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企业发展战略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docx

55页
  • 卖家[上传人]:冯**
  • 文档编号:139219302
  • 上传时间:2020-07-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5.60K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管理运动(1886) 在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的历史上,美国"管理运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管理人员碰到了许多以前没有碰到过的问题,于是研究新的管理理论、规则和方法形成一个社会性潮流,直接导致Tailor制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出现因此,"管理运动"是现代管理的前奏,是古代管理走向现代管理的标志回顾现代管理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能不从美国的"管理运动"开始  历史上,组织尤其是经济组织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又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如影随形的互动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的根本动力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处于手工劳动阶段,技术水平低,交通、通讯不便,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成本高、有效性低,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规模小、结构简单因此,那时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观察、判断和直观基础上的传统经验管理,尽管管理思想源远流长,管理理论却进展甚微  工业革命后,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使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跃发展,新的经济组织--工厂制度普遍建立,组织规模扩大,北部结构复杂。

      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使管理难度空前增大,管理成本大为上升,大量工厂的经营不善和破产倒闭使传统的经验管理遇到了挑战,改进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于是以小瓦特、欧文、亚当.斯密、巴贝奇等人为代表,人们开始真正重视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从此生产计划、技术和劳动分工、设备的合理使用、劳资关系等成为管理者的研究专题,管理思想从经验直觉进入了较系统的研究但在此之后,尽管工厂制度极其管理经验从英国推广到其他国家,但由于缺乏持续的技术和组织创新动力,因此管理理论没有大的进展这种情况直到美国铁路企业出现后才开始改变 一、铁路企业的成长与美国"管理运动"的开端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的热潮,由此导致了美国铁路企业的成长由于修筑铁路所需的巨额资本惟有通过资本市场才能筹集,使美国铁路企业几乎一开始就走上了公司制道路,从此公司制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形式风靡世界股份公司是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使得投资巨大拥有数千、数万员工的企业成为现实,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张,北部结构日益复杂同时铁路企业的管理需要专业性的特殊技能和训练,支薪管理人员从此产生,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得以形成。

       在19世纪40、50年代,铁路管理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如协调困难,发生事故,运输成本等等,面对这些严峻挑战的是大批新型的支薪经理人员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1841年10月5日的一次铁路事故后,乔治.W.惠斯勒为西部线设计了现代化的分工仔细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使西部线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以职业经理通过严密的管理系统而经营的现代企业;1846年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的本杰明.拉特罗布经过对财务会计理论和铁路管理精确性的精心研究,将财务活动从铁路作业活动中独立出来,首次提出了记录铁路运营的款项并编制日报表\月报表以便考核的制度;50年代初对长途铁路过深入研究,于1853奶奶厉行改革,提出了组织结构设计的6条基本原则,明确了权责关系,采用电报加快信息传递,强化统计报表制度以控制经营成本,这些措施迅速提高了运营效率,麦卡勒姆因此声誉鹊起;在总结上述成就的基础上,1852年就任宾夕法尼亚(pensillvenian)铁路总经理的J.汤姆森(J.Tomson)以明确中央管理机构、区段管理机构中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重点,形成了一套分权的、权力机构与职能部门分设的组织形式--这就是后来M型组织结构的雏形。

      于是分工严密、结构合理、协调控制的铁路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逐渐形成,而与之相适应的近代财务会计、统计制度的基本方法也在50~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  在铁路企业成长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在1849~1862年间长期担任《美国铁路杂志》主编的亨利普尔厥功甚伟,他是铁路企业管理经验的有力支持者和宣传者在他的努力下,《美国铁路杂志》成为铁路投资者和经理人员可靠的信息来源,成为当时主要的商业刊物而且他总结出了组织、沟通、信息等三条基本管理原则;他还注意到企业中人的因素,提出灌输团队精神、克服照童办事的僵化作风、保持人的自觉性、各部门的生气、服务精神、消除"把人看作机器"等超前的管理思想  铁路企业的成长和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准确可靠、全天候、大规模、低成本的运输为后来制造业中现代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铁路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成为后来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的基础因此,这是美国"管理运动"的先声 二、现代工商企业的成长与"管理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以后,在美国、德国等国家肆轫的"电气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电能的运用使各个行业的团队工作规模进一步扩大。

