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49459592
  • 上传时间:2022-12-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3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15 年 6 月1 日实施1. 范围 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 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建设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事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GB/T 156标准电压GB/T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3097海水水质标准GB/T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68.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1 部分:总则GB/T 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2 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T 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6453 (所有部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 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9379农场户厕卫生规范GB/T 27774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通则GB/T 2931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 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 50039农村防火规范GB/T 50201防洪标准GB/T 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44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DL 493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DL/T 5118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GJ 588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建标 109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美丽乡村 beautiful village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规划科学、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 自然村)4. 总则4.1 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持续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4.2 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4.3 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参与积极性高4.4 集体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改善,村民生活品质提升5. 村庄规划5.1 规划原则5.1.1 因地制宜5.1.1.1 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 承,维护乡村风貌,突出地域特色5.1.1.2 村庄规模较大、 情况较复杂时,宜编制经济可行的村庄整治等专项规划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应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 划5.1.2 村民参与5.1.2.1 村庄规划编制应深入农户实地调查,充分征求意见,并宣讲规划意图和 规划内容5.1.2.2 村庄规划应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规划总平面图及相关 内容应在村庄显著位置公示,经批准后公布、实施5.1.3 合理布局5.1.3.1 村庄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与镇域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的协调衔接,科学区分生产生活区域,功能布局合理、安全、 宜居、美观、和谐,配套完善。

      5.1.3.2 结合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科学布局,处理好山形、 水体、道路、建筑的关系5.1.4 节约用地5.1.4.1 村庄规划应科学、合理、统筹配置土地,依法使用土地,不得占用基本 农田,慎用山坡地5.1.4.2 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与布局应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现有建筑及设施等5.2 规划编制要素5.2.1 编制规划应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 综合评价村庄的发展条件, 提出村庄建 设与治理、产业发展和村庄管理的总体要求5.2.2 统筹村民建房、 村庄整治改造, 并进行规划设计, 包含建筑的平面改造和 立面整饰5.2.3 确定村民活动、 文体教育、 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和管理设施的 用地布局和建设要求5.2.4 确定村域道路、 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配置和建设要求, 包括布局、管线走向、敷设方式等5.2.5 确定农业及其他生产经营设施用地5.2.6 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要求和措施, 确定垃圾、 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公 厕等环境卫生设施的配置和建设要求5.2.7 确定村庄防灾减灾的要求, 做好村级避灾场所建设规划; 对处于山体滑坡、 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山洪冲沟等地质隐患地段的农村居民点,应经相关 程序确定搬迁方案。

      5.2.8 确定村庄传统民居、 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 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与 利用措施5.2.9 规划图文表达应简明扼要、平实直观6. 村庄建设6.1 基本要求6.1.1 村庄建设应按规划执行6.1.2 新建、改建、扩建住房与建筑整治应符合建筑卫生、安全要求, 注重与环 境协调;宜选择具有乡村特色和地域风格的建筑图样;倡导建设绿色农房6.1.3 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 延续性和原始性6.1.4 整治影响景观的棚舍、 残破或倒塌的墙体, 清除临时搭盖, 美化影响村庄 空间外观视觉的外墙、屋顶、窗户、栏杆等,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屋顶空调等设 施的安装6.1.5 逐步实施危旧房的改造、整治6.2 生活设施6.2.1 道路6.2.1.1 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 100% 6.2.1.2 村内道路应以现有道路为基础, 顺应现有村庄格局, 保留原始形态走向, 就地取材6.2.1.3 村主干道应按照 GB5768.1 和 GB 5768.2 的要求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村 口应设村名标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景点应设置指示牌6.2.1.4 利用道路周边、空余场地,适当规划公共停车场(泊位) 。

