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鲁先圣《卖豆浆的孩子》赏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41488439
  • 上传时间:2023-03-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6无锡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赏析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

      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文章《卖豆浆的孩子》解读 —— 无锡市玉祁镇新马力教育 储老师 作者鲁先圣,山东省作家协会成员,是一位颇具人文情怀的作家,其创作的文章多次被选入中考、高考语文阅读题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遥远的炊烟》、《黑暗中的时光》,善于从小人物、小事件反映他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凸显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崇尚返璞归真,追寻人性真善美的作家。

      这篇文章题目叫做《卖豆浆的孩子》,这就不得不使人想起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两者标题相近,仔细一读,发现中心思想也跟《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对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孩子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正面描写,刻画了一个吃苦耐劳、独立坚强的穷苦人家男孩的形象,同时作者提到了“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将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与卖豆浆的男孩那种艰辛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有力的衬托出男孩独立、勇敢的性格,乐观、成熟、坚强的生活态度,小小年纪就要挑起生活重担,表达了作者对男孩艰苦命运的同情即使外面下着雨,即使浑身湿透,他也没有半句怨言,依然坚持为父母、为这个家分担维持生计的责任,相比于那些“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他打着一把美丽的伞”的孩子来说,他的生活更需要我们的关爱,但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敬佩 作者是一位有一颗悲悯之心的文人,当他看到小男孩为了养家糊口,天天起早卖豆浆的境遇,激起了作者的同情心,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作者会说,心里有“苦涩的东西”在流淌这“苦涩的东西”,包含了作者对男孩生活艰辛的同情,包含了作者对男孩小小年纪就挑起生活重担的敬佩之情。

      实际上,在传统观念里,老人、妇女、儿童,都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还有很多这样的弱势群体,他们和这个男孩一样,出身贫困,条件艰苦,一家人的生活没有依靠,作者想要更深一层表达的,是他对整个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与同情 文章最后一句话,“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简练而有力,告诉我们,这个男孩从小就培养了独立、坚强的性格,对家庭、对生活有责任感,而这些正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缺乏的精神品质,现在吃的苦,能帮助他将来更好的成长,作者相信男孩将来会是一个优秀的人这也就印证了一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考真题重现1. 请简要说说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答:内容上:交代了孩子的年龄和生活境况 结构上:引起下文,激起读者阅读兴趣2. 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与卖豆浆的男孩那种艰辛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有力的衬托出男孩独立、勇敢的性格,乐观、成熟、坚强的生活态度3. 第⑧自然段加点的“苦涩的东西”内涵丰富,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4分)答:男孩生活艰辛,早早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享受不到同龄孩子应有的幸福生活,作者对这个孩子充满了同情,其实这个社会还有很多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关爱,所以作者的内心感到苦涩。

      15. 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4分)答:孩子卖豆浆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