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工介入社会救助.doc
3页社工介入社会救助一.项目背景在我国很早就开始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但社工服务的缺失是社会救助面临的主要问题,社工服务没有与社会救助很好的结合,更多是政府在社会救助中承担主要责任,对救助对象给与直接的现金救助,忽视了社工服务在社会救助中的价值常青街道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社工”的社会救助模式,为了充分完善街道社会救助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在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2.项目直间接受益对象常青街道辖区内生活困难群体及其家庭3.项目目标1.完善常青街道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整体水平2.充实社会救助服务内容,提升救助对象对救助服务的满意度3.增强救助对象自我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增进社会参与4.宣传社工介入社会救助的模式的优越性4.项目内容1.建立健全常青街道社会救助机制,设立常青街道社会救助专项基金 (政府、基金会)2.社工服务(1)基础帮扶(全体社会救助对象)开展贫困者救助需求调查,进行需求分类归档;帮助贫困者提出救助申请、救助对象的资格审查、救助对象的日常动态管理等;协助政府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开展救助效果评估工作。
2)心理疏导(以临时性救助对象为主)对救助对象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对于一般性心理需求,由社工直接介入,对服务对象开展精神慰藉服务;对于特殊性需求,如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造成心理障碍的,有社工链接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疏导3)能力提升(全体社会救助对象)1.根据救助对象的需求特征,为救助对象开展技能培训,增强救助对象的自我能力,积极引导救助对象就业、创业2.增能小组活动—社工以救助对象需求为导向,设计不同增能主题的小组活动如,人际关系调适主题小组,旨在增强救助对象整理人际关系(家庭、邻里等)的能力等4)社会融入 1.社会互动—救助对象参与志愿服务救助对象以受助者角色转变为服务提供者,一方面增强了救助对象的自信心,肯定自身价值;另一方面救助对象作为志愿者服务辖区居民,增加了救助对象社会参与机会,促进救助对象与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2.邻里节—以促进救助对象社会交往、社会参与为目标,设计不同形式的邻里节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