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寄答京友详注翻译教师演示版模板.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57609602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6.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寄答京友 李贽“才难,【人才难得】不其然乎?”【不是这样吗?其然:这样,那样】人才难得,不是这样的吗?【《论语泰伯》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 治 ( 安定) 武王曰:‘予有乱臣 (能治理天下的臣子 乱:治理)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今人尽知才难,尽能言才难,然竟不知才之难【不知人才发现之难】,才到面前竟不知爱,幸而知爱,竟不见有 若已有者 ,不见有喜称扬 不啻【不啻( ch ì):①不仅,不止②无异于,如同③只有,不过④不如,比不上】 若自其口出者,【竟不见对待人才之有才像自己之有才一样, 对待人才像自己培养的一样】如孔北海之荐祢正平,【《后汉书·祢 mí衡传》记载:“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喜欢为学,博览群书建安年间,献帝在许昌建都,累次迁升到“将作大匠” (官名,到汉朝时已无实权)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 因此总是写奏章讽刺他 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山阳郡守郗虑,1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

      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 ,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孔融被害孔融和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yǔ、应玚 chàng 、刘桢,并称建安七子 其余六子皆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 为操所害平原祢衡,字正平,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 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 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 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于是结为好友随后孔融写奏疏推荐祢衡,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他曹操想召见他,但他老是骂曹操曹操怀恨在心但祢衡的才华很出名,不想杀他,于是派人把他送给荆州刘表,他又侮谩刘表刘表也不能容他,因为江夏太守黄祖性子急,便把祢衡送给了黄祖最后被黄祖所害,死时候才二十六岁】 跣足【 xi ǎn zú赤脚,光着脚】救杨彪也何也?以其非真惜才也;虽惜才,亦以惜才之名好,以名好故而惜之耳则又安望其能若己有、 不啻若口出如孔北海然也?呜呼!吾无望之矣!杨彪【建安元年,天子新迁都许,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2得宴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时,袁术僭乱,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将作大匠孔融闻之, 不及朝服,往见操曰:“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

      ,, ”操不得已,遂理出彪】当下人们全都知道人才难得, 全都会说人才难得,然而终究是不知道发现人才之难, 人才到了面前尽然不知道爱惜,侥幸懂得爱惜,最终也不见(他们对待人才) 想自己拥有才能一样, 不见他们称赞(人才)不止是像自己说出(赞扬的话)一样,就像孔北海举荐祢正平、 跣足救杨彪是一样的 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不是真的爱惜人才; 即使爱惜人才,也是因为“珍惜人才”的名声好听,因为名声好所以才珍惜他们啊 那么又怎么能期待他们 (对待人才)就像自己有才一样、 (称赞人才)不止像说出口的称赞的话,就像孔北海这样的呢? 天啊!我已经对这没有期待了!举春秋之天下,无有一人能惜圣人【孔子】之才者,故圣人【 指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物此指孔子】特发此叹【指人才难得的感叹】 ,而深羡于唐、虞之隆也【 唐尧(尧封于唐,故曰唐尧) 、3虞舜(其先人国号“虞” ,故称虞舜)对人才的重视隆,尊重,尊崇(人才) 】然则才固难矣【既然这样,那么(可见)人才确实难得啊!】,犹时时有之【却还是时常出现的】;而惜才者则千古未见其人焉 孔子惜才矣, 又知人之才矣,而不当其位【 不在其位,指没作官,无用人权力】入齐而知晏平仲【即晏子。

      春秋时齐国的贤大夫《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居郑而知郑子产全天下,没有一个人是能爱惜孔子的才能的,所以孔子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并深深羡慕尧、 舜时期的盛世人才固然难得,但也是经常有的;可是爱惜人才的人确实千古未见这样的人啊 孔子爱惜人才,优质人的才能,但他不担当高位在齐国就知道晏平仲,在郑国就知道公孙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春秋时郑国的贤相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 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 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4信息的场所, 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 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闻吴有季子,直往观其葬【 季子: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有贤名,寿梦欲立之,辞不受,封于延陵,因号延陵季子葬:坟墓 】,其惜才也如此,使其得志,肯使之湮灭而不见哉!然则孔子叹“才难”, 非直【不仅】叹才难【人才难得】 也,直【只,只是可意译为“更是” 】叹惜才者【爱惜人才的人】之难【难得】也。

