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达技巧(概括).ppt
22页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表达技巧1 抒情手法2 描写手法3 修辞手法4 篇章结构抒情手法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3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4 用典抒情描写手法1、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 形象 2、衬托(烘托):正衬 反衬 反衬: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 4、动静结合 5、白描(朴素简练笔墨,不加烘托雕饰、烘托,如实 勾勒人事景物的情态画面) 6、细节描写(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使人物形象 丰满、生动、鲜明) 7、侧面描写 A、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B、对面写法: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C、观察角度:俯视、仰视、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田园乐• 写景手法:衬托渲染 层次安排 运用 修辞 联想想象 • 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 合 近景远景 • 动静结合 明暗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 合 工笔细描 •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表现手法1、象征/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用典故/ 2、情与景关系: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 3、衬托: 烘托渲染:景物环境描写突出形象 特别是反衬——以动衬静 、以乐景衬哀情 4、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 6、对比 7、比兴 7、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田园乐01、比兴 02、比喻 03、拟人 04、对偶 05、对比 06、用典 07、双关:谐音双关 08、夸张 09、叠字 10、互文 11、反问 设问 12、反语修辞手法•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问: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 答: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 征)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高 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 的操守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 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 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 一手法的?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 法? 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 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题分析1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孤独寂寞(步骤三)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明确:A借景抒情B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 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断肠人。
C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 游子思乡念家的伤感之情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例题分析2除 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A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思归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B“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氛围的凄凉清冷和诗人心境的凄凉,使 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切动人第三句采用曲写 / 侧面虚写的写法 (步骤一)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 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这样写 ,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步骤三)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例题 分析 3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写“寒灯”有何作用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写出了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 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例题 分析 4雨后池上 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比喻。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 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 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 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 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 的雨后池塘春景图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例题 分析 5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答案要点:A、a.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绘形绘色 b.以 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B、渲染了悠闲恬淡的 静谧气氛.答案要点:闲适恬静乐于归隐写景例题 分析 61 宿甘露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注:①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银山:江中巨浪巩固练习11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感 受最深的一点作出分析。
解析1:a虚实结合b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 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 ,让人觉得如临万壑深渊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 虚写,c却给了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 艺术境界之中解析2:a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b塑造 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c为了领略那银山般浪涛的 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的气势,索性打开窗 子放长江入室,以涤荡心胸2 诗题为“宿甘露僧舍”,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 寺院的建筑或历史,诗中更没有一点儿佛教所倡导 的清静淡泊、超脱尘世的意味,作者的真实意图在 哪?解析:以甘露寺所处之地为立足点,借以展现祖国 江山的辽阔,尤其是长江的雄伟,同时抒发了作者 豪迈、进取的胸怀3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 意吗?请作简要分析解析: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 江河的壮举,充分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2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此诗写作背景:作者坐王叔文党祸被贬永州 十年后入京,复外放至更偏远的柳州1 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 明解析:承下启下意转迷”上承第一句,“春半 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物与境之间起 了结合作用。
巩固练习22 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 觉?解析: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a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 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b二是自己再次被贬 ,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 感觉如秋天一般3 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 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解析:三、四两句描写了阳春季节花飞叶落莺乱啼的“ 境”,正因为满庭的残花落叶、莺啼,触动作者的情思 ,让作者心意凄迷怅惘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 境的写照,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 倍觉莺啼之乱[双调] 清江引 · 咏梅 贯云石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巩固练习3(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 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写一简明赏 析文字解析:“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 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特点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以 景衬梅,从侧面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冰清玉洁之秀。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 要分析解析:(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相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 香而不媚众的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 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 风的,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