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教育学 靳玉乐 教案2.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51280747
  • 上传时间:2024-0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教育学 靳玉乐 教案2现代教育学 靳玉乐 教案2朱永新千字文20230310(周三) 中国大学网:李晓燕 现代教育学 靳玉乐 教案2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开展 一、教育的起 〔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人的教育与动物“教育”的区别 所谓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尽管人也有自然的生物本能,但是人之所以需要教育不是直接产生于生物本能,而是产生与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社会延续、开展的需要 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历类化,并将类经历积累起来向别人传递的才能而人类教育传递的正是人类社会共同积累的类经历,不只是个体的直接经历 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不但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环境的经历,而且还培养了人进一步改造环境,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开展的才能 〔二〕关于教育起的争论 1、生物学起论 2、心理学起论 3、劳动起论 4、超生物经历的交流与传递 5、交往起说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教育原理中一个最具历史感的问题 二、古代的教育形态 三、近代的教育形态 四、现代的教育形态 五、当代的教育形态 第二节 学校的产生与开展 一、学校的产生与开展   〔一〕1、学校的产生,一般认为,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社会消费程度的进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别离,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到达了一定的程度,国家机器的产生等。

        2、学校的开展,从古代学校、近现代学校及至将来的学校的阶段,不同的时期学校的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学校教育活动   1、 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动力系统、工作系统、监控系统   〔1〕动力系统学校教育活动的动力来主要由需要、动机和目的等构成,其中   需要是教育活动进展的原动力从长远观点看,需要和动机只有转化为目的,才能维持长久的活动因此,教育活动重要的动力来还是教育目的   〔2〕工作系统工作系统是教育活动运行的主体局部,它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一一施教者、请教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展开的过程   〔3〕监控系统一是请教者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对自己学习行为的监控;一是施教者以教育目的为准绳对请教者学习行为的监控、评价,通过负反应,调节教育活动的方向、方式,保证教育活动严格按照教育目的进展 〔三〕学校教育文化   1、学校文化的含义   〔1〕一般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从其构成上来说,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2、学校文化的特点   〔1〕学校文化是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的无形的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   〔3〕学校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   〔4〕学校文化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   3、学校文化的功能   〔1〕导向作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在详细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推动学生   为把他们自身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促使老师职工自觉地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教育任务,把详细的奋斗目的、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那么,内化成为广阔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2〕约束作用:校园文化约束作用表现为校园文化使信念、价值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一发生,即可得到积极的响应,形成一种行为标准来制约人们的行为,以此弥补规章制度的缺乏   〔3〕凝聚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使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一种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宏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鼓励作用:好的学校文化气氛,往往能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鼓励环境和鼓励机制,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自觉行为,化外部动力为内在动力;鼓励教职员工为实现自身价值和学校开展而勇于牺牲、乐于奉献 〔四〕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1、学校应享有的权利   2、学校应履行的义务 二、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开展 〔一〕学制的内涵   1、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为学制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详细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简述现代学制的开展阶段   西方现代学制的开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形成时期、深化开展阶段   1、初始阶段   〔1〕各国虽然都有一些普及义务教育法令问世,规定施行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并公布了有关的法律,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普遍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

        〔2〕这一时期的教育既不正规,又不系统,学校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规教育   2、形成时期   〔1〕教育的制度化在很多方面显露了出来各国有关教育的法规更为明确详细,义务教育的年限也进一步延长   〔2〕这一阶段的教育开场摆脱宗教的控制,更进一步地向符合社会实际和就业需要的实用、功利的方向开展,职业教育的范围扩大,种类增多   〔3〕西方各主要国家在这一时期都先后确立起了自己的学制系统,并由此出现了三种在当代仍富有代表性的“双轨制、单轨制及介于两者中间的分支制”的学制系统   3、深化开展阶段   〔1〕欧洲的高等教育形成了独特的“二元制”   〔2〕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各国虽尚未跳出一直在双轨制与单轨制中间彷徨的框架 〔三〕学制的将来的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早,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正确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开展继续教育 〔四〕 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   1.义务教育的含义   〔1〕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迫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承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有两个根本的特性:普遍性和强迫性普遍性是指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适龄儿童,不分民族、种族、社会地位和贫富贵贱;不分男女性别,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无条件享受和履行义务教育强迫性是指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必须承受的教育,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表达的是国家的意志,保证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因此,强迫性是义务教育的另一特性   2.终身教育的含义   〔1〕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   〔2〕“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将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 ”,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方向开展 ” 第三节 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开展 通过本章对中外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透视出他们之间的前后联络或渊关系,即把握住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可以借鉴有关的思想,从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并用其中相关的教育思想反思当今的教育改革理论 教育的历史演进大致可两条线索可以追寻,一是教育理论,尤其是制度的变迁;二是教育思想的开展。

      因此本章将教育思想作为一个专章阐述 一、古代教育思想火花的闪现 孔子:《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柏拉图〔Platon,427-347〕的教育思想记录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中 儒家思孟学派:《学记》最早的教育的专门性论著: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预时孙摩、善喻、道而弗牵,开而弗达 昆体良(M.F.Quintilianus,35-96):《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的专门性论著 特点:论文形式、停留于经历描绘、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p ,没有形成完好的体系,处于萌芽阶段 二、近代早期教育思想的开展 以西方为主,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人性代替神性,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建筑出现了曲线,《巴黎圣母院》是人性高于神性的表达达芬奇把人而不是神放到画面的中央,占了四分之三的画面,在那个时候需要一种勇气哈姆雷特“人是万物的灵长,人是世界的精华”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重要里程碑 卢梭:《爱弥儿》反对封建教育,启蒙思想家 康德:1776年开场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裴斯塔洛奇 特点:符合人性的就是自然的,尊重人尊重儿童。

      自然的教育主张早期的人文 二、近代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 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通常认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根底之上,把道德 论建立在伦理学的根底之上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多方面的兴趣、〔教学〕、品德的道德力量后人称为传统教育学 特点:成为独立学科从现象描绘过度到理论说明开场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阐述教学问题但根本论证方法不是依靠与自然现象相类比,就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科学性很有限 三、现代教育思想的开展   本章首先对“现代”的概念做了界定,以使对教育思想的选取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章按中外分两点:   第一点: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介绍从夸美纽斯泛制智教育到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的十一类教育思想;   第二点: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包括从蔡元培等资产阶级民主____派教育思想到素质教育思想六类 一、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一〕泛智教育思想   1.泛智教育思想的涵义:一是所有的人在一定的年龄阶段都应该承受教育二是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宗教的、社会的、世俗的,所有的科目都应教给儿童   2.论班级授课制   〔1〕涵义:就是学生组成班级,由一位老师面向班级授课,不进展个别指导教学。

        〔2〕影响:符合资本开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普及教育的需要,大大加强了学校工作第 页 共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