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3.9 劝学(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6854651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劝学 第3课时学习目标 1.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重点难点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等词义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3.背诵全文方 法内容部分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 研读第四自然段    1.解释加点词语风雨兴(    )焉      而(    )神明自得故不积跬步(    )   ,无以(    )至千里锲( )而(    )舍之       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 )之(    )利,筋骨之(    )强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    )心一( )也       蟹六跪而(    )二螯    用(    )心躁也    2.文段分析、思考:① 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 ② 在本段中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说明的?     3.背诵课文。

      三、应用部分(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展示、评价) 课堂小结课文一开头提出“ ”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 ,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 ,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 ,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而是运用 和 的方法,人们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劝学》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作者将珠串璧连的比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溶为一体,契合无间,达到交相辉映的地步文章中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章的主旨,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全篇语言精炼有力,干净利落,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四、巩固部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阅、点评、追踪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绳(zhòng)      槁暴(pù)        须臾(yú)         闻者彰(zhāng)    B.靛青(dìng)       舟楫(jí)       蛟龙(jiāo)       跂而望(qì)    C.跬步(kuī)        蚯蚓(yǐn)      蛇鳝(shàn)       驽马(nù)    D.可镂(loù)        骐骥(jì)       爪牙(zhǎo)       锲而不舍(qiè)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虽有槁暴(晒)                    (2)輮以为轮(使……弯曲)    (3)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5)非利足也(走路)    (6)筋骨之强(强壮)    (7)而致千里(送达)    (8)而绝江河(隔断)    (9)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10)而闻者彰(清楚)    (11)劝学(勉励) A.⑴⑵⑷⑸⑹   B. ⑵⑶⑹⑼⑽   C. ⑴⑷⑸⑺⑾   D. ⑹⑻⑼⑽⑾3.根据古今词义变化的特点,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曹操自江陵顺江东下   ②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③丈夫不耕   ④能谤讥于市朝   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⑥宿将爪牙,若李广   ⑦宫女左右莫不私王   ⑧牺牲玉帛   ⑨金就砺则利   ⑩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          B.①/②③⑤⑨/⑧⑩/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⑧⑩/⑦⑨          D.①②/③⑨/⑧⑩/④⑥/⑤⑦4.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B.善假于物也/于是余有叹焉    C.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5.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金就砺则利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輮以为轮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对下面虚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④吾尝题乎是    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⑦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A.①④/②⑤⑥⑦/③                     B. ①③④/②⑥/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③④/②⑤⑥⑦7.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⑤劝学    A.尽            消失              快           功绩              劝说    B.到达         隔断              猛烈       功劳              勉励    C.到达         横渡              强           成绩              勉励    D.得到         渡过              锐利       成绩              鼓励8.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国古代的有关“劝学”的佳句1、三更灯火五更鸡,                          黑发不知勤学早,                   唐•颜真卿《劝学》) 2、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3、 盛年不再来,                          及时当勉励,                      (晋•陶渊明《杂诗》)       4、劝君莫惜金缕衣,                     有花堪折直须折,                     (《金缕衣》) 答案第三课时一、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二、1.解释加点词语    风雨兴(起、兴起)焉       而(连词,表顺承)神明自得    故不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    锲而(连词,表假设)舍之       金石可镂(雕刻 )    蚓无爪牙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利,筋骨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强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食埃土,下(名词用作动词,向下)饮黄泉,    用(由于、因为)心一也       蟹六跪而(连词,表并列 )二螯    用(由于、因为)心躁也    2.文段分析、思考:    ①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②在本段中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说明的?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三、 “学不可以已”重大的意义,重大的作用,方法和态度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四、  1.A    分析:B项中“靛”读“diàn”;C项中“跬”读“kuǐ”,“驽”读“nú”;D项中“镂”读“lòu”    2.A    分析:③句中“跂”义为“提起脚后跟”,⑦句中“致”义为“到达”,⑧句中“绝”义为“横渡”    3.B    分析:用排除法先确定①句中“江”为词义扩大,再推断②③⑤⑨均为词义缩小,即可得出答案    4.C    分析:此项中的两个“则”均为表顺承的连词    5.A    分析:B项中“有”通“又”,C项中“輮”通“煣”,D项中“生”通“性”    6.D    分析:①③④相当于“于”介词,其他为语气助词。

          7.C    8.C    分析:A项中“水”名词动用;B项中“日”名词作状语;D项“上”“下”名词作状语教师或学生课堂随笔、后记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