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困生习作指导策略.doc
4页学困生的习作指导策略研究汤敏内容摘要:布卢姆认为: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倾向于把大部分精力花在那些看上去最不需要的好学生身上,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他建议说:“如果老师能用教20%—25%的优秀学生的办法对待其他学生,这个问题就会解决了很明显,“学困生”在学习地位上的转变,学习成绩的改善,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看待他们,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进步他们一旦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会逐渐克服不良的心境关键词言之无物 言之无序 丰富意象 出走社会 回归文本 模仿 个性凸显 竞争评改 阅卷 心理一、作文“学困生”的写作现状通过对“学困生”作文的长期观察,发现他们作文的通病是:1.言之无物言之有物”是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但“学困生”的一个通病就是文章写得干巴巴主要表现在;笼统记叙一件事、一次活动,缺乏具体生动的情节的刻画其原因在于不会观察和思考,脑子里只留下对事物模糊的印象2.内容不实由于“学困生”平时不善于观察和捕捉写作的材料,头脑中积蓄不多,一旦面对作文题就疲于应付,抄袭作文,甚至胡编乱造说假话3.言之无序作文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作文水平是字、词、句、篇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困生”的作文词不达意的情况相当普遍,语句之间脱节、重复,段落层次不清楚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觉察出他们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智力上的缺陷: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思维条理性差4.书写马虎学困生”的书面作业大多字写得不端正,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标点不合要求,总之,书写不认真,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二、“学困生”作文的补救策略针对“学困生”作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切实地、坚持不懈地采取各种有效的举措,帮助他们走出习作的禁区,并以此为基础最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和谐发展一) 丰富儿童的“原始意象”1、 到社会中去所谓“原始意象”,这里指的是儿童接触世界留在心灵中最初的意象一个儿童,如果接触面太窄,在心灵发展的高峰期,意象贫乏,不仅对他今后的心灵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很多学困生更是如此,由于自卑心理,对外界往往采取自我封闭态度,甚至很多家长或者教师过早地将儿童与那些鲜活的世界进行剥离,让他们一头埋进书堆,学作文变成了背诵作文书,依样画葫芦的机械劳动不仅使儿童写不出什么好作文来,还早早枯竭了儿童创作的兴趣和创造的源泉夸美纽斯说,“自然发展一切均从根柢开始,不从别人入手试想,如果儿童没有丰富的原始意象,怎能有丰富的心灵,怎能有鲜活的意动?就好象树木没有良好的根柢,怎能健康地发展,又怎能有丰富的表达?因此,我们要让儿童尤其是学困生在小学阶段充分地动起来,充分地玩耍,充分地接触世界。
一方面增加其对世界的感性认识,从自我封闭状态中走出来,使其体会到平等与尊重,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使儿童在体验中求真实体验可以使孩子们再现生活的场景,把活生生的东西反映在大脑中,形成真实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各种游戏、科学小实验等开放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孩子的习作兴趣,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学困生习作言之无物的困惑2、 回到书本上来(1)挖掘课文习作资源我们的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困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增强了其写作的信心相信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言之无物”的问题将得到改进学困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记忆力、思维力、逻辑性等方面也得到不断培养主要形式有:情节扩展式对文中需要细腻揣摩的地方进行扩写,如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表现等等;课文续写式发挥想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合理的续写;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图文转换式观察课文插图,展开丰富的想像,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相关迁移式即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
如学习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以上形式有些可以当堂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让学困生“说”起来,思维“动”起来,正所谓能说就会写,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机会,让每个学困生都能表现自己,多一些说的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2)在阅读中求内心丰盈对于学困生而言,阅读大量形神兼备、文质兼美的优秀儿童作品,能为他们提供模仿的范文,帮助他们实现素材的积累,情感的迁移励志类图书往往都以大量鲜活生动的例子、为人熟知的名人真事、含义隽永的智慧故事体现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蕴含着人生的哲理、美德的指引等因素,能够陶冶性情、激励心态、鼓舞斗志、唤醒激情、塑造人格的精神熏染活动如:《居里夫人传》、《贝多芬传》、《激励小学生的100个励志故事》等书籍可以帮助学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而科普读物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上来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也智力训练中的最高层次如果让“学困生”阅读一些适于他们的科普类书籍,会帮助他们打开心智之门儿童文学作品即适合儿童阅读,容易被儿童接受的读物,语言更贴近儿童的语言,可以直接成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范本”它能够以最生动的方式存在于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许多学困生对课文不感兴趣,但是对贴近他们生活的儿童文学却兴趣盎然他们阅读儿童文学时既会感到亲切、熟悉,又会眼前一亮,就在他们眼睛闪亮的一瞬间,他们一定能找到某种灵感,或者心里尖叫一声“噢!