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年级教材衔接问题说明及教材修订情况介绍.docx
35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校数学 4~6 年级教材连接问题说明 三年级上册教材修订情形介绍 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一试验教材一修订后教材测量时、分、秒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三四边形三测量四有余数的除法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五时、分、秒五倍的熟识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六多位数乘一位数综合与数字编码实践七分数的初步熟识第一单元七长方形和正方形八可能性八分数的初步熟识九数学广角九数学广角实践活动掷一掷十总复习十总复习时、分、秒一、与试验教材的主要区分1. 增加对“1 秒有多长” 的体验,帮忙同学建立1 秒钟的时间观念;2. 增加对时间的估量内容,帮忙同学建立时间观念,并培育同学的估量意识;3. 将主题图的一个情境改成四个情境,为同学学习新知供应更丰富的现实背景;4. 将试验教材的例 2 改成“ 问题解决” ;5. 由于版面缘由,删去了“ 你知道吗” (刻漏)的版块;二、详细编排 熟识时间单位“ 秒” ;秒与分的关系, 1 分=60 秒;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例 1:时间单位间的简洁换算;例 2:问题解决:运算经过的时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三、教学建议 1. 关注同学熟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育同学的时间观念;2. 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留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3.4. 其次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与试验教材的主要区分名师归纳总结 1.将乘船参观“ 鸟岛” 的情境改成乘车去参观“ 世博会” 的情境,增强时代感;第 1 页,共 21 页2.由于版面缘由,将试验教材例3、例 4 合并成例 3,以两个小题的形式显现;-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将试验教材例 5 改成问题解决,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同学估量的意识,并重点 让同学体会依据需要挑选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的重要性;二、详细编排 例 1: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不进位和进位;例 2: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不退位和退位;例 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例 4:问题解决:用估算解决问题,在估算时会挑选合适的单位,体会估量的策略;三、教学建议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学问;第三单元测量2.留意把握好运算教学的要求;3.加强方法指导,培育估算才能;一、与试验教材的主要区分1. 2. 3. 4.除“ 毫米” 的熟识保留试验教材让同学探究发觉的形式外,分米、千米和吨的熟识均 采纳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介绍;增加了用字母表示“ 毫米、分米、千米和吨” 这些计量单位的方法;只是介绍,让学 生知道并不要求同学会用;增加例 3,加强了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增加了例 6 和例 9 两个问题解决; 例 6 通过估量距离的活动, 让同学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育估量的意识和策略;例9 通过派车问题,教学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列表的方法; 5. 删去“ 你知道吗?” (曹冲称象)二、详细编排例 1:熟识毫米,体会毫米产生的意义,建立1 毫米长度观念,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 厘米=10 毫米;例 2:长度单位间的简洁换算;例 3:长度单位间的简洁换算;例 4:熟识千米,千米与米的关系,建立1 千米的长度观念;通过测量等活动体验1 千米的长度;例 5: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例 6:估量长度,表达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培育长度观念;例 7:熟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1吨= 1000 千克;例 8: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例 9:问题解决:用列表的方法,一一列出全部方案;三、教学建议1.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2. 留意让同学积存活动体会,确保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3. 重视同学估测方法的把握,培育估测意识和才能;4. 留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与试验教材的主要区分 1. 加强对运算法就的总结, 在同学小组争论的基础上, 以填空的形式给出运算法就的文 本;2.依据试验过程中老师的建议, 增加“ 三位数加三位数 (不进位)、三位数加两位数 (十 位向百位进)、三位数加三位数(百位向千位进) 、三位减三位(不退位) ” 的例题,削减教学的坡度;3. 4.转变试验教材集中编排 “ 验算” 内容的方式,将加减法的验算在教学运算后分散编排;增加例4,教学“ 问题解决” ,重点强调在解决问题时依据详细情形敏捷挑选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详细编排 1. 加法;例 1: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 ;例 2:三位数加两位数(十位向百位进) ,三位数加三位数(百位向千位进) ;小组争论,总结加法运算法就;例 3:三位加三位(两次连续进位) ;加法的验算(交换加数) ;减法;2.例 1: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 ;例 2:三位数减两位数(连续退位) ;小组争论,总结减法运算法就; 例 3: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 法验算);0 的连续退位减);减法验算(被减数减差、用加例 4:问题解决:体会什么情形下需要精算或估算,依据实际问题敏捷挑选运算策略;三、教学建议 1. 关注前后学问的联系,让同学在迁移类推中自己探究完成运算任务; 2. 重视错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3. 留意培育验算的习惯;4. 