      同时,钢铁、机械、化工、橡胶、汽车、玻璃、通讯等新产业兴起这些新工业规模大、技术要求高、计策精确、变换迅速,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运输业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人际交往、社会联系的技术条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一方面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和生产、服务的社会化,促进了一体化市场的发育并形成了国际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降低了管理成本,许多企业逐步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分配的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于是在企业规模扩大、跨国公司方兴未艾的同时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机构设置进一步复杂化、多层次化  同时,股份制的企业制度从铁路行业扩展到各个行业,所有权、控制权分离产生的职业经理人员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被称为"经理革命"),在原有管理方法难以适应新情况,组织创新迫切需要新的管理理论作保证的形势下,职业经理人员构成了管理理论专业研究队伍的主体从而形成了社会性的管理研究潮流--"管理运动"  19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市场疲软,需求持续下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家们开始把注意力从技术转移到组织管理上来这是管理运动在整个工业界开始的契机1886年,新成立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召开,改进组织管理成为探讨的题。

      耶鲁一汤制造公司总经理亨利汤1870年就开始研究系统的高效率管理方法,在年会上,发表《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主题讲话,呼吁建立一门管理的科学在迷次会议上,亨利梅特卡夫发表论文总结了1881年在他管理的兵工厂中实行的一种从完备监督流程入手、分析控制管理费用的"车间--定单记账制度";奥柏林斯密提交的论文探讨了固定资产核算问题,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管理运动"如火如茶地展起来(泰勒于同年加入该协会并参加了年会,后来泰勒的许多科学管理成果也在该协会的年会上公布)  在企业规模变大,管理人员失去了对工人直接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以提高劳动成为当时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最早的讨论1889年亨利汤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上介绍了其企业中应用5年之久,成效显著的"收益分享方案";1891年,弗雷德克哈尔西发表论文《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分析当时普遍采用的计时工资制、计件制、分红制等三种工资形式的缺点,提出了"奖金方案",成为以后工资制度的一种基本模型;1895年泰勒的一篇论文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在科学的测定工时、动作、劳动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的方案,这篇论文被奉为"科学管理"的圭杲。

      在企业财务方面,工厂计制度在铁路企业的基础上也不断发展,亚历山大丘奇、亨利甘特等人提出了完善成本会计分析;尤其是杜邦等人对打破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和固定资本核算相互分隔的现象,发展出工业企业标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奠定了现代企业财务的基础此外,爱默生对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制改进效率的研究,柯克把科学管理扩大应用到教育和市政组织上,在这些崭新的管理方法推动下,20世纪初,在量制造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进行了改组,这标志着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运动"的高潮其后,1910年,福特发明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方式;20年代初,斯隆创立广泛适应的事业部制;尤其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并普遍推广,使管理理论研究走上了科学轨道,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也使社会化的"管理运动"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并永垂史册  在管理运动中,管理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管理思想连续地从偶然、片段和不完备的分析,发展到一种影响人们经济工作的较完整的思想和理论;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探讨、传播,通过独立的管理学术团体--协会、出版物和会议进行,并形成了较成熟的学术规范;管理人员成为一种职业,管理教育也发展起来,管理人员不仅可以从实践中成长,而且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培养。

      这些都对以后的管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运动凯歌行进式的迅速发展及其丰硕成果再一次证实了恩格斯的伟大名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一百多年以来,管理运动时期所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结构以及一系列管理规则在经历沧桑巨变后仍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管理运动中所研究的问题已经遍及现代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说管理运动奠定了现代管理的基础,并不为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今天,当我们致力于提高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时候,回顾管理运动的发展历程,无疑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  物质方面的直接浪费,人们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但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人们即看不到,又摸不到"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效能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提出这个观念的人正是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 费雷德里克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18岁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行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

      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和《科学管理》在两部书中所阐述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再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为此泰勒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 1.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动作,并规定完成每一单位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2.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3.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4. 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5. 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  上述这此措施虽然在现在已成为管理常识,但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随后,美国企业的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高利润的新局面  科学管理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泰勒所倡导的精神革命,这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许多人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泰勒所提的科学管理却恰恰相反,它相信双方的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