      桥梁6.2.2.1 安全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体现地域风格,提倡使用本地天然材料, 保护古桥6.2.2.2 维护、改造可采用加固基础、新铺桥面、增加护栏等措施,并设置安全 设施和警示标志6.2.3 饮水6.2.3.1 应根据村庄分布特点、生活水平和区域水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用水量 指标、供水水源和水压要求6.2.3.2 应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6.2.4 供电6.2.4.1 农村电力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应符合 DL/T 5118 的要求,电压等级 应符合 GB/T 156 的要求,供电应能满足村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6.2.4.2 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6.2.4.3 合理配置照明路灯,宜使用节能灯具6.2.5 通信广播、电视、、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 信号通畅, 线路架设规范、 安全有序;有条件的村庄可采用管道下地敷设6.3 农业生产设施6.3.1 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和保护; 适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 按 GB/T 30600 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6.3.2 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治理;防洪、排涝和灌溉保证率等达到 GB 50201 和 GB 50288 的要求;注重抗旱、防风等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备。

      6.3.3 结合产业发展,配备先进、适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7. 生态环境7.1 环境质量7.1.1 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 GB 3095 、GB 3096 、GB 15618 中 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1.2 村域内主要河流、 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水质, 沿海村庄的近岸海域海水 水质应分别达到 GB 3838、GB 3097 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2 污染防治7.2.1 农业污染防治7.2.1.1 推广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 施,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按照 GB 4285、GB/T 8321 的要求合 理用药7.2.1.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施用有机肥、缓释肥;肥料使用符合 NY/T 496 的要求7.2.1.3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可按 HJ 588 的要求进行;农药 瓶、废弃塑料薄膜、育秧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及时处理;农膜回收率》 80%;农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0%7.2.1.4 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18596 的要求,畜禽粪便综 合利用率》8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水产养殖废水应达标排放。

      7.2.2 工业污染防治村域内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废气、噪声、 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达标排 放,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 100% 7.2.3 生活污染防治7.2.3.1 生活垃圾处理应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7.2.3.1.2 应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 建筑垃圾堆放点、 垃圾箱、 垃圾清运工具等, 并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不外溢7.2.3.1.3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垃圾应及时清运,防止二次污 染7.2.3.2 生活污水处理7.2.3.2.1 应以粪污分流、雨污分流为原则,综合人口分布、污水水量、经济发 展水平、环境特点、气候条件、地理状况,以及现有的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等确 定生活污水收集模式7.2.3.2.2 应根据村落和农户的分布,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或集中与分散 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并定期维护,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70%7.2.3.3 清洁能源使用应科学使用并逐步减少木、 草、秸秆、竹等传统燃料的直接使用, 推广使用电能、 太阳能、风能、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 70%7.3 生态保护与治理7.3.1 对村庄山体、森林、湿地、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保育,保持原 生态自然环境。

      7.3.2 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技术按 GB/T 16453 的要求执行; 防止 人为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7.3.3 开展荒漠化治理, 实旅退耕还林还草 规范采砂、 取水、取土、取石行为7.3.4 按 GB 50445 的要求对村庄内坑塘河道进行整治, 保持水质清洁和水流通 杨,保护原生植被岸边宜种植适生植物,绿化配置合理、养护到位7.3.5 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田质量,对污染土壤按 HJ 25.4的要求进行修复7.3.6 实施增殖放流和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7.3.7 外来物种引种应符合相关规定,防止外来生物入侵7.4 村容整治7.4.1 村容维护7.4.1.1 村域内不应有露天焚烧垃圾和秸秆的现象,水体清洁、无异味7.4.1.2 道路路面平整,不应有坑洼、积水等现象;道路及路边、河道岸坡、绿 化带、花坛、公共活动场地等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7.4.1.3 房前屋后整洁,无污水溢流,无散落垃圾;建材、柴火等生产生活用品 集中有序存放7.4.1.4 按规划在公共通道两侧划定一定范围的公用空间红线, 不得违章占道和 占用红线7.4.1.5 宣传栏、广告牌等设置规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