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多重诱因-创业机会感知、创业效能感与创业人格的作用.docx
8页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多重诱因创业机会感知、创业效能感与创业人格的作用 摘要:创业活动作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议题,受到政府、企业与高校的重视以514名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考察了创业机会感知、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因素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机会感知、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对创业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机会感知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人格特质组合与创业意向关系中有显著中介效应;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人格特质组合与创业机会感知、创业意向关系中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此外,这三者在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本研究发现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创业相关理论与实践提供支持与参考关键词:创业意向,创业机会感知,创业自我效能感,人格特质一、引言创业创新活动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引擎动力(Antoni & María-Belén,2013),受到政府、企业与高校的高度重视围绕今年改革热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级政府、企业与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支持创业活动,例如政府在注册登记制度、促进市场竞争、科技成果使用、支持产权保护、税收与融资等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工作出台指导文件,积极支持创业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实施与搭建。
央视新闻报道,高校在校与毕业大学生是创新型创业活动的主力军高校大学生作为潜在创业群体,其创业意向、创业行为与驱动因素作用机制研究成为新热点议题,因而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发现,创业机会、创业效能感、人格特质等单一因素影响创业意向及行为改变,但缺乏将上述影响因素看作一个整体,对创业意向的的多重机制进行研究范巍和王崇鸣(2004)构建了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模型,认为个体背景、人格特质与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创业意向及其行为Krueger等(2000)改进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认为个体态度与能力感知直接影响创业意向本文在范巍和王崇鸣(2004)、Krueger等(2000)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对创业机会感知、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影响因素对创业意向直接影响、间接效应与协同效应上做具体剖析本研究在理论上能进一步深化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关系研究;在实践上,能为政府政策提供创业机会、相关机构培养创业能力感知与潜在创业人才真正实现创业提供良好启示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一)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模型创业意向是个体考虑、计划与准备从事不局限于资源的机会追求、识别与利用过程(Shane & Venkataraman,2000;Shane,2012)的主观态度与承诺,是创业行为的良好解释变量与预测指标(Krueger & Brazeal,1994;Krueger et al.,2000)。
创业意向愈显著,行为实施的可能性愈大潜在创业者意向与行为激发、预期成功结果的外部拉动与内部推动因素影响机制,已成为创业领域关注热点范巍和王崇鸣(2004)构建创业意向影响因素体系模型,认为个体背景、人格特质与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创业意向及其行为,发现个体背景因素中学历、专业与年龄,人格特质因素中大五人格特质组合高度外向性、责任认真性、经验开放性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创业经济回报、创业特性优点、创业环境等正向影响创业意向Krueger和Brazeal(2004)、Krueger等人(2010)整合计划行为理论与创业事件模型,建立SKM模型,概括了创业认知与创业态度、创业可行估计与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直接影响Shane和Venkataraman(2000)、Shane(2012)对创业活动进行重新阐述,强调创业机会识别、追求与利用扮演了核心角色结合上述三类观点,本文认为,创业人格特质体现潜在创业者创业意向内部意愿要素,创业自我效能感体现创业意向内部可行要素,创业机会感知体现潜在创业者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上述三者皆是非常重要的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然而,亟待挖掘创业机会感知、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对创业意向的共同作用与交互效应。
基于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模型和理论观点,本文构建创业意向的多重诱因模型,探讨创业机会感知、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人格特质组合这三个因素对创业意向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与协同效应二)创业机会感知与创业意向创业机会在创业活动的起始、进程与结果皆扮演重要角色,创业机会感知是创业者或者潜在创业者对市场尚未满足需求所带来可盈利商业机会的判断,常存在于产品或服务的供需矛盾、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等状况中,是创业意向关键因素(Antoni & Maria-Belén,2013)创业活动本质上是创业机会追求、识别与利用的过程(Shane & Venkataraman,2000;Shane,2012),创业机会感知者、感知过程与感知结果会显著影响基于创业机会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及价值创造与增值Koellinger等(2007)认为,创业机会感知直接影响创业意向(Krueger& Brazeal,1994;Chen et al.,1998);Krueger等(2000)强调潜在创业者创业机会感知愈多,创业活动发生可能性愈大本研究认为,创业机会感知程度愈高,识别与把握适合自身创业项目机会愈大,创业行为实施可能性愈强假设1:创业机会感知正向影响创业意向。
