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PS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要点.doc
13页DPS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要点一..基本参数估计、异常值检基本参数估计将数据在电子表格区(即数据编辑器)输入后,定义成数据块,然后点数据分析→基本参数估计就会立即得到基本参数异常值检验先将待检验数据输入—→定义为数据块—→点数据分析—→点异常值检验如果有异常数据,则异常数据就会变为红色异常值检验)n 二、次数分布及t 检验1.样本次数分布DPS作次数分布表步骤:(1)输入数据并定义成数据块(2)试验统计→次数分布及平均数比较→次数分布→OK→输出样本次数分布表结果n 2.单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n 步骤:n 按行输入7个数,第二行输入总体平均数→定义数据块→选试验统计→单样本平均数检验→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总体平均数→OK(不能做)n 3.配对样本t检验n 步骤:n 输入数据→定义数据块→选试验统计→两样本比较→配对两处理t检验→输出结果配对样本t检验(不能做)4.两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方法:(1)将两个处理的样本观察值分两行输入,并定义成数据块 (2)试验统计→次数分布及平均数比较→studentt检验→输出结果(两样本t检验)5.小样本均值差异检验方法:(1)输入数据,并定义成数据块 (2)试验统计→次数分布及平均数比较→样本较少时平均数差异检验→输出(显示)结果。
三、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一)全面试验设计(一)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1.试验方案设计用DPS系统产生随机数:为安排试验中所有试验次数的试验随机顺序,DPS系统操作步骤如下:试验设计→完全随机及随机区组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弹出“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话框→输入“实验样本数”和“分组组数”→确认后就输出要试验的次数的随机顺序样本数和分组数一般是一样的)DPS单因素试验设计步骤(可以不看)因素水平按列排列 A1A2.Am定义数据块 →试验设计→完全随机及随机区组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重复数→OK2.统计分析(方差分析方法)用DPS对单因素试验资料分析步骤①数据输入格式在数据编辑器中按规定格式将试验资料整理表中的数据输入对a个水平,m个重复的数据资料,其数据排列顺序为:重 复水平—1水平的m个重复数据—2水平的m个重复数据…………a水平的m个重复数据②将,,…,待分析数据定义成数据块③点试验统计→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试验统计分析→在弹出的“方差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置好三种参数→点确定即可得结果数据转换方式多重比较方法各个处理名称LSD法—最小显著性差异法Duncan’s—新复极差法④分析所得结果(单因素n水平m重复)(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1.试验方案完全随机区组单因素试验方案区组因素BB1(甲)B2(乙)B3(丙)试验因素AA1A2A4A4A5A1A5A1A2A2A3A5A3A4A32.统计分析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DPS分析步骤①数据输入格式在数据编辑器中,按规定格式将试验数据资料整理表中数据输入,对a个水平m个重复测量的数据,其数据排列顺序与整理表相同。
因素A区 组 B区组1区组2…区组j…区组m水平1……2……i……a……②将待分析数据定义成数据块③点试验统计→随机区组设计→单因素试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中选定参数→确定→显示分析结果④分析所得结果三)二因素无重复完全随机设计(组无重复)二因素无重复完全随机设计方案及数据表因素A因 素 BB1B2…Bj…Bb……………………二因素无重复DPS分析步骤1) 按上表的格式输入数据 2)将待分析数据定义为数据块3)选试验统计→完全随机设计→二因素无重复试验统计分析→不转换→OK→选多重比较方法→确定→可得分析结果二因素无重复)(四)二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设计1. DPS二因素有重复试验方案设计步骤因素水平按列排列 A1 B1A2 B2. .Am Bn定义数据块 →试验设计→完全随机及随机区组设计→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重复数→OK 可得随机试验方案2.方案及数据表二因素重复试验方案及数据格式A因素B因素重复(观察值)112…………………b…21…2………………b……1…2………b…a1…2………………b…3.DPS分析(二因素重复)步骤①输入数据,定义数据块②点试验统计→完全随机设计→二因素有重复试验统计分析→在弹出的“输入各处理个数(水平数)”对话框中输入A因素水平数(a)和B因素水平数(b)→弹出转换对话框选“不转换”→OK→在多重比较方法选择中选一多重比较方法→确定→可得分析结果③分析结果(二因素重复)(五)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1.试验方案及数据表格式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案及数据表格式A因素B因素区 组12…n112………………b…21…2……………b……1…2………b…a1…2……………b…2.DPS二因素随机区组分析步骤1)输入数据,定义数据块2)点试验统计→随机区组设计→二因素统计分析→弹出输入各个处理个数对话框并输A、B水平个数→确认→多重比较方法选择→确定→显示结果。
3)分析结果(二因素随机区组分析)二)正交试验设计1.试验方案设计×××××试验因素水平表水平因 素AB…n1A1B1n12A2B2n23A3B3n3正交试验最少试验次数确定:最少试验次数 —正交表中各因素自由度()各因素的自由度:=因素i的水平数-1如果考虑交互作用,如A,B交互作用的自由度为水平数-1 )水平数-1)2.正交设计统计分析方法1)极差分析 试验结果分析试验号因 素YABC1111Y12122Y23212Y34221Y4K1K2R=各因素第i个水平对应的试验结果之和均值: 极差:2)方差分析正交表及计算表ABC…k11…………21…………nm……………………………(即列号) —为各水平重复数 —水平个数3. DPS正交设计试验结果分析方法及步骤1)先将相应正交表调入数据编辑器试验设计-正交设计-正交设计表)2)将试验所得数据结果按列输入正交表右边3)将正交表和试验结果(一个或几个)一起定义成数据矩阵4)点试验统计→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弹出输入处理和空闲因子总数对话框(系统一般能自动识别出来)→点OK→输入空列列号→OK→选多重比较方法→确定→可得结果(正交设计)三)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包括: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正交回归设计的试验设计方法基本相同下面介绍试验设计方法1.因素及水平确定考察P个因素,分别以表示,每个因素分上、下两个水平上水平以表示,下水平以表示(),则各个处理的零水平为各因素的变化区间 ——星号臂,查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参数表(见下表)2.因素编码目的是为了消除自然因素单位和取值对所求的回归系数的影响,使求得的回归系数的大小直接反映该因素作用的大小因素与规变量变换公式为:是问题中的各变量,是DPS中的规变量,求出回归方程后,要将此式代入方程,将方程中的换成对每个因素的各水平按变换式进行线性代换,可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如下因素水平编码表因素(因子)……+1…0………附表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参数表因素数pmcmrm0N(试验数)回归方程系数个数2448161.41463869231.68210416812362.000155(1/2)161010362.000215(1/2)表示半实施,因为全因子试验时为25=32,按半实施时就成为3.列出试验方案根据因素水平编码,查合适的设计表,再将因素水平值填入设计表中的等列,即得试验方案步骤为:试验设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确定因素数→确定→得设计表。
再将上、下水平、零水平、、值对号入座就成为试验方案如下表形式:(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案及结果试验号11( )1( )1Y1211-1( )Y231-1()1Y341-1-1Y45-1( )11Y56-11-1Y67-1-11Y78-1-1-191.682()0( )0( )10-1.682()00110( )1.682( )0120-1.682( )013001.682( )1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