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山纪行导游词.docx
3页阿里山纪行导游词 各位游客: 欢迎来到阿里山,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阿里山的美景吧 假如说,玉山是台湾人眼里自我惕励的圣山,那么平易近人、凸显着异国风情的阿里山,就是外人眼中台湾的代名词仅仅今年3月,面积1,400公顷的阿里山森林游乐区,涌进了近80万名内外游客,外客有些人惊艳、有些人失落,而我们面对此情此景,则有着一样复杂的情绪 阿里山五奇──日出、云海、晚霞、森林、高山火车──名闻遐迩,然而,属于自然景观的前三奇,能够千年不变,但森林和火车即使造就了阿里山的漂亮,却也制造了忧愁 阿里山土生土长的作家陈月霞,感叹故乡多舛的命运:从茂盛的原始林,到机械蒸腾的伐木战场,到樱花净美的人间情境,到人去楼空的萧条没落,再到钢筋水泥的观光俗艳,真可谓沧海桑田,瞬息万变! 阿里山的开发由林业始,也因林业开发而打造了高山铁路这条开通已近百年的阿里山森铁,堪称是送往迎来、纵横阿里山的灵魂,但终年以来却有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不曾得到应有的珍视 跟着这条年近百岁的森铁轨迹往上探询,也就踏出了重新看见阿里山的第一步 对很多现今4060岁的台湾人来说,一张二十多名孩童手牵手围绕神木的照片,仍然深植脑海,可惜1998年6月底,神木被放倒成数节枯木、弃置路旁以后,火车已过站不停。
曾经雄霸阿里山的神木,是棵高达53公尺、直径6.3公尺、树龄3,000岁的台湾红桧,日治时期被负责调查阿里山的日籍技师小笠原富二郎发觉其后虽经雷击、火烧,树心甚至已被腐蚀一空,却仍然屹立在阿里山海拔2,182公尺处 1953年台湾仍处威权时代,逢迎风气弥漫,林管处官员在它身旁立碑刻写神木颂,向当初67岁的蒋公祝寿,喻其寿比千年神木不料,很快神木却遭雷劈打,起火燃烧今后神木即逐步凋萎,原来尚见绿叶的顶稍,逐步了无生机 1961年,林管处于树上钉木填土,栽植苗木,期望阿里山神木能回春,但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那天早上,这棵亘古以来一直屹立的神木终究不敌岁月摧残,在倾盆豪雨中轰然折倒一年后,林务局在安全考量下,决定将剩下的树干也放倒阿里山神木今后得以安息,也才真正从大家心中倒下 经过约4小时的车程,火车最终停在森铁根本的终点──阿里山站一下火车,走进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传说中「壮如山,美如水」的邹族俊男美女,即以热情的歌舞迎宾 即使,邹族并非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中的住民,但为了符合外人对于阿里山的想像和期待,林管处免不了要以「高山青」为蓝图,打造阿里山的人文景致原本在观光萧条的那些年早已停摆的邹族歌舞,去年在林管处、阿管处举行选拔赛后,取得冠军的队伍,取得在森林游乐区的入口演出机会。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首高山青几乎已成了阿里山之歌 高山青是1950年台湾出品的第一部一般话剧情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专题曲,曲调一说改编自邹族民谣,一说是出自名作曲家邓禹平、周蓝萍之手,原唱人是该片的女主角张茜西,以后经邓丽君不停翻唱,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很多大陆人全部是经过这首歌认识阿里山,认识台湾不过据当地人透露,因为阿里山幽深的密林难以采光取景,这部电影其实是在花区拍摄,演员也多是阿美族人 以上是xxxx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