三)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自我效能感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由Albert Bandura提出与改进(Bandura,1977;Bandura,1982;Wood &Bandura,1989)90年代,Boyd和Vozikis(1994)将其引入创业研究领域创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是否具备进行创业活动并取得成功的素质与能力的判断与评估,是对能否成功担当创业者角色坚信程度(Chen et al.,1998;Ajzen,1991)它受到直接背景经历、间接经验模仿、言语劝说鼓励与心理状态四方面因素影响(Chen et al.,1998)创业自我效能感愈高,个体估计自身创业可行程度会愈高,创业过程更加投入与付出,更加愿意面对挫折、挑战与困难以及带来更高创业绩效(Chen et al.,1998;Bandura,1977;Bandura,1982)实证研究方面,Krueger和Brazeal(2004)、Krueger等人(2010)、Boyd和Vozikis(1994)、Chen等(1998)研究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直接、显著影响创业意向本研究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愈强,愈可激发创业意向与行为假设2:创业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意向。
四)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因素与创业意向相关研究表明,潜在创业者的人格特征与进行创业活动密切相关,例如较高成就需求(McClelland,1961)、适度冒险倾向(Brockhaus,1980)、独立自主、创新等(Altinay et al.,2012;Fatoki,2014;Liñán et al.,2011),是创业意向重要预测变量(Fatoki,2014)Obschonka等(2010)、范巍和王重鸣(2004)认为,人格特质组合比单一变量更加具有解释力,如大五人格特质组合葛宝山和王侃(2010)研究了成就动机与创新性人格特质组合对创业意向影响作用然而,以往的组合中具有未显著影响因素,例如大五人格特质组合随和性特质本研究针对以往研究显示影响显著的人格特质进行筛选,以成就需求、冒险倾向、独立自主与创新倾向构建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参考Davidsson(1995)等研究方法,对上述四个因素各自的测量指标分别进行加总平均,得到创业人格特质组合的成就需求、冒险倾向、独立自主与创新倾向四个研究变量第一,成就需求McClelland(1961)提出,成就需求愈高,个体自信心愈足,渴望成就、挑战、责任与表现出色;反之,规避竞争、害怕失败。
Kristiansen和Indarti(2004)、Zhao等(2010)等发现,成就需求与创业行为显著正相关第二,冒险倾向适度冒险倾向者,在高风险高不确定性创业活动中,较理性估计未来成败与得失关系,适度风险承担和有效风险转嫁(Altinay et al.,2012)Zhao等(2010)、Ang和Hong(2000)发现冒险倾向与创业意向显著正相关第三,创新倾向创新创造力倾向者,偏好通过原创想法或方法思考、与解决问题Mueller和Thomas(2001)等发现创新倾向与创业意向显著正相关第四,独立自主独立人格者倾向于自我领导与控制Davidsson(1995)发现,独立自主人格与意向正相关综上所述,以成就需求、冒险倾向、独立自主与创新倾向构建了人格特质组合,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因素愈强者,创业行为实现可能性愈大假设3:以成就需求、冒险倾向、独立自主与创新倾向所构建的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因素正向影响创业意向五)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创业意向不仅受到创业机会感知、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因素各自直接影响,上述三个变量之间也存在着复杂关系当上述诱因协同作用时,导致潜在创业者更高的创业意向。
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机会感知愈高,愈会产生创业行为选择的积极态度创业的自我效能感愈强,愈会相信自身实施创业行为是可行的,创业过程是可控的,创业结果成功率愈高创业人格特质愈高,更倾向于通过创业实现成就、创新与独立,更愿意为此冒险当潜在创业者意识到机会时,估计自身具备相关能力与质素,正确认识自我人格与创业特质匹配时,上述三变量共同起到加强作用创业意向愈强,创业行为激发可能性愈大,创业结果预期也会愈好由此,建立如下假设:假设4:当创业机会感知、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因素的共同作用愈强,创业意向愈强在三个意向因素相互影响方面,潜在创业者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愈强,机会利用水平感知愈高,其辨识创业机会信心愈强,创业机会感知确认度愈高,愈导致高创业意向若无创业机会的感知动机,未识别实际项目,即便有高创业效能感,仍无法产生高创业意向无较高的创业意向,就无法主动实施创业行为,积极展开创业活动并且取得良好创业绩效另外,创业机会感知愈高,创业风险感知愈低,高创业自我效能感者愈会激发创业动机与意向因此,创业自我效能感会在创业机会感知正向间接作用下影响创业意向假设5:创业机会感知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受到潜在创业者创业人格特质多重因素的影响(仲伟伫、芦春荣,2014)潜在创业者的成就需求愈强,利用创业实现成就的动机愈强在识别更大可盈利商机时,会增强潜在创业者成就动机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程度同时,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利用过程,需要潜在创业者具备创造力与创新人格,也需其在挑战与困难中保持独立与忍耐、坚持的品质(仲伟伫、芦春荣,2014)另外,马昆姝等(2010)发现,创业风险感知在冒险倾向与创业决策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当创业风险感知愈小,创业机会感知愈大,愈增加高风险倾向者创业决策产生由此,创业人格特质组合因素通过创业机会感知的间接中介作用影响于创业意向,建立如下假设:假设6:创业机会感知在创业人格特质组合与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潜在创业者创业成就动机愈强,创业能力估计的自信心愈高,学习能力与转化主动性愈高,创业自我效能感知愈高创新倾向愈高者,学习迁移与顿悟能力愈强,在新环境中学习、沟通及进行机会资源转化力愈强,创业自我效能感愈高独立自主动机愈强,愈认可自身领导与沟通力,创业自我效能感愈高冒险倾向愈高者,更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控制未来行为过程与结果走向,创业自我效能感愈高。
创业人格特质强者,创业自我效能感愈高,愈倾向于主动识别、追求机会,机会感知可能性愈大,产生愈强创业意向,愈会促成创业行为由此建立如下假设:假设7: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人格特质组合与创业机会感知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假设8: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人格特质组合与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