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文园景观案例分析ppt培训课件.pptx
21页山水文园,——适宜人居的山水名宅,一、基本信息 二、设计理念 1、崇尚传统又立意创新的山水理念 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园林景观分析 1、景观特色 2、俞孔坚生态人文理念的体现,一、基本信息,物业类型:小区 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 容积率:1.36 绿化率:65% 项目位置:北京市 朝阳区 东三环 十里河弘燕路山水文园 开发商:北京力维斯凯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师:温哥华市市长当贝尔为总顾问、俞孔坚负责园林规划、美国JWDA建筑事务所承担室内设计、加拿大爱科索环保工程技术技术公司负责总体的环保工程,社区:社区园林为立体设计,东西落差9米,利用视觉差落创造不同角度景观感受社区设计四栋板楼,其余为叠拼、双拼、独栋别墅,整体社区仅410户,建筑密度27%,容积率1.36,以扣除建筑主体面积来算,包含湖景水系和艺术化石材道路铺装在内,绿化率75% 景观:景观总面积4.89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3.62万平方米,水系总面积1.27万平方米,其中中央湖面接近1万平方米设备系统环保节能,健康舒适。
东西落差9米,具有精雕细琢的立体景观山与水交融,景观与建筑相辉映,创造了非常适宜居住的环境二、设计理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唐代王维建屋于自然山水的“辋川别业”,到明清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城市私宅园林,国人对“山、水”的喜好,自古以来就 溢于言表,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中园林山水不但承载了人们的生活,更表达了主人的志趣而今,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使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蜗居于大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更是对“山与水”有着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怀山水文园正是洞窥了人们这种萦绕梦乡的情感,为迎合现代人的这种心理需求,便提出了崇尚传统、立意创新的山水理念 1、崇尚传统又立意创新的山水理念,山水文园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全面衡量了山水在人居环境中的价值及人的生活方式对环境的要求的同时诠释了一种良好的模式:以山水体系紧密联系了公共区域与较为私密的楼间区域在功能上,将人流聚散的主要场所——入口、社区中心、俱乐部、超市、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建筑集中在山水体系中并且在形式上,建筑与地形紧密结合,使其与景观融为一体这样,人们日常生活所必经或必去之处都串联在山水景观之中,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满足了人的审美情感需求。
总的来说,山水文园的这种理念既合传统,又很现代;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又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感需求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一直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在总体规划上,外围以较封闭的板楼围合为主,内部围绕中心景观湖布置开放式的高层点塔既减少外围环境干扰又使内部美景能为更多的住户来享受每个楼单体形态也因为位置,朝向各自不同一切均以强化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为主,以保证住户最大的景观利益和最佳的居住品质为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除了体现在总体规划上,还体现在“文”、“园”两个字上山水文园定义为山水园林,就既要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所,又要满足人们不同的志趣表达亭台楼阁,或望山,或近水,情趣各不相同;梅兰竹菊,或清雅,或高洁,寓意迥然各异高山流水、春华秋实都是“文人情结”的体现山水文园为了尽可能多元化的提供“个人表达”的载体,户型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摒弃了标准化设计理念和环境的互动成为每个户型的目标在整个园区内,靠近中部景观湖且受外界干扰少的楼座考虑户型面积较大的,周边沿路的户型面积较小对于每个楼座而言,也根据其位置不同给予不同对待从而使人们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户型在园林设计上,空间开阖,步移景异,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也使得人们不同的情感表达能得到满足。
三、园林景观分析,山水文园的园林景观是著 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设计的这里的景观是俞孔坚生态人文理念很好的体现山水文园的景观就是围绕山、水、文、园四个字设计的设计师通过山水体系紧密联系了公共区域与较为私密的楼间区域,依山傍水创造一个优越的景观环境,使得水、石、境、建筑及山体充分融合,构成自然与建筑的巧妙结合1、景观特色,(1)、超大的园林绿化面积,由于我国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缺,大多城市住宅的环境缺山少水,特别是在北方城市,自然资源更显匮乏但是山水文园却在北京繁华的三环地带打造了一个全长达4公里、最适宜人居住的顶级生态居住区,其整体绿化率在北京地区最高在约70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上规划出了约40万平方米左右的园林面积在绿化上惊人的大手笔,是山水文园最大的特色对于居住者而言,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是考量住宅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山水文园的景观设计引山水为元素以表达“文”的精神,力图在紧张高效的的现代生活中为人们提供悠闲地雅趣,是人们可以在这一居住区内轻松自然的回归最适宜人类的生活,(2)凸显自然的景观,方式设计师用山、水、石、景、境等各种景观要素的碰撞、融合,构成了一个贴近自然的景观环境为了体现山水文园的自然山水景观特点,设计者在园内的显著位置设计了一座瀑布跌水大假山,假山采用房山山皮石,模仿自然山水,横纹叠山手法,避巧就拙体现平、正、角、直、拙的黄石特征。
