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6 老山界[13].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57664027
  • 上传时间:2024-03-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6.4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6 老山界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陆定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应边读边思考,理清记叙的要素,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并背诵精彩的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义1.课前朗读;2.互动讨论;3.设疑探究1.生字词课件;2.课文结构课件;3.段落精读课件2课时一、新课导入在我国湖南省与广东、广西两省的交界处,绵延逶迤着一个被称为南岭的山脉,它是我国华南与中南的分界线,也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南岭是以五岭为代表的,五岭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毛泽东在《七律 长征》中曾诗曰“五岭逶迤腾细浪”,而越城岭就是五岭之一红军长征途中所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是越城岭中的一段,老山界也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老山界二、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领导《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

      1942年8月,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1945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文革”中,遭受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严重迫害1980年3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三、文本链接本文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军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四、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2.明确顺序安排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2)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3.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间地点活动第一天下午傍晚天黑黑夜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学生发言后,明确:地点活动山沟我们偷了个空,跑到前面去瑶民家与瑶民攀谈山脚大家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山腰在山路上露宿山腰半夜里,忽然醒来上山路上继续登山山顶,下山路上下山4.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点题,简介老山界,暗示翻越艰难。

      第二部分(2-32):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第三部分(33):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五、课文精读1.课文写道:“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从文中看,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2.对于这些“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3.面对这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4.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六.揣摩场面描写1)找出最典型的场面描写之”字奇观2)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先写从山下向上望的情景,“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次写走到“之”字拐的路上向下看的情景,“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3)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烘托出红军壮志凌云、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6.揣摩景物描写1)找出最精彩的一段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2)“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描写所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

      3)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有何表达作用?庄严、奇伟用“巨人”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身处的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又暗示了红军的处境艰难4)“闻”突出了什么特点?寂静5)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样写有何妙处?不矛盾这是以声写静,可以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处于山谷,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很低微,但由于寂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作者以形象贴切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觉到的“极远的”“极近的”“极洪大的”“级细切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地描绘出来,并使读者也似乎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以便体会当时的寂静,引起人的种种联想6)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远、近、大、细;比喻、拟人、排比7)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七、板书设计八、文章主题本文真切、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