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与阅读--钱红莉:亳州记(附精彩点评与文章珠玑).docx
6页高考作文与阅读■-钱红莉:亳州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览名胜古迹,怡人耳目,增长阅历;陶冶情操,坚硬精神;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记录游览的经历,描绘一路的风景,自然的、人文的;抒发油然而生的情怀,对眼前美景的,对古代圣贤的《亳州记》作者钱红莉用隽永的文笔,深沉的情感,为我们记述了她游览亳州的见闻和感受作者见到了哪些风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披文入情,我们一起来欣赏!披文入情亳州记游记是作者在旅游中所见所闻所感的记述,是作者思想感情与自然人文画面融为一体的美文写作游记的基本方法有:篇中有”我”,情景融合,捕捉特点,寻找角度,移步换形,注意穿插,勾勒风俗画等作者游览了亳州,有哪些见闻和感受?是如何表达的?① 自合肥往北,过淮河,景色渐渐不同,大片麦地一直铺到天边,青绿里隐有微微的明黄,似流动着的画路旁一株株苦楝,树巅紫花,细淡而繁密,犹如钢琴协奏曲急速有声苦楝花紫嘟嘟的,有微微暗香,每年准时开在小满前后我生长于斑斓阴柔的皖南,自小看惯水田漠漠的景致,而北方的雄浑开阔,则是另外一层浑厚壮美,看得久了,隐隐有着直指人心的苍凉先描写去亳州路上北方小满前后的风景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北方麦地的面积广大、颜色变化,化静为动,给人视觉冲击;用比喻、通感的手法描述苦楝花开得细淡而繁密以及色彩、花香。
通过听觉写视觉,新奇可感之后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皖南的"斑斓阴柔”和北方的"雄浑开阔”惊醒对比,自然引发"苍凉”之感整段文笔细腻,情景交融,为下文下亳州所见所感张本第一部分:作者到亳州前所见所感② 第一次到亳州来,最先被这里纵横时空的路名打动,分别以植物或古人名,命名每一条道路,清新,雅古若以路名排行,亳州想必是皖地首屈一指的文雅之城路过庄周路、漆园路,如若置身古代,庄子于涡水之畔,以夸张的寓言体与你娓娓道来人世的道理;白芍路、菊花路、牡丹路......一路看过去,又是簇新的灵气与山野之气了国槐森森,绿气盎然,沉稳而持重,仿佛神州五千年文明都被默默承担下来了真是一座文气、底气兼备的小城文章提及亳州路名、国槐等,这些事物和三曹的诗句、书法、历史功绩共同增加了此地的历史厚重感以及绵延不断的文脉气息街上,车少,③ 夜里,于古街饭罢,步行至十字路口,闲闲抬首,高古的城楼静谧,时间的钟摆动得慢;灯亮着,影子一直追着你走,走着走着,一颗心倏忽安稳下来,世间仿佛没什么急着赶的事情要做〃闲〃的繁体写法,门里一个月,取倚门望月之意一颗心闲下来,人们才会有倚门望月的雅趣,分明是沐浴而享受生命了小城的慢与闲,可珍,可贵。
小城夜景侧重写作者的主观感受,突出小城夜景给人的”慢与闲”的感受④ 当望见”建安文学馆”几个字,一颗原本嘈嘈杂杂的心,确乎一个冷战,紧随而来的,则是几千年的浩浩汤汤,岁月在文学面前变得庄严肃穆__三曹,建安七子,以至于整个汉魏文学,令人瞬间有了谦卑心,并陷入长久的缄默年轻时,热衷于曹植,沉迷于他的华丽、忧伤以及绵延的弱质之美,及至中年,方才懂得曹丕的难得笔锋一转,与③段的"慢与闲”形成感受上的对抗,突出三曹文学给作者的感情上的震撼作者将年轻时期与中年时期对曹植与曹丕的热衷和评价对比,为下文写曹丕的内容做铺垫⑤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曹丕《善哉行》)少年一般的蓬勃朝气,这是要我们积极地活,无须整天愁苦不竭,因为"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是说生命的忧愁自古皆有,好比高山有轮廓树木有杂枝一样天生即在既然自古皆然,那么,我们何不超越它,活得更好些呢?也就是在尘世的废墟之上给予自己精神的光芒,从而活得更为闪亮......感受曹丕诗句的昂扬,激发今人活得闪亮紧呈前段〃曹丕的难得〃,强调其〃精神的光芒〃,由虚而实,意味深长⑥ 每一次,当我对着镜子拔拽白发,他的《短歌行》鸽子一样扑闪着双翅,落至眼前嗟我白发,生一何早”一-对这个不可把握的浮世,谁不曾独自叹气过?这口气也长,自汉魏延续当今,到了我这里,到底,壮烈少了,执念多了,但,在我们的心性里,更多的还是不甘 我这条小命存于世间,难道不能再做点什么?曹丕的四言诗,言浅,意深,雀跃,幽曲……承上启下。