瀑布跌水为一源两路三叠,主水路宽近8m直泻而下,落差达7m,力求表现大瀑布的壮观景象;次水路一波三折,分三层落水,水流方向呈“之”字形分布,丰富了叠水的层次,与主瀑布相互呼应,使水景更加真实自然人工水体的营造(1),人工水体的营造(2),此外, 在水景旁种植雪松、油松、桧柏、垂柳、银杏、栾树、火炬等高大乔木,起到对建筑的遮挡作用,此外,还配以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等色带以及黄刺玫、锦带花、蔷薇等花灌木,软化了山石“干“、“硬“的弱点,并且与山石、瀑布相互衬托,形成山石、瀑布、小溪、绿化为一体的整体景观效果此山水景观的整个区域内包括假山山体、人工湖面以及绿植的种植,构成了自然与建筑的巧妙结合,是“山水文园”景观设计的最大特点景观中的瀑布自山上飞流而下,顺势流入楼前的小河,最后汇入中央湖中,使居住在都市中的人们找到了回归自然的感觉,整体景观表现出自然和谐、清幽淡雅的效果,给人们创造了一个贴近自然的怡人环境贴近自然的住宅入口,原生态的吊索桥,绿意盎然的建筑入口,曲径通幽的石阶,(3)、注重细节处理,为了保正整体景观效果俞孔坚教授精益求精,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以小区内的井盖为例,为避免井盖影响绿地或路面铺装效果,特别订制了不下10种的井盖类型。
如绿地上采用绿色的复合材料井盖,路面上的井盖则根据路面铺装图案进行匹配,有时一个井盖甚至用到三种以上的材料其他如停车场出入口设计了木廊架,将儿童活动场地设在地面出风口之上,把各类商业娱乐设施隐藏在山林中等各种巧妙处理方式,无不为山水文园的景观锦上贴花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部分景观细部处理:,入口处的“守卫”图腾营造了小区特有文化氛围,石料和竹材制的凳子与环境相融合,特制的井盖不影响路面铺装效果(2),特制的井盖不影响路面铺装效果(1),2、俞孔坚生态人文理念的体现,俞孔坚在其演讲——我的“桃花源”梦想上谈到:“我考察了全国100多座城市, 看到的是我们的城市和文化正遭受破坏动人的河流, 被残忍地裁弯取直, 建起了水泥坝和水泥灌底美丽的山林被无知地“ 三通一平”推 掉了, 大片的粮田, 大笔一挥变成了开发区, 然后又被撂荒几乎国内所有的城市都在修建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 在那些气派的城市广场和景观大道的背后, 是肮脏拥挤的小巷和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去年我到杭州讲课, 飞机下降时从1000米左右高空看到, 整个杭州湾的景象一定高楼林立, 丑陋且拥挤不堪, 几乎没有一寸上地是完整的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的“ 天堂”吗?杭州湾是这样, 长江三角洲是这样,珠江三角洲也是这样。
他进而说道:“1997年我开始反对“ 城市化妆运动” 的时候, 人们很吃惊很多人把城市化妆看成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他们是在错误理解城市的现代性, 他们事实上是在用封建的意识和帝国心态来建造一个所谓的现代化城市为什么中国很多城市的广场会出现欧洲巴洛克式的广场, 出现那种一元化的建筑语言, 只有一种图案, 一种对称的格局?我正在推动的是一场建筑、规划、景观的新文化“ 五四” 运动, 一场城市启蒙运动, 其实这是未来必然的一种潮流他推动这场“五四”运动时,提出了一个生态人文理念这个理念他没有具体阐述,但可以从他的一些言论中大体推断出来他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我理想中的城市是一个建立在自然、文化遗产和人的休闲游栖网络上的城市,这个网络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所依赖的生态基础设施,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 桃花源” 可以看出俞孔坚是相当在意自然、文化、人三个要素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的我觉得俞孔坚的生态人文理念可以概括为三点: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传承文化尊重自然就是要尊重山、尊重水、尊重田园、尊重景观在上面我分析的景观特色中都可以看出俞孔坚对自然的尊重,并且不仅要尊重自然,还要营造自然,如其营造的水系,具有田园特色的小品。
可以说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一直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我在前文“设计理念”一节谈到过,在这个设计中,,不管在整体规划方面还是景观细节方面都体现了俞孔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层叠的坡地山景、水榭亭台、高大的古树、田园风格的小品、典雅的图腾柱、文化石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这个设计对文化的传承总的来说,山水文园在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传承文化三个方面都体现了俞孔坚的设计理念——即生态人文理念参考资源: 1、山水文园:北京市四路通园林景观工程 中国风景园林网2、我的“桃花源”梦想 俞孔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