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篇).doc
17页小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目标:1、幼儿能根据音乐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2、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喜欢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准备:视频:蝴蝶变毛毛虫活动音乐:毛毛虫变蝴蝶教学过程:导入师:今天胡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小视频,宝宝们先来看看视频讲了什么?幼:毛毛虫变成蝴蝶了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毛毛虫长大之后变成了蝴蝶,可是他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那我们认真听一听吧音乐视频)过程一、毛毛虫段落表演(毛毛虫有两段音乐不同)(一)毛毛虫段落一1、小朋友们都听到了什么?刚开始的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软绵绵,一伸一缩)2、那个小朋友能表演给老师看看,毛毛虫怎么一伸一缩的?(小朋友可以用手指动一动,也可以扭一扭,多喊几个孩子表演)3、宝宝表演的很好,我们大家一起学学和他学一学好不好?(多学几个动作跟上音乐)宝宝最喜欢那个动作,下面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作来表演毛毛虫在合上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二)毛毛虫段落二1、毛毛虫啊刚开始会吃很多的东西,这样他才可以慢慢长大,但是慢慢长大的毛毛虫开始有变化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毛毛虫怎么了?(不吃不喝不唱歌)2、现在我们的毛毛虫长大了,他不吃不喝不唱歌,越来越没有力气了,他慢慢的缩在一个角落。
谁来学一学毛毛虫怎么缩在了一个角落的?3、我们一起学一学好吗(配上音乐一起动)(三)合起来表演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来做一只小小的毛毛虫二、蝴蝶段落(一)蝴蝶一段落1、毛毛虫不吃不喝缩在角落,小朋友猜一猜会发生什么事情?(死掉,变蝴蝶,生病了,)我们一起来竖起小耳朵听一听宝宝们猜的对不对?(第二段音乐)2、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蝴蝶来了)蝴蝶怎么飞来的?(学习蝴蝶的动作)3、小蝴蝶来了,他是谁变得?毛毛虫变成了小蝴蝶飞来飞去,还做什么了?(唱歌,跳舞,采花蜜)4、哪个宝宝告诉老师小蝴蝶唱歌跳舞采花蜜是什么样子的?(喊几个孩子做一做,其他孩子跟着学一学)5、宝宝们学的真好,小蝴蝶要去哪里采花蜜?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花朵,下面宝宝们也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跟这音乐和小蝴蝶们一起来飞一飞好吗?(合上音乐来一遍)6、小朋友们真棒,毛毛虫慢慢的变成蝴蝶了神奇吗?宝宝们想不想来做一只毛毛虫,我们一起来变成蝴蝶好不好?7、现在请宝宝们认真听音乐,我们一起来做一只毛毛虫跟着音乐做起来三、游戏部分1、胡老师藏了好多小花在教室里面,一会小朋友们变成蝴蝶后可以到处飞一飞,找到一朵小花去采花蜜,去和小花比比美好不好?2、宝宝们都找到小花了没,表现真棒,现在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们一起做这个游戏。
小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二)目标:1.冶邑分辨乐段,根据乐段的变化做相应的动作2.能与同伴自由结伴,分角色进行韵律活动,感受与同伴相互配合、共同游戏的快乐准备:选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过的、需要结伴进行的韵律活动此处以《小熊和小鸟》为例将该音乐作品配上提示语录制成音频资料,保存在u盘中音乐开始前的提示语:小熊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请你也找一位好朋友,和他/她一起玩《小熊和小鸟》的游戏吧!玩法说明:幼儿两两结伴,分配好角色后在提示语的引导下随乐进行律动一遍表演结束后,可交换角色再次表演动作说明:Aa段:“小熊”一拍一下地做走路动作,“小鸟”蹲下做睡觉状Ab、Ac段:“小鸟”边踩着小碎步边做飞翔的动作,“小熊”保持不动Ba段:“小熊”和“小鸟”结伴自由舞蹈Bb段:“小熊”和“小鸟”各自回家指导要点:1.幼儿听辨乐段做动作若有一定困难,教师不要急于介入,可引导幼儿多听几遍,在乐段变化的地方适当提示幼儿注意倾听2.如果幼儿在合作表演中彼此有眼神的交流、姿态上的配合,教师可适时鼓励、肯定小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三)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快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2、培养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随音乐演奏,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活动准备:1、已学会唱《小牧民》2、立体玩具小马,脖子上套一串小铃3、指导幼儿认识有关牧民的生活及劳动内容活动过程:1、复习歌曲《小牧民》2、学习掌握____︱____︱节奏型1)教师用双响筒敲击____︱节奏型,另一幼儿操作玩具小马,让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小马”跑时脖子上串铃发出的响声2)启发幼儿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3)幼儿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节奏拍出来4)全体幼儿随着音乐拍“马蹄声”节奏5)幼儿用模仿马蹄声“哒哒哒哒”或“的个的个”3、教师在幼儿拍____︱____︱节奏声中唱《小牧民》歌曲4、探索17小节到20小节与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1)让幼儿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里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示?