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二下《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16页).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19697292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学情分析:  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我们的学生,说起“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知传统节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识字单元第三课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指名读)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指名读)指“传”: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专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指名读)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齐读)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进入传统节日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我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请同学们翻开书P3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读情况  1.分组出示生字,指名读  翘舌音节生字:传舟  后鼻音节生字:堂统郎饼赏巷  第三组生字:贴宵祭乞巧菊艾  2.去掉拼音,同座互相检查读对了就夸夸他,读错了就帮帮他  3.打乱生字顺序,开火车读  4.我们有哪些传统节日?读读课文,拿出铅笔圈画出来  (1)出示词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  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读一读,猜猜为什么?  (4)出示每一个节日的时间告诉学生,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每个节日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中国人自己的农历时间来过的,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

      齐读)  三、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一)红红火火中国年(春节,正月初一)  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出示词语:春节)  为什么叫春节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  2.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出示第一句话)  3.“贴窗花”  (1)指名读“贴窗花”,一张普通的红纸,可以剪出各种图案  (2)出示各种窗花,你喜欢哪一种窗花?  引导学生观察窗花图案的丰富内涵,知道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  (3)我们来贴窗花,送上自己的祝福指导读“贴窗花”  (4)过年,我们会贴窗花,还会贴什么呢?  (5)一双巧手,贴出美好祝福,更贴出中国人的智慧!(齐读)  4.“放鞭炮”  (1)古人为了把“年”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  指导读“放鞭炮”  (2)鞭炮又叫“爆竹”,诗人王安石有一句诗这样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老师引读: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春节,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呢?和同座说一说  (走亲访友、得压岁钱、吃团圆饭、看春晚等等)  (2)品读词语“人欢笑”  红红火火人欢笑,喜气洋洋人欢笑,团团圆圆人欢笑,其乐融融人欢笑。

        6.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火火,中国年!(齐读第一句)  7.小结: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一天,这一刻,都会一起欢度这个传统节日齐读第一句)  (二)热热闹闹元宵节(正月十五)  1.春节过后十五天,我们迎来第二个传统节日这天我们又会做什么呢?自由读第二句  学生自由表达:看花灯、猜字谜、吃元宵等  2.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啦!出示词语“元宵”  3.吃完元宵,我们去“看花灯”  (1)指导读“看花灯”  (2)花灯可不是只有花的造型,她千姿百态  出示图片:它可以是一匹马,一只凤凰,一条龙、一条鱼,一个财神爷,一个故事,一个擎天柱  小结:中国在变美,花灯也变得更绚丽  (3)看花灯,猜灯谜(出示灯谜:舟、团、宵)  4.“宵”是夜晚的意思,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就是元宵节,它的夜晚最热闹!  (1)出示视频:天南海北的人们是怎样闹元宵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游花灯、舞龙灯、舞狮子、打树花)  (2)这些习俗点亮了元宵节的夜空,人们争相赶来观看指名读第二句)  (3)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元宵节?  元宵节为人们恋恋不忘的春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5.小结:汤圆的馅变得越来越丰富,花灯变得越来越亮丽,不变的是如汤圆般团团圆圆、相亲相爱的家人齐读)  (三)天清地明清明节(4月5日前后)  1.春天里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是“清明节”在这一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自由读第三句  学生交流:去扫墓,在桌子上摆上水果,插上香等  2.出示“祭”:下面的“示”就像一张桌子,也就是祭台;上面的“”表示肉,也就是供品;“”就像一个人的双手祭”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将供品放在祭台上,这就是祭扫  3.我们用这些隆重的仪式来纪念逝去的亲人此时,有一句诗会涌上心头——  出示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齐读)  4.清明这一天我们还会做什么呢?  远足,踏青,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5.品读理解“清明”  6.小结:最美人间四月天,美在这清明的天空,更美在我们陪伴亲人、思念故人的那份真情!  (四)回顾传统节日  1.从正月初一的春节,到正月十五的元宵,再到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日期,伴随着这些习俗传统节日带着祝福、带着智慧,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里!  2.齐读1-3句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生字,仔细观察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全班齐读。

        2.看结构、看比例、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1)看结构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的结构  “贴、敬、转、街”4个字是左右结构,“艾、热”2个字是上下结构,“舟”是独体字,“团”是全包围结构,“闹”是半包围结构  这节课我们学写“贴、敬、转、街”4个左右结构的字,和“舟”这个独体字  (2)看比例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分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发现“贴、敬、转”这3个字左右比较均匀,“街”由三部分组成,三部分都相对均匀  (3)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教师重点指导“街”和“舟”  “街”左中右三部分相对均匀,要写紧凑彳”的第二笔撇在第一笔撇的中间下面起笔,中间“圭”的第三笔横要穿插到“彳”第二笔撇里,“圭”的三横一提保持相等间距,“亍”的第一横与“圭”的第一横一样高,第二横要穿插到“圭”里  “舟”,注意笔顺正确: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横落笔在横中线上,两点与横保持一样的距离,“舟”字字形偏窄长,不要写宽了  (二)练习书写,培养习惯  1.教师范写“街”和“舟”  2.学生先描后写  3.集体讲评,评价指向比例和关键笔画  4.抄写词语“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

        板书设计:2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4月5日前后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  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4月5日前后清明节  (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在元宵节(出示词语:看花灯),在清明节(出示词语:祭扫),多么丰富又热闹的传统节日呀!(齐读课文1-3句)  (三)过完了春天里的三个传统节日,让我们走进夏天和秋天,继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吧!  二、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一)五月初五端午节  1.太阳当空照,夏天光正好农历五月初五,阳气最盛,是驱邪避灾的好日子这一天人们做什么呢?(出示词语:端午节)  2.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出示句子)  学生读一读,自由表达  3.品读“过端午,赛龙舟  (1)(出示图片)说一说:人们怎样赛龙舟?  (2)指导读:赛龙舟  相机点评:龙舟披红绸,握船桨,人们八方来  鼓击春雷,欢声震地,一起加油  惊退万人,衔得锦标,一起欢庆  (3)小结,师生合作:“过端午,赛龙舟  4.品读“粽子艾香满堂飘  (1)过端午,不仅仅是赛龙舟,还可以做什么?  指导读“粽子”、“艾香”。

        相机评价:白白糯米包的粽子!“粽”字米字旁         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红的蜜枣!         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出示艾叶图片         清凉清凉的香气!         醒脑明目的香气!  5.来,品一品粽子,闻一闻艾香,赛一赛龙舟,庆一庆端午!(齐读)  (二)七月初七乞巧节  1.七月七,来乞巧  出示词卡:乞巧指名读:乞求巧艺,乞求智慧  2.看,谁向谁乞巧?(出示图片)  (1)织女的心灵手巧天下闻名!图中这位小姑娘会向织女讨要什么?  (2)指名读“七月七,来乞巧”  相机评价:多么美好的愿望!         多么可爱的愿望!         所有的小姑娘都希望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一起来乞巧吧!  3.除了帮助女孩子获得巧艺,织女还要在七月七这一天,赶去鹊桥会牛郎  (1)(出示图片)一年一度,在喜鹊的帮助下,牛郎织女幸福地团圆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