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要点复习文言文要点复习资料.pdf
7页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谓曰:对说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务:事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语气词,后写作“耶”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罢了”若:比得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以为:认为益:好处乃:于是,就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及:到,等到过:经过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更:重新刮目相待:拭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见事:知晓事情遂:于是,就拜:拜访,拜见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三)课文分析1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 362 年间的史事2、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5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6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1)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2)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3)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7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对下属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卖油翁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善射:擅长射箭自矜:自夸】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借这种本领自夸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他曾经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旁边,斜着眼睛看他,很久也不离开圃,园子释,放下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颔:点头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康肃问曰: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康肃公问他:“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术不也很精深吗?”翁曰:翁曰:“无他,但手熟尔无他,但手熟尔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康肃忿然曰: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尔安敢轻吾射!”【忿然:气愤的样子安:怎么轻,轻视】康肃公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翁曰: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舀取,这里指倒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就取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滴入葫芦,油从钱孔滴入,铜钱却没有沾湿徐:慢慢地杓:同勺,勺子沥:下滴之:油】因曰: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康肃笑而遣之遣之:让他走遣:打发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手熟罢了康肃公笑着让他走了课文分析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短文两篇陋室铭(一)课文字词详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出名,有名灵:灵验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舍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上:长上入:映入青:青色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调弄素:不加装饰的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使乱,扰乱案牍:指官府文书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二)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文分析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类比的写作手法3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特征:雅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反面虚写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6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爱莲说(一)课文字词详解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草木:草本可爱:值得喜欢者:的花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清涟而不妖,甚:特别,十分。
予:我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染:沾染(污秽)清涟:清波妖:过分艳丽中通外直,不蔓(m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通:贯通,通透直:挺立蔓:生藤蔓枝:生枝茎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予谓菊,花之隐逸(y)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噫!菊之爱,陶后鲜(xi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噫:叹词,表示感慨闻:传闻同:和一样宜:应当众:很多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三)课文分析1、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人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的人活板(一)、文学常识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代表作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二)课文字词详解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板印指雕版印刷已同“以”板本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原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钱唇铜钱的边缘原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和(hu)混合持就火炀(yng)之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炀,烘烤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字平如砥(d)(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原文: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原文: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自另自,另外具准备(好了)更(gng)互交替,轮流原文: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原文: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以纸帖(ti)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