(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节奏型____—︱____—︱5、组织幼儿二声部语音节奏,教师一个声部,全体幼儿一个声部,分别念马蹄声的节奏和串铃的节奏,欢呼声齐念6、讨论配器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3)在速度较慢的琴声伴奏下,在教师的语音提示下,幼儿打击乐器4)在录音机里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演奏5)交换乐器演奏小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四)活动目标: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3、能大胆、勇敢、创造性地想像表现,敢于与众不同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活动准备:《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活动过程: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二、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1)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2)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图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老师一起指图三、请幼儿做指挥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四、游戏(1)老师在家擦桌子扫地,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什么音乐擦桌子?什么音乐扫地?(2)幼儿与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打扫卫生”(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起劳动(4)你们到幼儿园又会干什么?听音乐活动。
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音乐慢的时候,你又在干什么?小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五)活动目标:1、幼儿自制乐器表现雷雨的情景2、发展幼儿想象力、合作能力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活动准备:雷雨图片,废旧物品活动过程:1、幼儿边看图片边谈论雷雨的情景2、说说雷雨天不同情景的各种声音3、小组合作,按画面内容自制乐器表现雷雨的情景1)雨声――饮料瓶中放入沙子2)闪电――塑料薄片3)雷声――空饼干盒4、幼儿自主表现小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六)活动目的:1、透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忙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活动准备: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活动过程:一、律动进室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二、练声、节奏型练习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①/吱吱吱吱/吱吱吱吱②/游游游游/游游游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资料。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①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2、完整朗读歌词四、掌握歌词资料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资料①个别幼儿表现②自由组合表现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放录音磁带)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6、诉幼儿歌曲名称7、合唱:①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②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六、结束:幼儿手持话筒,边唱歌边走出活动室小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七)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接触傣族舞,学会傣族舞中“孔雀指”“三道弯”的基本动作2.体验傣族舞优美的旋律和舞姿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活动过程:一.舞蹈欣赏:(感受舞蹈,感受音乐)1.欣赏教师舞蹈2.“你发现老师跳舞的时候像什么?”“老师是怎么做的?”3.请幼儿学习动作。
4.引导幼儿学习“孔雀指”和“三道弯”5.介绍孔雀舞的由来小朋友你知道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吗?“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不但许多人家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6.看一下傣族人民的服装二.创设情景,学习舞蹈1.“今天,老师来做孔雀妈妈,也来跳跳孔雀舞教师唱谱)小孔雀跟着妈妈散步2.孔雀是怎样散步的?3.小孔雀们可爱比美了,他们的羽毛很漂亮我们来看一下孔雀开屏的图片4.可以怎样理羽毛呢?5.这一次,孔雀们要比造型,他们抬起高傲的头三.完整舞蹈1.戴上头饰舞蹈老师发现小朋友跳舞的时候像一只只美丽的小孔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头饰,请大家按着你标记的颜色来戴相应的头饰2.请幼儿间隔站,面向圆上3.完整舞蹈提醒幼儿比美时变成单圈面对面4.听音乐退场小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八)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教学重点: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教学基本模式: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介绍本节课内容二、基础训练:1、发声练习2、节奏练习三、新授课1、教材分析《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