留意算理,对运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第五单元 倍的熟识 一、与试验教材的主要区分1. 2.依据试验过程中老师的建议, 将试验教材分散编排在二年级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 倍”的学问集中编排;例 2 和例 3 都是教学问题解决,在解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学画示意图和画线段图的解题策略;二、详细编排 例 1: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倍的含义 例 2:问题解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画示意图的策略;例 3:问题解决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画线段图的策略;三、教学建议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重视意义懂得,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2. 重视方法指导,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才能;3. 重视主体参加,培育几何直观;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与试验教材的主要区分1. 依据课标要求,增加“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 ” ;2. 将试验教材口算乘法中的例 2 移到笔算乘法作为例 7,教学问题解决;3. 加强对运算法就的总结, 在同学小组争论的基础上, 以填空的形式给出运算法就的文本;4.5. 6. 7.依据试验过程中老师的建议,将试验教材例4“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 的例题放到“ 做一做” 中,以便同学迁移类推解决问题;增加说明“ 在乘法,乘数也叫做因数; ”例 2 在教学“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 时,增加了小棒图帮忙同学懂得算理;例 7、例 8 和例 9 都是教学问题解决;例7 是通过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同学体会不同的解题策略; 例 8 和例 9 是利用画示意图和画线段图的解题策略,解决归一和归总的实际问题;二、详细编排1. 口算乘法;例 1: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例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进位) ;2. 笔算乘法;例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写法;懂得竖式中每步计算的含义;例 2: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个位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例 3: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小组争论,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运算法就;例 4:有关 0 的乘法;例 5:三位数中间有 0 的乘法;例 6:三位数末尾有 0 的乘法;例 7:问题解决:估算的策略; (估大或估小)例 8:问题解决:归一;例 9:问题解决:归总;三、教学建议1. 引导同学采纳独立摸索与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受探究运算方法的过程;2. 留意各种运算方法的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培育同学依据实际情形的需要挑选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才能;3. 要重视基础学问的教学,保证肯定的训练量;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由试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改编而成;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留意加强同学的自主探究、体验和沟通,在实践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积存活动体会;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一、与试验教材的主要区分1. 2. 3.依据《课标( 2022 年版)》将试验教材第三单元“ 四边形” 中“ 平行四边形的熟识”内容删去;依据试验过程中老师的建议,将“ 四边形的分类” 删去;增加“ 长、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和特点” 的内容,在一年级熟识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熟识长、正方形,为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做预备;4. 增加例 5,教学问题解决,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二、详细编排 例 1:熟识四边形;例 2:对长、正方形概念和特点的进一步熟识,给出边的名称;例 3:熟识周长;例 4: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运算方法,总结周长公式;例 5:问题解决:如何铺拼正方形,使周长最短;画图的策略;三、教学建议 1. 关注同学的生活体会,留意所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2. 留意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3. 明白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熟识一、与试验教材的主要区分1. 在引出分数概念时,加强直观性和操作性;除保留原先的月饼的1 和 21 外,增加了图 4形的素材,一个圆的1 和一张长方形纸的 31 ;52. 增加第 3 小节“ 分数的简洁应用”,通过剪一剪、分一分、涂一涂等多种操作活动,帮忙同学懂得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时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在加深同学对分数 意义的懂得的同时,为五年级正式教学分数作预备;3. 在第 3 小节中增加例 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的问题解决,让同学利用 已有的学问——分数的意义和除法,及画图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培育了同学 问题解决的才能,而且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懂得,为五年级 正式教学“ 分数的乘法” 做了铺垫;二、详细编排 1. 分数的初步熟识;例 1:熟识几分之一;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例 2:用不同的方式体会几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