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53742693
  • 上传时间:2024-0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直奔课题①德国数学家高斯八岁时计算1+2+3+…+100=?时,所用到的数列:1,2,3,4,…,100②姚明刚进NBA一周里每天训练发球的个数依次是: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③匡威运动女鞋的尺码(鞋底长,单位是cm):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数列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容易发现这些数列有一个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此时写出课题)2.阐述定义,理解内涵在前面的基础上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来表示你觉得在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时应注意什么?启发学生回答:①“从第二项起”(这是为了保证“每一项”都有“前一项”);②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因为“同一个常数”体现了等差数列的基本特征);然后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一串数学表达式,即,这其中最能刻划等差数列的本质特征的是哪一个等式?(是常数,)或(是常数,且)。

      通过下面三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① 9 ,8,7,6,5,4,……是等差数列吗?(递减等差数列)②常数列3,3,…,3,…是等差数列吗?(常数列)③数列1,4,7,11,15,19是等差数列吗?(非等差数列)由此三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让学生发现: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当时,等差数列是递增数列;当时,等差数列是递减数列;当时,等差数列是常数列.④若数列满足:(是常数,且),则数列是等差数列吗?3.探究交流,发现公式如果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是,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如何表示?呢?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不难由学生完成:因为,,,……所以,,,……………………………………………………………由此完成填空,得……(*),这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吗?(让学生回答)当时,对(*)式两边均为,即等式也成立,说明(*)式对都成立,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上面求通项公式的过程是迭代的过程,所用的方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更为严密的推导方法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将以上个式子相加得这种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叫叠加法,这是一种严密的科学证明方法。

      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此公式进行理解:通项公式含有这4个量,已知三个量,就可以求出第4个量,即“知三可求一”,这样通项公式就是方程,从中让学生体会方程思想的运用4.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例1已知等差数列18,15,12,9,……1)请写出;(2)-279是否是这个数列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说明:要判断-279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立,实质上是要求方程的正整数解例2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的值解方程组比较麻烦,可否避免?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对任意的两项差都满足?提出探究活动一:请同学们思考:在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中,与有何关系?由和易得(证实并非巧合),从而也有让学生比较与发现,前式是后式的特例,后式是前式的推广为此我们不妨把叫做等差数列的变通式让学生用变通式再解例2探究活动二:通过例2发现:5,15,25成等差, 也成等差;在等差数列中,…成等差数列,那么 …成等差数列吗?(让学生课后思考)探究活动三: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得(是常数),当的时候,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式,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等差数列通项可以写成形式;反之,如果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中、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判定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也就是要看的差是不是与无关的常数。

      这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以完成证明由此得出: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是常数探究活动四:(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的图象这个图象有什么特点?(无穷多个孤立点2)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的图象是直线上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3)等差数列与函数图象间有什么关系?(的图象是直线 上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5.归纳小结,提炼精华一个定义: 是常数)两个公式:,三种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三种方法:不完全归纳法、迭代法、叠加法6.课后作业,运用巩固必做题:课本P114 习题3.2第1,2,6 题备选题:1.在等差数列中,已知,是第一个大于1的项,求公差的取值范围2.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卷中第25题记有:“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分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3.选做题:在等差数列中,已知 ,求下列各式的值:(1);(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