主要种类:散茶、末茶、饼茶①散茶,加工后仍然呈叶状的茶加工办法有蒸、炒②饼茶,固体的呈圆、方等形状的茶。

      饼茶的加工程序有蒸、捣(研) 、拍、焙、穿等以“片”计数• [唐 ]皮日休 《茶舎》:“陽崖枕白屋,几口嬉嬉活棚上汲紅泉,焙前蒸紫蕨乃翁研茗後,中婦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滿山月 ”③末茶,粉末状的茶加工方法是把蒸、焙干的茶,用磨磨成粉末苏辙《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君家日铸山前住,冬后茶芽麦粒粗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 ” 4、唐代的饮茶方式将饼茶碾成粉末(或者直接用末茶) ,倒入烧开的水中,继续煮,产生丰富的泡沫,分到碗中饮用这种方法谓之“煎茶” 3•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午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柴门反掩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掖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5、宋代的饮茶方式将加工成粉末状的茶放入碗中,沏入开水,用茶筅搅拌,调成糊状此谓之“点茶”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宋代的茶具中,以黑色或褐色并有鹧鸪斑点茶碗最为名贵词种茶碗谓之“鹧鸪斑” 意在黑色或褐色与白色、绿色的茶,形成鲜明而又强烈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当时人的审美观念明代以后叶茶冲泡法兴起6. 茶与佛教①禅宗概说• 唐宋佛教:独立发展、自我创新• 天台宗(法华宗) 、禅宗、华严宗、净土宗、唯识宗、密宗禅”是梵语“禅那”的简写,意思是静虑静坐沉思,称为 “坐禅”或“ 禅定”,是佛教修养的重要途径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惠)能中唐以后,五家七宗:沩仰宗、临济宗(宋代又分出杨歧宗、黄龙宗) 、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南宋以后,剩临济、曹洞二宗,以临济势力最盛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固有的哲学、伦理等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4现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禅宗的核心教义是“人皆有性,心外无佛” 。

      所以主张“直心见性,顿悟成佛”“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顿悟:不是刻意追求,而在于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随着某种机缘,一点即破,恍然大悟②茶与禅• A 物理功能• 非醒非睡,半开半闭• B 禅在日常生活之中• 马祖道一:“ 平常心是道 ”临济义玄:“ 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 ”“茶禅一味” 7、茶与礼俗• 《论语》:“ 礼之用,和为贵 ”• 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礼者,所以辨尊卑、别等级 ”例如,宾礼:点茶――酒食――点湯三部分有时的简略仪式,无酒,只赐茶宾礼中,茶的地位比酒更重要酒可省略,茶不可缺少婚礼中的茶8、茶与诗词苏轼《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 黄庭坚《满庭芳》“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

      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波怒涛翻5为扶起,樽前醉玉颓山饮罢风生两腋,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 黄庭坚《品令》:“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9、唐宋饮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宋 ]徐兢《 宣和奉使髙丽图经》卷三十二《器皿三·茶爼》:髙丽“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惟贵中国腊茶并龙鳯赐团,自锡赉之外商贾亦通贩故迩来颇喜饮茶,益治茶具金花鸟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凡宴则烹于廷中,覆以银荷,徐步而进赞者云:茶遍乃得饮,未尝不饮冷茶矣馆中以红俎布列茶具于其中,而以红纱巾羃之日尝三供茶,而继之以汤丽人谓汤为药每见使人饮尽必喜,或不能尽,以为慢已,必怏怏而去故常勉强为之啜也 ” 荣西和《吃茶养生记》千利休和日本茶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