      听说误国有季子就径直过去观其葬, 他如此爱惜人才,假使他实现了他的志向, 可能让人才埋没看不见吗?那么孔子感叹“人才难得” ,并非真的感叹人才难得,仅仅是感叹发现人才之难啊夫才有巨细,巨才方可称才也有巨才矣,而肯任事者【以事任之者 →委有才者以重任的人 】尤难【更加难得】既有大才,又能不避祸害,身当其任,勇以行之,而不得一第【不得第,不能中举或考中进士】,则无凭【没有凭据,没有文凭】 ,虽惜才,其如之何【那又能把他怎么办言爱才者不能违反当时的用人制度而任用没有考中科举的人】!5才能有大有小, 大才才可以称作才能有大才但是能后担当重任的人更难得已经有大的才能,又能够不逃避祸患、 担当他应承担的重任、 勇敢的践行,却不能获得一个官职,那么就没有凭据,即使爱惜人才,又能怎么样呢?幸【侥幸】而登上第,有凭据,可藉手【借助自己的手】以荐之矣,而年已过时,则虽才如张襄阳【其人事迹不详,疑为孟襄阳,即 孟浩然 】,亦安知听者【治理者,掌权者】不以【因为】过时【过了适合任用的年龄 】而遂弃【弃置不用】 ,其受荐者又安知【又哪里知那些被举荐的人】其不以【 因为】既老【已经年老】而自懈【自己松懈,不求上进】乎!侥幸得到了上等得官职, 有了凭据,可以凭借举荐者来推荐他, 然而年纪已经过了好时候, 那么即使才能像张襄阳, 又怎么知道掌权者不会因为他年纪大了而抛弃他、 被推荐的人不会因为已经老了就自己懈怠了呢?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处【小聪明的地方。

      6小知:小智慧,小聪明 】必寡,其瑕疵处必多,非真具眼【眼力】者与之言必不信当此 数者,则虽大才又安所施乎【到哪里施展呢】?凡是有大才的人, 他能够凭借小聪明的地方必定很少,他的有瑕疵的地方必定很多, 不是真的具有眼力的人与人说必定不会被相信像这样的人,那么即使有大才,有则么能有施展呢?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 冠世【超人出众,天下一流冠:超出众人,位居第一】 ,为当事者 所倚信【 倚重信任 】,未易使人信而 用之也 所以不是自己德行声望超过别人,才能学识超出当世,被掌权者所倚靠、相信,未必很容易让人相信并且重用他 然非委曲【(对国家或朝廷)殷勤周到 】竭忠【竭尽忠诚】 ,真若自己有,真不啻若口出,纵人信我,亦未必能信我所信之人【荐举的有真才大才的人】 ,憾【恨,遗憾】不得与之【代德望过人、才学冠世的大才】并时【并立于世,同在一个时代】 ,朝闻而夕用之也呜呼!.可叹也夫!如果不是对国家殷勤周到、 竭尽忠心,对待人才真的像自己有才一样, 夸奖人才真的不止是像口中说称赞的话一样, 纵使有人相信我, 也未必能相7信我所信任的人, 深深的遗憾不能和他同处一个时代,早上知道他晚上才用得上他天啊!这真的值得感叹啊!【李贽简介】( 1527— 1602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公元 1552 年(嘉靖三十一年)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大胆抨击当时的假道学、 程朱理学和封建传统教条, 被统治者迫害死于狱中 在文学上, 反对复古主义者的剽窃摹拟, 倡导“童心说”,主张文学必须发抒已见,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曾评点《水浒传》 、《西厢记》等,在当时影响很大著作有《焚书》 、《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评析】这封信谈的是人才的问题人才难,爱惜人才者更难得李贽认为“才固难矣,犹时时有之;而惜才者则千古未见其人焉爱惜人才者难得,而在当政者中爱惜人才者尤为难得李贽说孔子是惜才者,但是不当其位,手中无权,虽然看到了人才,也知道爱惜,但无权委以重任,不能发挥人才作用,使之湮灭而不见,这是非常遗憾的由此可见,当政者对待人才必须爱惜只有认识人才,爱惜人才,委以重任,发挥作用,才能使国家富强对待人才,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首先不应只是以是否中举登第为凭据,而要看是否有真才实学其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才都会有缺点毛病,不能以小疵掩大德,更不能以有微瑕为借口,弃置大才而不用如何对待人才,古住今来,很多人探讨这个问题。

      司马迁说:“人君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强调人君辨别人才真伪之重要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强调识别人才者之重要李贽进一步提出爱惜人才之重要这些论述尽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人们如何正确对待人才,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补孔融典故:《三国演义》中孔融关于孔融因杨彪而谏曹操的话还显得有些客气,据《三国志》注引《续汉书》载,听说曹操要杀杨彪,孔融顾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见曹操,劝说他不要横杀无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并且声称:你如果杀了杨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这就很有逼宫的味道了见孔融说得这样直白,曹操无奈,只得免去杨彪的官职,放归田里《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曹操想招安刘表谋士贾诩说:刘表好结交天下名士,如果我们能派一位有文名之士前往说服,刘表才有可能投降曹操问荀攸:谁人可去?荀攸说:孔文举可当此任孔融一直以“荐举贤良诱益后进”为己任,先后荐举了彭璆、王修、邴原等人此时,他又书生意气,绕过曹操直接向皇上举荐自己的好朋友祢衡没想到弄巧成拙,这一举荐,不但害了祢衡的性命,也为自己被曹操所杀罗列了一条罪状。

      祢衡读书很多,却狂傲无比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说他德才兼备:淑质贞亮,英才卓跞 ,, 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 飞辩骋词,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可是,祢衡初见曹操便轻狂无礼,把荀彧、荀攸、郭嘉、张辽、徐晃等文武百官大加贬斥,淋漓尽致表达当时文人士族对曹操专权不满的发泄曹操能不恼火吗?曹操忍住怒火,让祢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