〃我''从曹丕的《短歌行》里寻到了〃精神的光芒〃两次用反问句,作者自我反思,发人深省⑦ 建安文学馆毗邻运兵道,房间曲折幽深,空阔而润凉,墙上布满三曹书法体诗文,一幅幅看过去,手心全是汗,一颗小心脏不明所以,默默悸动作者略写建安文学馆布局,强调自己内心受到的"悸动”,为下文详写运兵道做铺垫拐一个小弯,便是运兵道,想着这八千米工程竣工后,爸爸来过这里,儿子也会来的两千余年往矣,作为他俩共同读者的我,也来了,静静走在他们曾走过的砖道,心上有细雨鱼儿出,也有微风燕子斜运用对偶句工整俏丽,文采飞扬,而又含蓄蕴藉地把作者内心的感受抒发出来这砖道,时窄时宽,布满绿锈,并非青苔,以指触之,冰一般凛冽,直如曹操存世的唯一一幅墨迹”衮雪”二字,望之苍凉,尤其”衮”字那一捺,令人端详良久,隐约有"水何澹澹”之气息这气息,并非逼仄的涡水之气,而是放眼宇宙星辰的苍茫之气光阴荏苒两千余年,他一直被误解着,到底知音难觅,肯以大历史观去体恤他的人,大约不止我一个吧重点写运兵道上曹操的墨迹给作者的感受对曹操的胸怀加以肯定,启示人们用”大历史观”评价古人的功过是非引出下文关于"正统意识”的评论,深化了游记的内容⑧ 自小,我们活在小说演义所灌输的正统意识下浑然不觉,哪怕民间戏曲呢,孟德兄一种白脸形象,几千年这么一路呵呵哈哈唱下来,他一直被钉在耻辱架前炙烤,什么”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不忠不义,简直胡扯!等生命成长至一定高度,我们终于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忽然有疑问:如果置身一个昏聆的世界,为何不能打破而取而代之呢?身处无明乱世的他,该有多痛苦。
生命因痛苦而厚重,不断涅槃,不断重生,眼界从而更为高远广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对曹操进行评价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作者深刻理解曹操的作为,文笔犀利感叹句、反问句加强了诘责"正统意识”的力量,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引用诗句,增加作品文学色彩和历史厚重感第二部分(②~⑧)作者在亳州的见闻和感受⑨ 回合肥的列车上,窗外北方大地的一马平川以及天上大开大合的灰色云朵,隐隐约约间,总有一种兵气,仿佛时光倒流史书一页一页翻过,徒留群雄逐鹿中原的喧哗、铿锵,耳畔时有鼓声,轰隆隆的遗韵犹存沉浸其中作者离开亳州时大气磅礴眼前之景、无声的史书均现逐鹿中原的豪气,令人振奋⑩ 列车长前来与我攀谈他自小热爱文学,学画,习古琴,至今笔耕不辍问他:如此深秀而丰富,做这份工作可委屈?他笑:工作中,每天见众人,忙忙碌碌之中还能积累小说素材……⑪忽然记起,有一次,同事同样说起过:你不觉得我们窝在这里挺委屈吗?我的愿望小而又小一一但凡可以放下一张书桌,在哪里,都不委屈⑩⑪写列车长与"我”心中的"热爱",现实中的豁达,揭示人生的意义⑫四小时后,车抵合肥,车长珍重地戴上帽子,为我与同事打开车门,彬彬有礼将我的行李箱提出去。
薄暮里,我们于人流熙攘的站台握手告别⑬文学真是神奇啊!因为机缘,被邀至古城亳州,于两千多年前修建的地下运兵道里感受着曹氏父子的气息文脉未曾料想,回程列车上,有幸遇到了一位有着极高文学素养的列车长,我们畅谈一路列车呼啸着,令平畴远处的麦子急速向后倒去,小满过后,大抵就要动镰了⑭这一路,我还看见了炊烟、绿树、紫花世间一切,尽收眼底,仿佛一切都在着了满载而归"世间一切”,作者夸张地写自己的收获,一语双关,自然风景,精神风景,收获满满第三部分(⑨〜⑭)离开亳州巧遇列车长有删改)作者:钱红莉文章珠机建安文学馆毗邻运兵道,房间曲折幽深,空阔而润凉,墙上布满三曹书法体诗文,一幅幅看过去,手心全是汗,一颗小心脏不明所以,默默悸动拐一个小弯,便是运兵道,想着这八干米工程竣工后,爸爸来过这里,儿子也会来的两干余年往矣,作为他俩共同读者的我,也来了,静静走在他们曾走过的砖道,心上有细雨鱼儿出,也有微风燕子斜这砖道,时窄时宽,布满绿锈,并非青苔,以指触之,冰一般凛冽,直如曹操存世的唯一一幅墨迹"衮雪”二字,望之苍凉,尤其"衮"字那一捺,令人端详良久,隐约有"水何澹澹〃之气息这气光阴荏苒两干余年,他一直被误息,并非逼仄的涡水之气,而是放眼宇宙星辰的苍茫之气。
III解着,到底知音难觅,肯以大历史观去体恤他的人,大约不止我一个吧思考探究1 .本文语言优美典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请举两例分析4分)2.鉴赏散文应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进而悟情、明情,欣赏作品的情致之美本文蕴含着哪些情致?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