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0544282
  • 上传时间:2022-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几点思考=“news_bd”>   高校开设中国文化史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发展及演进的脉络,理解中国文化史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文化产生的背景、基本观点及其研究动态,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增强辨别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因此,对高校所开设的通识课中国文化史的价值结构及育人功能的研究,既是一个价值意义的问题,又是一个授道方式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把握学生学习需要与教化方式相适应性的问题因此,必须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下工夫,使课堂教学能够融知识、情感、意志、社会习俗等诸因素为一体,并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效地发挥中国文化史育人的价值功能   一、坚定弘扬中国文化的教学理念   中国文化史课的教学理念,就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吐〕自古及今,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中国文化史课恰恰是育人的最好课堂教师在授课中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基本知识的讲述上,应该将弘扬中华文化这一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诚实守信、自强不息、质朴勤劳、刚健有为、礼让谦和、重义轻利等固有的民族基本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并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融会其中如在讲述中国历代服饰文化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历代服饰中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图片加以整理,归纳出不同时期服饰的特点,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与当时政治的关系紧密结合如唐朝女性服饰用料轻而薄及其款式的开放性,恰恰反映了唐代女性地位的提升,反映出唐朝政治的开放性而宋朝女性服饰款式小家碧玉的特点,也恰恰反映了宋代政治上的保守性特点这样,在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此外,在讲述中国文化史的典章制度文化、中国文脉的发展、中国思想史的发展等内容均可采取这种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在讲述史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传播文化理念的方法,如果抛开历史事实,纯粹地讲授其理论,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其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授,做到史论结合如果只偏重于史实的讲述,虽然讲清了中国文化从史前社会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过程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学生也能把握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基本内容,明晰中国文化发展的大体脉络,但却很难融会贯通,对中国文化史所独有的特点、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优良传统,以及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等关键性问题很难上升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的高度如果只偏重于史学理论的讲解,从宏观上去探讨价值观、审美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维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而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线索、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面貌的把握,没有把中国优秀的文化理念固化在学生身心中,也是事倍功半因此,在传播中国文化史知识的同时,要时刻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的精髓内化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史论结合,融会贯通,才能通过中国文化史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甄别良荞、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和非历史主义,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二、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学态度   所谓教学态度,就是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

      它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这些都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现象的一种固有的心理倾向这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行为表现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教学质量,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和教学工作的成败   教师在教学中应妥善处理好教学认知、教学情感、教学意向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行为和效果教学态度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全方位的理解,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源于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关系的认识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是本分,科研是生命如果没有科研,教学就只能在教师原有的水平上徘徊,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就不能清楚基本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生动的历史背景,以及知识更新过程中学者所持有的新观点,无法把握中国文化史在历史学科中的地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就无法给学生以启发和激励   因此,必须把中国文化史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夯实自己专业基础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翻阅和查找资料及时解决,而这些问题恰恰就是自己的科研课题,如在中国文化史中讲授科举制度时,了解到了科举制的创建是中国文化中所独有的现象,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多依靠科举制度,但很多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官员中并非都是才子,其中诗文不佳、学问不深的也大有人在。

      那么,科举制度作为文官选拨制度,是不是文学才华和学术能力的考核制度,双方的关系又是如何?科举制与世袭制、恩荫制、军功选拔等选拔官吏的制度又存在怎样的不可或缺的互补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中比比皆是把这些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解决了,慢慢也就掌握了教学和科研的规律,也就能更好地驾驭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从而使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也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三、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中国文化史的教学对象既有历史专业的学生,也有非历史专业的学生,既有文科类的,也有理工科、医学、艺术、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中国文化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同,因而,对当前社会高度信息化的现代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受到冲击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文科类的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史料相对丰富些,应多采用比较、讨论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内容时,通过对比,同样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什么没有像中国一样将文明一直延续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们更懂得尊崇并传承自己的文明和文化,更能增加国人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对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儒家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本主义,道家文化中所崇尚的自然主义以及佛家文化中的超脱思想,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文化及传统思想有了更加深刻清晰认识。

        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案例,通过学生讨论,能够更有效地把握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客观性,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例如,关于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电视剧比较多,但不同作品由于其反应的侧重点不同而又有差异在《至尊红颜》这部作品中,武则天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被艺术加工,其形象几乎与历史不符剧情中,武则天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亲手掐死女儿是真有其事,但不像这部影视作品中所宣传的武则天的女儿是被许盈盈掐死的而另一部剧《武则天》中,所反映的武则天,就比较贴近历史史实通过比较和讨论,能够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中国文化历史课的知识点和重要理论,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确定价值取向和思辨的能力   理科类的学生所掌握的中国文化史知识相对薄弱些,应多采用演示、影像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理工科的学生,在讲述中国文化史时,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兴趣要将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动态知识,就需要在教学手段上下工夫通过演示、影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一个动态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融入历史教学之中,提高学习兴趣如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钱币、中国古典乐器的发展、中国房屋建筑的演变、中国服饰的发展等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交叉使用,图文并茂,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通俗易懂地了解中国古代货币、中国古典乐器、房屋建筑、服饰发展的演变,从直观上再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使其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以疏导,就能够使其深入到中国文化史所涉及的文化价值核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再者,对通识课—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和研究,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参与到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中,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婚姻习俗、节日习俗、各种礼仪等均以各种形式藏于社会生活中,只有走入民间现实生活中,融入现实社会中,才能够更有效地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文化史的丰富性因而,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地考察,依然是中国文化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只有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揭示中国文化史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实用价值,真实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加深对中国文化史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中国文化史课,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是责无旁贷而又任重道远的所以,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结合科研活动,不断总结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性,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永葆青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