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历史基础训练试题含解析.doc
12页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历史基础训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1.关于大禹治水,《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亦有记载:“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据此分析,下列的历史理解最准确的是A. 大禹治水是真实存在的B. 无法断定大禹治水的真实性C. 《史记》的记载最可信D. 题干中史料都属于口述史料【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诗经》《尚书》《左传》《史记》中都有对大禹治水的赞誉,但都属于第二手史料,不能断定大禹治水的真实性故答案为B项,A项排除C项,《史记》与《诗经》《尚书》《左传》同属于文学作品,不能比较谁比谁的可信度更高,排除;D项,材料中几部作品的描述都是文学史料,不是口述史料,排除2.古代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这些话反映的主要思想是A. “民以食为天”B. “和而不同”C. “无为而治”D. “崇尚礼乐教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和如羹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的大意是像羹汤一样调和多种滋味,只有一种味道的羹汤难以下咽,应该有多种滋味调和。
说明既要和,又要有不同即“和而不同”,故B项符合题意;“民以食为天”的意思是百姓以粮食、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材料未涉及有关粮食的信息点,故A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意思是无为而治理,材料强调的是羹汤要有多种味道、声音要“七音,八风,九歌”“相成”,与“无为而治”、“崇尚礼乐教化”无关,故CD项排除3.有学者指出,《郑和航海图》(即《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写照,《蒙古山水地图》(又名《丝路山水地图》)手卷则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这两幅地图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朝贡贸易制度发展到顶峰B. 中国人已经具有较丰富的地理知识C. 政府倡导对外开放的政策D. 中西方之间海陆经济交流活动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郑和航海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写照”“《蒙古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可知,明朝能够绘制出清晰的海上、陆路中西方之间交流的地图,说明当时中国人已经具有较丰富的地理知识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方之间海上、陆路交流的地图,不能说明朝贡制度发展到顶峰,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曾经一度实行“海禁”政策,政府倡导对外开放的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方之间交流的地图,不能就此得出中西方之间海陆经济交流活动频繁的结论,排除。
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4.“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A. 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 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C. 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 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是通过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故A项错误;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是殖民扩张的需要,并非做生意的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指在欧洲北部做生意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与世界殖民霸权无关,排除C;根据“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解答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其后100余年间英国仍是被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 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B. 革命成果遭严重破坏C. 行政权尚未发生转移D. 代议制机构形同虚设【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光荣革命”后的“100余年间英国仍是被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并没有充分满足中下层民众的民主权利,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故答案为A项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仍是“被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但是这些贵族毕竟不是封建贵族,而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革命成果仍然得以维护,排除;C项,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掌握行政权,但是题干没有涉及国王的权力问题,而且18世纪前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已经由国王转到内阁,排除;D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大贵族仍然要“通过议会进行统治”,而且《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王权、保障议会的权力,由此可见,代议制机构并非形同虚设,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6.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
这种“退却”A. 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B. 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C. 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D.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21年推行”“列宁”“退却”,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强调商品和市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通过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D;新经济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恢复经济的措施,A错误,排除;新经济政策实施是苏俄时期不是苏联时期,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适应了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1年推行”“列宁”“退却”,联系所学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和特点分析解答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在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具体主张中,最接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思想是A. 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B. 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C. 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D. 嘱咐“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新三民主义中的改善工农生活最接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C选项符合题意民族独立和解放与科学社会主义无关,A选项排除民权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思想,B选项排除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属于民族主义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为实现民族独立服务,D选项排除8.李大钊在1920年说:社会主义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张太雷1921年指出:要“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恽代英1924年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这些观点主要反映了当时共产党人认识到A. 要摆脱苏联革命道路模式的束缚B. 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C. 开始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 把马克思主义结合国情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社会主义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可知,李大钊强调的不是社会主义理想的特点,而是侧重于中国有其“特性”;依据材料中“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强调的都是运用理论时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1921年”“1924年”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人在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故答案为D项AC项,根据所学可知,“苏联革命道路模式”是城市中心论,而中国在1927年秋收起义后才改变这种模式而逐渐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从李大钊、张太雷、恽代英几个中国人的观点不能得出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的结论,排除9.依据《中国共产党史》第十三章的目录,“四”的标题应该是 A. 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B.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C.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D. 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标题一是指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标题二是指1935年12底瓦窑堡会议前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独裁统治,时间不符,排除A;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展不同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故选C;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排除D。
10.建国后召开的某次大会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工农业劳动模范等各界、各民族代表这次会议是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D.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建国后召开某次会议”“‘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可知,这次大会要确立社会主义原则根据所学可知,符合条件的只有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与材料中“建国后召开的某次会议”不符,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1956年,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与材料中“‘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底召开的,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党的会议主要由党员代表参加,不会出现“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工农业劳动模范等各界、各民族代表”如此广泛的阶层的代表参加,排除。
11.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巨大变化19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次改革是A. 结合实际对农村地权关系重新调整B. 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C. 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经验教训的结果D. 动员农民参与国家政权建设有效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人民公社体制“吃大锅饭”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对人民公社化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