原来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也能写成文章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梅子涵教授曾在周益民老师的访谈录——《童话推开了教室的门》一文中指出:阅读儿童文学与写作自然是有关系的,是非常整体的,养育的关系,养育一个生命的整体,养育一种心情,一种浪漫,一种从容的状态和安静的心情,养育目光、感觉和天真经常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就有了不断重复经典语言的机会,内心的多次温习与回味,就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他写过《女巫》、《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等许多好看的书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却非常之差,而且还十分厌恶自己的学校偶然的机会,一位康娜太太走进了达尔的学校,每次来的时候,她都拿来一本书大声读给孩子们听,她对书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达尔,一年之后,达尔就变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书虫了 后来他成为英国杰出儿童文学作家、剧作家和短篇小说作家二)教会他们观察和思考针对学困生言之无序的问题,最主要的补救策略是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水平,要教他们学会观察周围生活,学会通过思考,根据作文题目(或文章中心)选择材料,学会动笔前思考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顺序,还要学会过写边思考边有条理地下笔成文的能力。
1)方法在模仿中迁移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到今天,对于作文教学,多种观点认为“张扬个性,放飞心灵”“让孩子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我却认为,对学困生而言,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习作训练中,给学生一个“规矩”,让他们在规矩里成“方圆”我是这样做的,教给学困生们作文的“笨”方法:比如,详细分析例文,模仿例文,鼓励其模仿;教他们列作文提纲,严格按照提纲来作文这些方法很传统,但很有用,这样指导出来的作文也许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也是暂时的我相信,对于有些连段落层次还没弄清楚的学困生而言,创造的基础是模仿2)个性在共性中凸显学困生在模仿中初步了解到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后,如何实现由“千人一面”向“百家争鸣”过渡呢?我认为这个时候仍然要注重教师的指导,但指导的中心将转移到培养思维的独特性上观察一个事物,教师的指导可以先由概括到具体,再由表及里,然后由实到虚,突破外部现象,看到“眼睛后面”的东西,“透视”其内在的含义,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同样的内容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同样的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学困生偶尔会写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如同样写小虾打斗,许多同学描写那种场面的激烈,但有个学困生却将其与人生这个竞技场联系起来,使得文章具有独特的意义。
对于此类创新的思维,我们要予以肯定、激励、推崇,最终实现学困生习作的“百花齐放”三)构建习作评改机制 1、巧妙激发竞争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篇作文完成以后,四人小组内先互相修改,我再收上来打分,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作文总分的前五名这样一来,小组内的作文评改他们做得特别仔细,组内的“写作高手”忙着给学困生提出各种修改意见,“这个句子不通顺,要这样改……”“这些都是废话,全都得删了说得头头是道,学困生们听得也很认真怕给自己组拖后腿,认真地听着从此以后,我就经常开展这样的竞赛活动,为学困生提供学习的机会2、学做阅卷老师最近,我在尝试一个新的做法,让学生学做阅卷老师,一共三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六单元的作文,即第一次阅卷,先把学生的作文发给他本人,然后在他看完自己的作文后将自己的作文向小组前一名成员传递,同时他又看后面一位同学的作文,这样按顺序传看可同时观摩到本小组其他六名同学的作文,这样的好处在于,某个同学在看自己作文的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作文有所了解和比较,便于第二步给相邻的同学打分七单元的作文,即第二次阅卷,这一次有所改变的是作文随机分发,打分时不是独立操作,而是由组长带领全小组同学对随机分发的作文打分,大家共同观摩讨论。
八单元的作文,即第三次阅卷,和第二次一样,但这一次同学们进行打分活动更迅速在这三次活动中,我发现学困生有以下变化:首先他们看到同龄伙伴为自己提出的修改意见以及指出的不足,更加重视和易于接受其次,大多数学困生通过三次体验做阅卷老师,对于怎样的作文能得到高分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四)以作文为依托实施学困生心理,并反过来促进儿童个体作文如果学困生个体作文真的做到了“我手写我心”,那么教师就可以从作文中洞识其心灵世界,发现其矛盾和困惑,以及其他的一些心理状态,并对此展开富有针对性的心理,促进他们心灵的健康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教师们与之打交道的,是自然界中最敏感的东西!那就是小孩的大脑!当你想到大脑时,就要想象这是一株挂着露珠的娇嫩的玫瑰,要做到摘下花朵而不使露珠跌落,需要多么的小心谨慎因此,在以作文以依托对儿童实施心理时,一定要持慎重的态度,将和儿童作文吐露心声结合起来马拉古齐有一首诗,题目是《其实有一百》,开篇即写道:“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以上对学困生作文的探索仅仅是从这“一百”中抽象概括出一些关于他们作文的源与流,以及“流向”的思考,难以对其作出非常全面的论述尽管如此,一缕理性的思考至少可以成为暗夜中的一盏烛台,虽然照不了整个世界,但依然可以供人们秉烛夜游。
以此抛砖引玉,愿更多探索发出的微小光芒汇聚成光的海洋,照耀学困生作文前行之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搞好规划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