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型(3盘叠.ppt

30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54924901
  • 上传时间:2018-09-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18M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盘叠式,盘叠式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系结拢起,再盘叠在头顶或两侧,称为“螺髻” 在《凝宫词》里有“螺髻凝香晓黛浓”之句,这种发式在唐代兴起流行,从存世的唐代绘画、墓壁画中皆可见到 永泰公主墓壁画及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之仙女,皆类似这种发式 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为后妃公主、贵妇所好,其变化形式甚多,一般有单螺、双螺、百合髻、盘桓髻等形式单螺,,单螺其梳编法是将发股集结,盘叠如螺,置于头顶上 在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亦有此类发式永泰公主墓壁画,章怀太子墓壁画,双螺,双螺其梳编法是将发分为两大股,盘结双叠于两顶角,亦名“双角” 螺髻清晰秀雅 在永泰公文墓壁画中亦有这类发型永 泰 公 主 墓 壁 画,百合髻,“百合髻”其梳编法是净发分股盘结,并合叠于头顶盘桓髻,将发蟠曲交卷,盘叠于头顶上,稳而不走落 据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称:“长安妇人好为盘桓,到於今其法不绝”唐寅 仕女图,四、结椎式,结椎式的梳编法是发拢结在头顶、头前、头后或两侧,然后用丝绳束缚,盘卷成一椎、二椎或三椎,用簪贯住,耸竖于头上据《事物原始》记载:“孙寿为堕马髻,赵合德入宫卷发,号新兴髻,孟光为椎髻皆类似于结椎式,结椎式蕴藉持重,温文尔雅。

      从商周一直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皆有延用,其变化甚多主要有高椎髻、抛家髻、堕(坠)马髻等几大类高椎髻,“高椎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挽成单椎,耸立于头顶,据《妆台记》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在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女塑中亦有这种发式都督夫人礼佛图----莫高窟130窟 五代时期供养人,段文杰先生临摹,抛家髻,“抛家髻”其梳编法是在头顶挽椎成髻,两鬓缓长,以泽胶贴而抱面据《唐五行志》记载“贵妃假鬓为首饰,曰义髻,僖宗内人束发甚急为囚髻,唐末妇人梳发以两髻抱面为抛家髻” 今京剧旦角仍延用之高而尖的乌蛮髻,是唐代仕女吸收南方少数民族妇女发型创造的《苗俗纪闻》说:“妇人髻高一尺,膏以脂,光可鉴人,婀娜及额,累叠而锐,倘所谓乌蛮耶《太平广记》记载唐代英姿飒爽的女侠红线,“梳乌蛮髻,贯金凤钗 唐代乌蛮髻女子发式,西安出土唐三彩,乌蛮髻,唐代乌蛮髻,有一种发髻,把头发聚在脑后、梳理成一个锥形髻再搭在额前,两鬓抱面,显得特别俏丽今人也有叫它乌蛮髻的,又有叫它心字形髻的它或就是同心髻,借以表现美好的愿望,《十髻谣》中有说同心髻:“桃叶连根,发亦如是苏小西陵,歌声相似 唐代乌蛮髻女子发式,西安出土唐三彩,同心髻,回鹘髻,回鹘髻,是受回鹘族(今天维吾尔族的前身)妇女的影响。

      《新五代史.回鹘传》说:“妇人总发为髻,高五六寸,以红绢囊之,既嫁,则加毡帽唐·李贤墓壁画《观鸟扑蝉图》中的两位宫女,头上梳的正是回鹘髻的模样回鹘椎髻式,左:河南洛阳关林出土的唐代三彩俑 右下:湖北武昌45号唐墓出土陶俑,,戴帷帽、穿襦裙的妇女(唐三彩俑,传世实物,原件现藏上海博物馆),梳回鹘髻、戴金凤冠、穿回鹘装的晚唐贵妇(甘肃安西榆林窟壁画,张大千临摹),倾髻,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椎、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据《晋书》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堕马髻(倭堕髻),堕马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挽结成大椎,在椎中处结丝绳,状如马肚,堕于头侧或脑后 这是当时最具特色,且历史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种发式自汉始,直至清代亦有之,只是历代的形式略有不同而已堕马鬓发式 (脑后),西安任家坡出土的汉代女子陶俑,湖北江陵出土的汉代女子木俑,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据《事物原始》记载:“孙寿为堕马髻《中华古今注》也记有“堕马髻惟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 汉乐府《陌上桑》形容采桑女子罗敷的形象为“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北魏时期的倭堕髻 (洛阳永宁寺出土陶塑),倭堕髻,唐代的陶俑,,《金枝欲孽》中玉莹的飞星坠月髻 ( 坠马髻的另一种类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