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学校”与“学校+专业”不同志愿填报模式解读.doc
7页更多高考政策信息天天象上高考季:“专业 +学校”与“学校 +专业”不同志愿填报模式解读2016 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方案, 2017 年山东高考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自2020 年起,山东将采用“专业 ( 类 )+ 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据悉,山东、浙江等多个省市都采取了“专业 +学校”志愿填报方式,高考志愿填报改革“大动干戈”,“专业 +学校”新志愿填报模式让不少考生内心惶惶,新报考模式有何特点?如何填报志愿,增加自己录取机会?新报考模式有何好处?种种疑惑,一线名师为你权威解读 ~“专业 +学校”报考模式填报方式先选专业,后选学校在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按“专业 +学校”填报志愿考生在选报“专业 +学校”志愿时,自己的选考科目与高校要求的选考科目至少需有 1 门一致方可报考在高职提前招生中, 考生可以报考多所高校, 一档多投; 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的,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 1 所录取高校适用省市山东省、浙江省、台湾、北京填报范例类型 1: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 ( 类)山东大学 物理山东大学 化学山东大学 数学类型 2: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 ( 类 )物理 北京大学物理 清华大学物理 山东大学类型 3:不同高校不同专业 ( 类)山东大学 物理北京大学 化学清华大学 数学模式解读1.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 3 门,并在招生 2 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 1 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 ( 类) 。
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2. 高校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3. 考生志愿由“专业 +学校”组成4. 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学校 +专业”报考模式录取方式先选学校,后选专业录取时会先根据考生所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 对所报专业逐步录取, 若均未被录取,且服从调剂,则继续到第二志愿学校进行录取在实际报考中,考生可以选择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进行报考学校 +专业”报考模式下存在服从专业调剂,但考生往往因为调剂问题,选择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填报范例大学 专业平行志愿 A 山东大学 数学服从专业调剂 物理化学录取流程志愿录取开山东大能否被是接收被录否是能否被是下一志否被录取山东大愿学校否是否 能否被服从调否是“专业 +学校”“学校 +专业”报考模式区别解读专业 +学校 学校 +专业 模式影响调剂没有调剂可以选择调剂, 但存理论上,如果考生被录取,进入了填报的专业,就问题在平行志愿中退档不存在退档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录取和被调剂这两种情机会但是,如果考生的身体条件不适合报考的专况业在开学时会成为一考生大难题,调剂专业还是退档 ?报考先选专业,先选学校, 后选专业“专业 +学校”的新报考模式能让考生拥有更多的模式后选学校自主选择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与此同时容易造成学校的冷门专业没有人报,热门专业报的人比较多。
过去学校专业调剂这一选择不再存在了,最后会造成高校个别专业没有人报,甚至是学校重点学科录取 录取不分批模式 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录取时会先根据考生所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对所报专业逐步录取, 若均未被录取,且服从调剂,则继续到第二志愿学校进行录取“专业 +学校”新志愿填报模式让不少考生内心惶惶,考生也需要对新模式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才报考志愿时做到心中有数!适用 浙江、山东、 中国大部分省市 新模式志愿填报为探索高校招生提供了新的思路省市 北京新模式的利弊解读:利端1. 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权2. 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以专业为导向填报志愿弊端1. 取消调剂导致的录取问题2. 减少了学生的机会3. 冷热门专业差距更明显“专业 +学校”模式范例分析一、台湾本科“专业 +志愿”模式“专业 +志愿”的模式类似于当前台湾高校在大陆地区的录取模式,大陆考生在台湾院校报考中最多可以报考 46 个志愿,一个专业就代表一个志愿例如一所国立高校最多允许报考 2 个专业,假设我们报考了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的 A 专业和 B 专业,这就已经在 46 个志愿中占据了 2 个志愿名额,我们可以从 20 所院校中一共选择 46 个专业,也可能从 40 所学校中一共选择 46 个专业,不管从几所学校中总共选择了 46 个专业,都是符合报考政策要求的。
但是台湾报考不同于北京专科报考的是最终的录取方式,北京专科报考录取结果发布后最后学生只能被录取到一所学校中去,没有其他选择机会,台湾的录取结果发布分为两次:预录取和正式录取第一次预录取结果发布形式为:学生在哪些学校中是“备录取”资格,哪个学校是“正录取”资格,学生备录的学校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但取得正录取资格的学校只能有一所这种录取方式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录取机会二、北京专科“专业 +志愿”模式北京专科实行“专业 +高校”已经很多年了在这种录取方式下,每个考生最多可以选择二十个“专业 +高校”,而且该方式实行的是真正的大平行也就是投档即录取的方式由于专科报考中,学生对专业的要求往往高于对学校的要求,即学生更看重的是专业因此,这种方式对于专科报考非常合适但是,对于本科学生,特别是准备报考名牌大学的学生,就会比较纠结每次报考都可能是一次“赌博”按照之前的方式,如果北大和清华一共招收 50 人,你的名次是第 45 名你只要把北大清华都报上,再填写上服从调剂,就可以被录取了如果按照“专业 +学校”录取方式,假设可以填报 30 个志愿 ( 根据原来 5 个学校,每个学校 6 个专业 ) ,你选择了 10 个北大、 10 个清华、 10 个其它学校的专业,你依然有落榜的风险。
如果排名比你高的 44 个学生中,有 30 个考生选择了和你相同的专业和学校,你落榜的风险非常大了因此,在本科录取中,允许报考多少个学校就会成为设置的一大难题关于天天象上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团队 :由高考招生办老师、知名高考专家、数据分析师、高考志愿规划师等组成核心成员:王涛北京市特级语文教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特聘专家;全国中高考命题评价小组作文组组长;国内最早实践翻转课堂的实践型专家;中国教师慕课学院特聘专家;国家培训专家;京华名师新课堂研究中心主任;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多年高考把关和报考经验对于高考备考、高考志愿政策解读具有丰富经验;成功培养多名高考状元郭建民特聘高考专家,北京大学招生顾问、哈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着名高考志愿专家,高考指导专家,省优秀班主任,宝清二高名义校长在学习方法、心理调试、填报志愿方面发表文章 200 多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东北师大历史系特聘教授,心理系客座教师,青少年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知名高考指导专家,全国第一位走上《东方名家》的中学老师讲座 330 分钟,武汉全国历史年会暨新课程高考研讨会主讲专家高维森三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五年升学规划从业经验;善于利用数据对考生进行排名分析;每年主讲大中型讲座 70 余场;执笔撰写了《北京高考志愿模式改革前后的总体变化》系列文章,发表于人民网,并被多家媒体转载;善于帮助考生合理定位,从自主招生开始帮助考生做好升学规划。
杜嘉毕业于 211 理工类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四年技术行业工作背景;五年升学规划从业经验;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志愿填报均有深入研究;每年主讲大中型讲座百余场;善于沟通,耐心细致;学生遍及清华 、浙大、北航、东南、西电等各地知名院校了解更多请访问:高考志愿填报专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